一种含硒桡足类的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09549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4 1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含硒桡足类的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小球藻基础培养基中加入Na

A culture method of copepods containing seleniu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硒桡足类的培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尤其是涉及一种含硒桡足类的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桡足类俗称水蚤、虾籽,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桡足亚纲,是海洋浮游动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其体内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并含有鱼虾蟹生长发育的必需氨基酸,是营养全面的海水鱼虾蟹的活饵料。实践证明,海水人工育苗投喂桡足类可提高海水鱼虾蟹幼体的成活率与活力,因而在海水育苗中用桡足类作饵料日益被人们所接受与重视。硒是鱼类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具有抗氧化、增强机体免疫能力、调节机体代谢、增强繁殖能力、降低某些有毒元素毒性等功能。硒缺乏会造成鱼类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机体抗氧化能力减弱、致使机体自由基堆积、防病抗病能力下降。现有的水产养殖技术中,桡足类等生物饵料中不含硒或硒含量极低,鱼类硒的补充主要依靠在人工饲料中添加硒元素,例如,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具有提高疾病抵抗力功效的草鱼膨化饲料配方”,其公告号CN109566916A,组分包括:豆粕、面粉、全脂米糠、酒糟、花生粕、豆油、磷酸二氢钙、氯化胆碱、赖氨酸、固体蛋氨酸、苏氨酸、复合预混料、VC、食盐、有机硒、胆汁酸盐、中草药。但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一般在鱼类生长后期才会投喂人工饲料,仔鱼期和稚鱼期通常只投喂生物饵料。因此如果生物饵料中不含硒,会导致处于摄食这些生物饵料时期的海产仔稚鱼发生硒缺乏症,影响仔稚鱼的存活率和活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桡足类生物饵料中均不含硒或硒含量极低,导致处于摄食这些生物饵料时期的海产仔稚鱼发生硒缺乏症,影响仔稚鱼的存活率和活力的问题,提供一种含硒桡足类的培养方法,通过预先使单细胞微藻类中含有硒,并将该单细胞微藻类作为饵料来培养桡足类,从而成功获得了含硒的桡足类,用含硒桡足类作为生物饵料,可避免仔稚鱼产生硒缺乏症,提高仔稚鱼的存活率和活力。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含硒桡足类的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含硒培养基:在小球藻基础培养基中加入Na2SeO3,制成含硒培养基,Na2SeO3的加入量为5~540μg/L;(2)小球藻前培养:按接种量15~25wt%将新鲜小球藻液加入基础培养基中,在发酵罐中25~30℃下进行前培养;(3)含硒小球藻培养:将前培养后的小球藻用水洗涤后按接种量15~25wt%加入含硒培养基中,在pH6.5~7.5,20~25℃下通风搅拌培养,得到含硒小球藻;(4)含硒桡足类培养:用含硒小球藻作为饵料,喂食量30~40μg/(个·d)对桡足类进行培养,得到含硒桡足类。本专利技术步骤(1)在小球藻的培养基中加入Na2SeO3制得含硒培养基;步骤(2)先用基础培养基对小球藻进行前培养,使小球藻体内的葡萄糖同化;然后通过步骤(3)用含硒培养基对小球藻进行培养,提高小球藻中的硒含量;最后通过步骤(4)用培养出的含硒小球藻对桡足类进行喂食培养,最终使得桡足类中的含硒量得以提高。使得用含硒桡足类作为水产养殖中的生物饵料时,可避免仔稚鱼产生硒缺乏症,提高仔稚鱼的存活率和活力。如果直接将Na2SeO3直接加入水中对桡足类进行养殖,Na2SeO3会对桡足类产生毒性,提高桡足类的死亡率,不能使桡足类中稳定地含有硒。但本专利技术先使用含一定浓度Na2SeO3的培养基培养小球藻,在此浓度范围内,Na2SeO3不会对小球藻的生长产生影响,然后再用含硒小球藻对桡足类进行喂养,此时含硒小球藻中的硒元素可以有效被桡足类吸收,并且不会对桡足类产生毒性,可以成功培养出含硒量较高的桡足类。作为优选,步骤(1)和步骤(2)中的基础培养基的配方包括1450~1550mg/LNaNO3,35~45mg/LK2HPO4·3H2O,70~80mg/LMgSO4·7H2O,30~40mg/LCaCl2·2H2O,5~7mg/L柠檬酸,1~2mg/LEDTA-Na2,15~25mg/LNa2CO3,2.5~3mg/LH3BO3,1.5~2mg/LMnCl2·4H2O,0.2~0.25mg/LZnSO4·7H2O,0.07~0.08mg/LCuSO4·5H2O,0.35~0.4mg/LNaMoO4·2H2O,0.04~0.05mg/LCo(NO3)2·6H2O。采用此配方的基础培养基有利于小球藻的生产,培养出的小球藻死亡率低且营养充分。作为优选,步骤(2)中接种前先将基础培养基和发酵罐在120~125℃下灭菌20~30min。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可以保证小球藻的生产不受微生物影响。作为优选,步骤(2)中前培养时间20~30h。在此前培养时间内可以保证小球藻内的葡萄糖充分同化。作为优选,在步骤(3)的培养过程中添加1.0~2.0g/L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在培养过程中添加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提高培养出的含硒小球藻内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投喂桡足类后可以增强桡足类的机体免疫力。作为优选,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为含十二碳六烯酸60%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采用含十二碳六烯酸60%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对桡足类免疫力的增强效果最佳。作为优选,步骤(3)中通风量4~6L/min,搅拌速度200~400rpm/min。在此通风量和搅拌速度下,可达到小球藻的最佳生长条件。作为优选,步骤(4)中对桡足类进行培养时,水温20~25℃,光周期14L:10D,培养时间一周。采用此培养条件,有利于桡足类的生长。作为优选,步骤(4)中培养前桡足类的个体密度为5~15个/mL。在此密度下,桡足类可以健康生产,降低死亡率。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在小球藻的培养基中加入一定浓度的Na2SeO3制得含硒培养基,在此浓度范围内,Na2SeO3不会对小球藻的生长产生影响,然后再用含硒小球藻对桡足类进行喂养,此时含硒小球藻中的硒元素可以有效被桡足类吸收,并且不会对桡足类产生毒性,可以成功培养出含硒量较高的桡足类。使得用含硒桡足类作为水产养殖中的生物饵料时,可避免仔稚鱼产生硒缺乏症,提高仔稚鱼的存活率和活力。附图说明图1是小球藻体内的硒含量与桡足类体内硒含量的关系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1)制备含硒培养基:在小球藻基础培养基中加入Na2SeO3,制成含硒培养基,Na2SeO3的加入量为5μg/L,基础培养基的配方包括1500mg/LNaNO3,40mg/LK2HPO4·3H2O,75mg/LMgSO4·7H2O,35mg/LCaCl2·2H2O,6mg/L柠檬酸,1.5mg/LEDTA-Na2,20mg/LNa2CO3,2.8mg/LH3BO3,1.8mg/LMnCl2·4H2O,0.22mg/LZnSO4·7H2O,0.079mg/LCuSO4·5H2O,0.39mg/LNaMoO4·2H2O,0.049mg/LCo(NO3)2·6H2O。;(2)小球藻前培养:将基础培养基和1L发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硒桡足类的培养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n(1)制备含硒培养基:在小球藻基础培养基中加入N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硒桡足类的培养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含硒培养基:在小球藻基础培养基中加入Na2SeO3,制成含硒培养基,Na2SeO3的加入量为5~540μg/L;
(2)小球藻前培养:按接种量15~25wt%将新鲜小球藻液加入基础培养基中,在发酵罐中25~30℃下进行前培养;
(3)含硒小球藻培养:将前培养后的小球藻用水洗涤后按接种量15~25wt%加入含硒培养基中,在pH6.5~7.5,20~25℃下通风搅拌培养,得到含硒小球藻;
(4)含硒桡足类培养:用含硒小球藻作为饵料,喂食量30~40μg/(个·d)对桡足类进行培养,得到含硒桡足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硒桡足类的培养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和步骤(2)中的基础培养基的配方包括1450~1550mg/LNaNO3,35~45mg/LK2HPO4·3H2O,70~80mg/LMgSO4·7H2O,30~40mg/LCaCl2·2H2O,5~7mg/L柠檬酸,1~2mg/LEDTA-Na2,15~25mg/LNa2CO3,2.5~3mg/LH3BO3,1.5~2mg/LMnCl2·4H2O,0.2~0.25mg/LZnSO4·7H2O,0.07~0.08mg/LCuSO4·5H2O,0.35~0.4m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