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智能送餐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9313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4 1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送餐运动部件、送餐部件和收餐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送餐车针对现有送餐机器人送餐托盘载量小的问题,在保证尺寸适合自主餐厅通道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最大化地规划、利用托盘空间,解决载量不足的问题,通过模块化组合方法解决单一产品无法同时满足送餐饮、回收餐具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智能送餐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餐饮用具,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智能送餐车。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市场上的智能送餐车载量小,无法满足自助餐厅对运送菜品数量及效率的需求;而现有分层机器人,又无法满足自助餐厅自助取餐的交互需求,也无法满足运送饮料、餐具及餐具回收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送餐车,更好地满足运送餐饮、餐具及餐具回收的需求。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模块化智能送餐车包括一底座,在所述底座底部设有用来移动的动力轮和万向轮。一设置在所述底座下方的用来送餐的运动部件,它包括红外探测器、设置在所述底座两侧的侧面声波探测器、设置在所述底座后部的后部声波探测器和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前面的前部声波探测器;其中,所述红外探测器、侧面声波探测器、后部声波探测器、前部声波探测器为车辆前行和避障提供数据。一设置在所述送餐策划运动部件的送餐部件,它包括用来承载餐盘的上托盘、用来承载餐盘的下托盘、取菜验证装置、桌号指示灯、运行指示灯、转向灯、餐饮存放装置;以及一用来收集用完的餐具的收餐部件,它包括垃圾箱顶盖、红外感应器、垃圾箱侧盖、侧盖机械式开关、用来存放收集餐具的餐具格。进一步,所述送餐部件与所述运动部件可拆卸连接以便服务员将送餐部件的餐饮送到指定的餐桌。进一步,所述运动部件上设有无线充电接收端用来对餐车进行无线充电。进一步,餐饮存放装置包括设置在送餐部件中的所述双层置物架(27)、餐具架,以及上部的饮料机。进一步,所述取菜验证装置包括4个红外探测器,它们可以探测到有手伸入错误托盘区域,取餐指示灯可提醒用户。进一步,所述餐具格包括小号餐具格和大号餐具格。进一步,所述轮盘包括两个动力轮和四个万向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送餐车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1.针对现有送餐机器人送餐托盘载量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在保证尺寸适合自主餐厅通道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最大化地规划、利用托盘空间,解决载量不足的问题;2.针对现有送餐机器人智能互联程度低的问题,在送餐模式下,通过屏幕、声、光、电等形式与使用者交互,解决人机交互体验差的问题;3.针对现有送餐机器人功能单一的问题,通过模块化组合方法解决单一产品无法同时满足送餐饮、回收餐具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侧面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后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前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侧面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描述。参见图1到图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送餐车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底座和三个部件或模块:运动部件1、送餐部件2和收餐部件31。其中,底座100与运动部件1合为一体。运动部件1用来进行送餐策划或控制。运动部件1包括红外探测器3、侧面声波探测器4、动力轮5、万向轮6、锁扣7、电源开关8、无线充电接收端17、急停按钮18、后部声波探测器19、前部声波探测器20;送餐部件2包括上托盘9、下托盘10、4个红外探测器11、12、13、14,取餐指示灯15、桌号指示灯16、可触摸显示屏21、运行指示灯23、转向灯22、双层置物架27、饮料机25、餐具架26。收餐部件31包括垃圾箱顶盖28、红外感应器29、垃圾箱侧盖30、侧盖机械式开关34、小号餐具格32、大号餐具格33。运动部件1可使用电力驱动动力轮5,采用差速技术实现转向,它与4个万向轮6共同支撑整车的重量。红外探测器3、侧面声波探测器4、后部声波探测器19、前部声波探测器20为车辆前行和避障提供数据,保证餐车行车安全可靠。无线充电接收端17为车内电池充电,电源开关8是整个的智能送餐车总开关,急停按钮18是运动部件1的应急开关,送餐部件2和收餐部件31通过锁扣7与运动部件1实现快速拆装,实现以下两种模式:一、送餐模式在使用时,餐厅服务人员通过锁扣7将送餐部件2装在运动部件1上,再将菜品置于上托盘9和下托盘10,或替换为双层置物架27,运送饮料机25和餐具架26。服务人员通过可触摸显示屏21输入要送往的目标桌号,确认出发后,机器人运行指示灯23亮起,转弯时转向灯22闪烁。当到达目标餐桌时,取餐指示灯15、桌号指示灯16亮起对应的托盘层及桌号,提醒用户待拿取的菜。当用户误拿菜品时,4个红外探测器11、12、13、14探测到有手伸入错误托盘区域,即通过取餐指示灯15和声音提醒用户。二、收餐模式在使用时,餐厅服务人员通过锁扣7将送餐部件2取下并替换为收餐部件31,服务人员或顾客将湿垃圾靠近垃圾箱顶盖28时会被红外感应器29探测,垃圾箱顶盖28自动打开,其他餐具可放入对应的小号餐具格32和大号餐具格33内。服务人员清理垃圾时打开侧盖机械式开关31,垃圾箱侧盖30即可打开。通过上面的描述,该专利技术运动部件所涉及的功能均有成熟技术支持,送餐、收餐部件变换所需的锁扣、门开关均为机械式原理,简单易用;红外感应及自动开盖等技术成熟,成本可控。特别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通过部件化方式将送餐饮、送餐具、回收餐具等作为部件,与公用的智能运动部件快速搭配组合、灵活变换。通过减少动力部件的数量降低用户的实际成本,提高餐厅内的空间利用率,满足餐厅在不同时间段对送餐饮、餐具、回收餐具等服务的动态需求。1.本专利技术的智能送餐车由于可采用可变换部件与公用智能运动部件快速搭配组合,能够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运送内容,提高用户使用体验。2.本专利技术的智能送餐车采用公用动力部件可有效降低用户的实际成本,提高餐厅内的空间利用率,满足餐厅在不同时间段对送餐饮、餐具、回收餐具等服务的动态需求。最后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化智能送餐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n一底座(100),所述底座(100)的底部设有用来移动的两个动力轮(5)和四个万向轮(6)。/n一设置在所述底座下方的进行送餐的运动部件(1),它包括红外探测器(3)、设置在所述底座两侧的侧面声波探测器(4)、设置在所述底座后部的后部声波探测器(19)和设置在所述底座前面的前部声波探测器(20);其中,所述红外探测器(3)、侧面声波探测器(4)、后部声波探测器(19)、前部声波探测器(20)为车辆前行和避障提供数据;/n一设置在所述送餐运动部件(1)的送餐部件(2),它包括用来承载餐盘的上托盘(9)、用来承载餐盘的下托盘(10)、取菜验证装置、桌号指示灯(16)、运行指示灯(23)、转向灯(22)、餐饮存放装置;以及/n一用来收集用完的餐具的收餐模块(31),它包括垃圾箱顶盖(28)、红外感应器(29)、垃圾箱侧盖(30)、侧盖机械式开关(34)、用来存放餐具的餐具格(32)、(3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智能送餐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一底座(100),所述底座(100)的底部设有用来移动的两个动力轮(5)和四个万向轮(6)。
一设置在所述底座下方的进行送餐的运动部件(1),它包括红外探测器(3)、设置在所述底座两侧的侧面声波探测器(4)、设置在所述底座后部的后部声波探测器(19)和设置在所述底座前面的前部声波探测器(20);其中,所述红外探测器(3)、侧面声波探测器(4)、后部声波探测器(19)、前部声波探测器(20)为车辆前行和避障提供数据;
一设置在所述送餐运动部件(1)的送餐部件(2),它包括用来承载餐盘的上托盘(9)、用来承载餐盘的下托盘(10)、取菜验证装置、桌号指示灯(16)、运行指示灯(23)、转向灯(22)、餐饮存放装置;以及
一用来收集用完的餐具的收餐模块(31),它包括垃圾箱顶盖(28)、红外感应器(29)、垃圾箱侧盖(30)、侧盖机械式开关(34)、用来存放餐具的餐具格(32)、(3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智能送餐车,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超刘哲李克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