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膨胀药物缓释支架及其取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9140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4 18: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膨胀药物缓释支架及其取放装置,涉及耳鼻喉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中一种自膨胀药物缓释支架,包括缓释支架、自扩张组件、连接件、对症药物;自扩张组件包括定位杆、第一弹性件、第一滑移件、第二滑移件、第三滑移件、若干膨胀支条,便于撑开患者病变位置的鼻息肉,并随患者病情减弱鼻息肉萎缩而进一步膨胀,实现精准施药,缩短治疗周期,充分保证治疗效果。一种用于上述自膨胀药物缓释支架的取放装置,包括第一放置套管、第二放置套管、卡接件,操作简便便于实现鼻窦支架的便捷取放,大大提高医生操作的便捷性,避免手术风险及术后后遗症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膨胀药物缓释支架及其取放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耳鼻喉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自膨胀药物缓释支架及其取放装置。
技术介绍
鼻窦又称鼻旁窦、副鼻窦,是鼻腔周围多个含气的骨质腔。鼻窦的黏膜都与鼻黏膜相连,因而鼻腔黏膜发炎,常会波及窦腔黏膜,引发鼻窦炎。目前认为鼻窦炎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窦口阻塞导致鼻窦内的感染,其中鼻息肉是引起鼻窦开口阻塞的重要原因,而鼻窦的炎症刺激反过来又促进鼻息肉的生长,形成恶性循环。目前的鼻窦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有鼻腔给药、鼻内镜下鼻窦手术等方法。其中,鼻内镜下鼻窦手术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鼻内镜下鼻窦手术可彻底清除各鼻窦病变,充分开放各鼻窦窦口,改善鼻窦引流,并尽可能保留正常组织,是一种尽可能保留功能的微创手术。公告号为CN109394399A的中国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药物缓释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和聚合物膜,支架和聚合物膜连接在一起,聚合物膜为可降解聚合物膜或不可降解聚合物膜,聚合物膜和/或支架上设有至少一层药物涂层,所述的药物涂层中含有抗菌药、抗炎药、抗癌药以及止血药中的一种或几种。该专利技术的药物缓释支架,应用于鼻窦炎的治疗,既可以对FESS手术后病变位置起到支撑和持续给药作用,亦可以起到术后止血作用。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FESS手术的价格高昂,复发率高,通过手术切除鼻息肉的术后复发率为30%-50%,每个患者平均要进行至少1.5-4次手术,因为药物缓释支架本身的支撑强度较低,因此手术中常常需要切除鼻甲、鼻中隔、鼻腔粘膜、鼻息肉等解剖结构,这类切除以及再造手术会破坏由这些结构所提供的自然的过滤和加湿功能,导致干燥,出血,结痂,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并可能引起嗅觉改变,包括嗅觉减退,嗅觉障碍,嗅觉倒错和嗅觉丧失。如果采用鼻腔直接给药的方式进行保守治疗,由于病变的鼻窦存在肿胀的鼻息肉等鼻内组织的阻挡,该药物缓释支架刚性不足,无法直接挤压支撑鼻息肉,扩张窦口,药物无法直接而准确达到病变部位,导致药物治疗极为缓慢,鼻息肉无法及时根治,仍然会长时间堵塞窦口,使得治疗周期过于漫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支撑扩张患者病变部位鼻息肉的自膨胀药物缓释支架。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自膨胀药物缓释支架,包括自扩张支架组合物,所述自扩张支架组合物包括缓释支架、自扩张组件、连接件;所述缓释支架上设置有对症药物;所述自扩张组件包括定位杆、第一弹性件、若干膨胀支条,所述定位杆一端构成固定端,其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滑移件;所述膨胀支条的两端分别与固定端及第一滑移件相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对第一滑移件施加拉力并驱动第一滑移件向靠近固定端的方向相对运动;所述连接件包括若干定位头和定位槽,所述定位头位于膨胀支条远离定位杆一侧的中部,所述定位槽位于缓释支架内周侧,所述定位头与定位槽一一对应并插接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医生先将膨胀支条的定位头和缓释支架的定位槽一一对应插接配合,然后使缓释支架、自扩张组件通过连接件预连接,组合形成自扩张支架组合物;然后将自扩张支架组合物整体插入患者的鼻腔中,释放第一滑移件,使第一滑移件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向靠近固定端的方向相对运动,膨胀支条向远离定位杆的方向膨胀,支撑缓释支架将鼻息肉撑开,设置于缓释支架上的对症药物准确施放在病变部位,保证药物治疗效果,缩短治疗周期,避免手术中切除鼻甲、鼻中隔、鼻腔粘膜、鼻息肉等解剖结构而导致的干燥,出血,结痂,感染等风险,和引起嗅觉改变,包括嗅觉减退,嗅觉障碍,嗅觉倒错和嗅觉丧失等并发症。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杆上还设置有第二滑移件、第三滑移件,所述第二滑移件、第三滑移件按顺序依次位于第一滑移件与固定端之间;所述膨胀支条沿定位杆的轴向设置有三组,按照距离固定端由远及近的顺序分别为第一膨胀部、第二膨胀部、第三膨胀部;所述第一膨胀部、第二膨胀部、第三膨胀部分别至少包括有三根沿定位杆周向均匀设置的膨胀支条;所述第一膨胀部中各膨胀支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移件和第二滑移件相连接,所述第二膨胀部中各膨胀支条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滑移件和第三滑移件相连接,所述第三膨胀部中各膨胀支条的两端分别与第三滑移件和固定端相连接;所述定位头位于第二膨胀部中各膨胀支条远离定位杆一侧的中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医生先将第二膨胀部的膨胀支条的定位头和缓释支架的定位槽一一对应插接配合,使缓释支架、自扩张组件通过连接件预连接,组合形成自扩张支架组合物;然后将自扩张支架组合物整体插入患者的鼻腔中,使第二膨胀部的膨胀支条位于窦口直径最小处;释放第一滑移件,使第一滑移件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向靠近固定端的方向相对运动,第一膨胀部、第二膨胀部、第三膨胀部的膨胀支条分别向远离定位杆的方向膨胀,第一膨胀部、第三膨胀部的膨胀支条收到的压力小于第二膨胀部的膨胀支条,因此在第一膨胀部、第二膨胀部、第三膨胀部的膨胀支条的扩张作用下,扩张后的缓释支架两端的直径大于中间的直径,避免缓释支架沿其轴线移动脱落,导致对症药物无法施放在病变部位上。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槽沿缓释支架轴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滑移槽,所述第一膨胀部、第三膨胀部中各膨胀支条远离定位杆一侧的中部分别设置有滑移头,所述滑移头与滑移槽滑移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移头与滑移槽滑移连接,便于在膨胀过程中滑移头沿着滑移槽的开设方向运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移槽远离定位槽的一端分别设置有挡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在自膨胀组件膨胀过程中滑移头移动至滑移槽远离定位槽的一端时脱出滑移槽,当滑移头移动至滑移槽远离定位槽的一端时滑移头与挡板相抵接,缓释支架两端受到的扩张力更大,其直径更大,便于避免缓释支架沿其轴线移动脱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头包括同轴设置的定位部与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与膨胀支条固定连接,定位部与卡接部固定连接;所述定位部沿其轴线远离定位杆方向上的截面积依次减小,所述卡接部沿其轴线远离定位杆方向上的截面积依次增大,所述定位部与卡接部相连接处的截面积相等,所述定位槽与定位头插接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部远离定位杆的一端截面积较小,便于与定位槽对应插接配合,通过第一弹性件的力的作用,使卡接部、定位部与定位槽插接配合,增强自扩张组件与缓释支架之间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部与卡接部沿其周向均匀开设有若干缺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为定位部和卡接部提供向靠近其中轴线方向收缩的空间,更加便于定位部、卡接部穿过定位槽的开口处,待定位部、卡接部进入定位槽内部空腔恢复至原来的形状形成卡接。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释支架包括缓释微管,所述缓释微管交叉连接形成环形网状结构的缓释支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交叉的网状结构便于使用前的压缩和使用中随着自扩张组件伸展,形变效果佳,避免将鼻窦腔或窦口完全阻塞,避免缓释支架将窦口皮肤完全覆盖影响其生物功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膨胀药物缓释支架(1),其特征在于:包括自扩张支架组合物,所述自扩张支架组合物包括缓释支架(1)、自扩张组件(2)、连接件(3);所述缓释支架(1)上设置有对症药物;/n所述自扩张组件(2)包括定位杆(21)、第一弹性件(22)、若干膨胀支条(23),所述定位杆(21)一端构成固定端(211),其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滑移件(212);所述膨胀支条(23)的两端分别与固定端(211)及第一滑移件(212)相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22)对第一滑移件(212)施加拉力并驱动第一滑移件(212)向靠近固定端(211)的方向相对运动;/n所述连接件(3)包括若干定位头(31)和定位槽(32),所述定位头(31)位于膨胀支条(23)远离定位杆(21)一侧的中部,所述定位槽(32)位于缓释支架(1)内周侧,所述定位头(31)与定位槽(32)一一对应并插接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膨胀药物缓释支架(1),其特征在于:包括自扩张支架组合物,所述自扩张支架组合物包括缓释支架(1)、自扩张组件(2)、连接件(3);所述缓释支架(1)上设置有对症药物;
所述自扩张组件(2)包括定位杆(21)、第一弹性件(22)、若干膨胀支条(23),所述定位杆(21)一端构成固定端(211),其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滑移件(212);所述膨胀支条(23)的两端分别与固定端(211)及第一滑移件(212)相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22)对第一滑移件(212)施加拉力并驱动第一滑移件(212)向靠近固定端(211)的方向相对运动;
所述连接件(3)包括若干定位头(31)和定位槽(32),所述定位头(31)位于膨胀支条(23)远离定位杆(21)一侧的中部,所述定位槽(32)位于缓释支架(1)内周侧,所述定位头(31)与定位槽(32)一一对应并插接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膨胀药物缓释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21)上还设置有第二滑移件(213)、第三滑移件(214),所述第二滑移件(213)、第三滑移件(214)按顺序依次位于第一滑移件(212)与固定端(211)之间;所述膨胀支条(23)沿定位杆(21)的轴向设置有三组,按照距离固定端(211)由远及近的顺序分别为第一膨胀部(24)、第二膨胀部(25)、第三膨胀部(26);
所述第一膨胀部(24)、第二膨胀部(25)、第三膨胀部(26)分别至少包括有三根沿定位杆(21)周向均匀设置的膨胀支条(23);
所述第一膨胀部(24)中各膨胀支条(2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移件(212)和第二滑移件(213)相连接,所述第二膨胀部(25)中各膨胀支条(2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滑移件(213)和第三滑移件(214)相连接,所述第三膨胀部(26)中各膨胀支条(23)的两端分别与第三滑移件(214)和固定端(211)相连接;
所述定位头(31)位于第二膨胀部(25)中各膨胀支条(23)远离定位杆(21)一侧的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膨胀药物缓释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32)沿缓释支架(1)轴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滑移槽(34),所述第一膨胀部(24)、第三膨胀部(26)中各膨胀支条(23)远离定位杆(21)一侧的中部分别设置有滑移头(33),所述滑移头(33)与滑移槽(34)滑移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膨胀药物缓释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槽(34)远离定位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洪猛许伦王丽杨海
申请(专利权)人:乐畅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