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脂酰胆碱经皮吸收制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8900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1 0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粘合剂层中含有磷脂酰胆碱的磷脂酰胆碱经皮吸收制剂。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磷脂酰胆碱经皮吸收制剂(1),构成为在支撑体(2)的至少一个面上形成的粘合剂层(3)包含磷脂酰胆碱、粘合成分和亲油性成分,所以能将制剂固定在患处,将所谓与液体等的制剂相比具有更好处理性的剂型作为贴剂,除了上述优点之外,由于磷脂酰胆碱可以稳定地存在于粘合剂层(3)中,所以通过贴附在人体等的皮肤等,利用磷脂酰胆碱的经皮吸收可以使皮下脂肪等局部肥胖溶解,能发挥使脂肪减少等效果,从而可以成为作为含有磷脂酰胆碱的减脂剂起作用的贴剂型的经皮吸收制剂(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磷脂酰胆碱经皮吸收制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磷脂酰胆碱经皮吸收制剂。更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在粘合剂层中包含磷脂酰胆碱的贴剂型经皮吸收制剂。
技术介绍
磷脂酰胆碱是从大豆种子提取油中获得的大豆卵磷脂的主要成分,其在化妆品和药品等中用作表面活性剂(乳化剂等)、皮肤调理剂等。该磷脂酰胆碱包括是亲水亲油性的都可以穿透脂肪细胞,另外,磷脂酰胆碱等磷脂酸能参与使皮下脂肪等局部肥胖减少的脂肪酸释放路径的活化,因此,可以预期发挥皮下脂肪的溶解效果。作为皮下脂肪蓄积、肥胖中脂肪过多(具有脂肪层)的肥胖的减轻手段,例如采用直接皮下注入用于除去脂肪的皮下蓄积的组合物的方法,作为该组合物,使用了磷脂酰胆碱制剂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但是,由于这种磷脂酰胆碱制剂的皮下注入在治疗过程中伴有疼痛。在安全性等方面是有问题的,因此期待开发不需要直接的皮下注入的自给药成为可能的经皮吸收型的制剂(经皮吸收制剂,也称为经皮给药制剂)。因此,提供了包含源自天然物的磷脂酰胆碱、L-肉碱、丙二醇、甘油和水但不包括亲油性基质的经皮用组合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现有技术文件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第2007-509085号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747820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另外,要求提供一种在粘合剂层中含有磷脂酰胆碱并且使剂型为贴剂的经皮吸收制剂。在粘合剂层中包含磷脂酰胆碱并使剂型为贴剂的经皮吸收制剂,从而得到不是涂布到皮肤等的类型的经皮吸收型制剂等,通过贴附到考虑脂肪的减少等的患部,可以将制剂固定在患部等,具有使剂型为贴剂的优点,除此之外,与液体状或凝胶状的制剂相比,其处理性也好。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构成等迄今为止提供的制剂的构成中,难以使剂型为贴剂。本专利技术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专利技术,其提供一种在粘合剂层中包含磷脂酰胆碱的贴剂型的磷脂酰胆碱经皮吸收制剂。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经皮吸收制剂,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撑体和在该支撑体的至少一个面上形成的粘合剂层,其中,上述粘合剂层含有磷脂酰胆碱、粘合成分和亲油性成分。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经皮吸收制剂,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本专利技术中,上述粘合成分是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经皮吸收制剂,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含有肉碱。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经皮吸收制剂,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本专利技术中,磷脂酰胆碱的含量是相对于整个粘合剂层为2.5~8.0质量%。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经皮吸收制剂,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本专利技术中,上述亲油性成分含有矿油。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经皮吸收制剂,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本专利技术中,其还包含具有支化结构的聚烯烃。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经皮吸收制剂,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本专利技术中,上述具有支化结构的聚烯烃是氢化C6-14烯烃聚合物。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磷脂酰胆碱经皮吸收制剂,在支撑体的至少一个面上形成的粘合剂层包含磷脂酰胆碱、粘合成分和亲油性成分而构成。由此,可以将制剂固定于患部,与液状等的制剂相比处理性良好,有使剂型为贴剂的优点,除此之外,磷脂酰胆碱能稳定地存在于粘合剂层中,因此通过贴附于人体等的皮肤等,利用磷脂酰胆碱的经皮吸收,使皮下的脂肪等局部肥胖溶解,可以发挥使脂肪减少等效果,制成作为含有磷脂酰胆碱的减脂剂起作用的贴剂型的经皮吸收制剂。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经皮吸收制剂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前视图。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I)经皮吸收制剂1的构成以下,对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磷脂酰胆碱经皮吸收制剂1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经皮吸收制剂1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前视图,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图。在图中,1表示磷脂酰胆碱经皮吸收制剂(经皮吸收制剂),2表示支撑体,3表示粘合剂层,4表示剥离片,41表示切痕。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磷脂酰胆碱经皮吸收制剂(经皮吸收制剂)1,是具有支撑体2和在该支撑体2的至少一面上形成的粘合剂层3的经皮吸收制剂1,其基本构成为上述的试剂层3包含磷脂酰胆碱、粘合成分和亲油性成分。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和图2中,作为经皮吸收性制剂1的构成的一例,示出了在支撑体2的一个面形成有粘合剂层3且在粘合剂层3的表面贴附有剥离片4的构成。(II)支撑体2在本专利技术中,支撑体2只要其可以使用作为经皮吸收制剂1的贴剂的支撑体用途通常使用的支撑体,就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举出含有聚乙烯、聚丙烯等的伸缩性或非伸缩性的织布、无纺布,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聚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氯乙烯等的薄膜或片材(在本专利技术中,“薄膜”和“片材”同义,以下相同。),或氨基甲酸酯、聚氨酯等的发泡性片材等(以上也可称为“片状物”)。上述的物质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混合或层叠)。另外,为了防止静电在支撑体2上蓄积,可以使构成支撑体2的上述织布、无纺布等片状物等中含有抗静电剂等。经皮吸收制剂1中的支撑体2的厚度,例如优选为200~280μm,特别优选为240~260μm左右,但并不特别限定于该范围。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经皮吸收制剂1可以如图1和图2所示采用粘合剂层3被支撑体2和剥离片4夹持的构成。作为剥离片4,也可以具备通常在贴剂领域中使用的剥离片4。作为剥离片4,例如可以使用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聚酯、聚苯乙烯等的树脂片,玻璃纸、铝片,发泡聚乙烯片或发泡聚丙烯片等,或者上述中2种以上的层叠体。另外,可以使用对它们实施硅酮加工的片材、实施了氟树脂加工的片材、实施了压花加工、亲水性加工、疏水性加工等的片材等。该剥离片4的厚度例如优选为80~120μm,特别优选为90~110μm,但并不特别限定于该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容易从粘合剂层3剥离,优选在剥离片4上形成切痕(狭缝)41。在图1所示的构成中,示出形成两个曲线形状的切痕41而剥离片4被分成三个的实施方式。(III)粘合剂层3粘合剂层3包含磷脂酰胆碱、粘合成分和亲油性成分。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大多数情况下是具有胆碱形成磷酸酯键作为甘油磷脂的亲水部分且甘油骨架的2个脂肪酸形成酯键作为疏水部分的结构的磷脂的总称。磷脂酰胆碱是从大豆种子提取物油中获得的大豆卵磷脂的主要成分,并且通过渗入脂肪细胞,而参与使皮下脂肪等的局部肥胖减少的脂肪酸释放路径的活化,发挥皮下脂肪的溶解效果。需要说明的是,磷脂酰胆碱根据2个脂肪酸的选择而具有不同的磷脂名称,当选择2个棕榈酸作为脂肪酸时,称为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当选择两个亚油酸作为脂肪酸时,称为DL磷脂酰胆碱,当选择2个棕榈酸作为脂肪酸时,称为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当选择棕榈酸和油酸作为脂肪酸时,称为PO磷脂酰胆碱。作为磷脂酰胆碱,例如可以举出以往公知的蛋黄磷脂酰胆碱、大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经皮吸收制剂,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撑体和在所述支撑体的至少一面上形成的粘合剂层,/n所述粘合剂层包含磷脂酰胆碱、粘合成分和亲油性成分。/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131 JP 2018-0155741.一种经皮吸收制剂,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撑体和在所述支撑体的至少一面上形成的粘合剂层,
所述粘合剂层包含磷脂酰胆碱、粘合成分和亲油性成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吸收制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合成分是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经皮吸收制剂,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含有肉碱。


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西博文
申请(专利权)人:尤奈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