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8776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1 0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气设备,包括:主体部;枢转部件,枢转连接到所述主体部上;第一线圈,安装在所述主体部上;和第二线圈,安装在所述枢转部件上;其中,所述第一线圈至少部分穿过所述第二线圈以在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之间形成电磁耦合,从而实现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枢转部件之间的无线供电。

Electrical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气设备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涉及一种电气设备,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在其相对枢转运动的部件之间实现无线供电的电气设备。
技术介绍
在电气设备中,尤其是在家电设备中,具有相对枢转运动关系的两个部件一般是通过枢接装置连接。由于需要在部件之间进行通信,例如需要在部件之间进行电力传输,电线需要穿过铰链孔把电力从枢接装置的一端传输到另一端。然而,由于需要将电线穿过铰链孔,这种设置使得产品的组装过程和拆卸过程变得复杂;由于铰链孔的大小有限,这种设置使得铰链孔不能容纳较多的电线,从而限制了用电设备的数量;以及,由于穿过铰链的电线会在枢转运动过程中跟随铰链进行往复运动,这种设置容易使得电线产生疲劳而失效,大大降低电力传输的可靠性。因此,亟须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电气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气设备,通过安装在主体部上的第一线圈与安装在枢转部件上的第二线圈之间形成电磁耦合,实现主体部与枢转部件之间的无线供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气设备,包括:主体部;枢转部件,枢转连接到所述主体部上;第一线圈,安装在所述主体部上;和第二线圈,安装在所述枢转部件上;其中,所述第一线圈至少部分穿过所述第二线圈以在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之间形成电磁耦合,从而实现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枢转部件之间的无线供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枢转部件通过枢接装置安装在所述主体部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枢接装置包括:安装部,安装在所述主体部上;以及插入部,固定在所述安装部上,所述第一线圈布置在所述插入部中;在所述枢转部件上设有容纳槽,所述第二线圈布置在所述容纳槽中,所述插入部插入到所述容纳槽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插入部设置成圆筒体,所述枢接装置还包括塑胶体,所述第一线圈固定在所述塑胶体中,所述塑胶体固定在所述圆筒体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在所述容纳槽中设有承载部,所述第二线圈固定在所述承载部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第一线圈是发射线圈,所述第二线圈是接收线圈,所述发射线圈与所述接收线圈之间形成电磁耦合,从而实现将电力从所述主体部传输到所述枢转部件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电气设备是冰箱,所述枢转部件是冰箱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电气设备还包括支撑部,安装在所述主体部的与枢转部件的下端接合的位置上,所述支撑部上设有凸起部,所述枢转部件的下端设有安装槽,所述凸起部插入到所述安装槽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电气设备是洗衣机,所述枢转部件是洗衣机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枢接装置还包括:基部,安装在所述主体部上,所述安装部安装在所述基部上;第二安装部,安装在所述基部上并与所述安装部相对;以及第二插入部,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部上,并插入到所述枢转部件的容纳槽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在枢转运动过程中,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在枢转轴线上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第一线圈呈圆筒状,所述第二线圈呈空心圆筒状。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作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专利技术有全面的理解。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将参照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电气设备的主体部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A部分的放大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电气设备的枢转部件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B部分的放大图;图5为从一个方向观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电气设备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图3所示枢转部件已安装到图1所示主体部上;图6为图5所示C部分的放大图;图7为从另一个方向观察图5所示电气设备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D部分的放大图;图9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电气设备的主体部的立体示意图;图10为图9所示E部分的放大图;图1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电气设备的枢转部件的立体示意图;图12为图11所示F部分的放大图;图13为从一个方向观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电气设备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图11所示枢转部件已安装到图9所示主体部上;图14为图13所示G部分的放大图;图15为从另一个方向观察图13所示电气设备的立体示意图;以及图16为图15所示H部分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专利技术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限制。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总体上的构思,提供了一种电气设备,包括:主体部;枢转部件,以枢转连接到所述主体部上;第一线圈,安装在所述主体部上;和第二线圈,安装在所述枢转部件上;其中,所述第一线圈至少部分穿过所述第二线圈以在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之间形成电磁耦合,从而实现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枢转部件之间的无线供电。第一实施例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电气设备的主体部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A部分的放大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电气设备的枢转部件的立体示意图;以及图4为图3所示B部分的放大图。如图1-4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气设备,包括:主体部10;枢转部件20,以枢转连接到主体部10上;第一线圈11,安装在主体部10上;和第二线圈21,安装在枢转部件20上;其中,第一线圈11至少部分穿过第二线圈21以在第一线圈11和第二线圈21之间形成电磁耦合,从而实现主体部10与枢转部件20之间的无线供电。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电气设备是冰箱,所述枢转部件20是冰箱门,冰箱门通过枢接装置12安装在冰箱主体部上。如图1-4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线圈11是发射线圈并且呈圆筒状,第二线圈21是接收线圈并且呈空心圆筒状,发射线圈至少部分穿过接收线圈;接收线圈以枢接装置12的枢转轴线为枢转轴,相对于发射线圈进行枢转运动。这样,电力可以通过无线的方式从发射线圈传输到接收线圈,从而实现了从冰箱主体部到冰箱门的电力传输。在可替换的实施例中,将第一线圈11和第二线圈21配置成实现从冰箱门到冰箱主体部的信号传输。如图2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枢接装置12包括:安装部13,安装在主体部10上;以及插入部14,固定在安装部13上,优选地固定在靠近安装部13的自由端,第一线圈11布置在插入部14中。在图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气设备,包括:/n主体部;/n枢转部件,枢转连接到所述主体部上;/n第一线圈,安装在所述主体部上;和/n第二线圈,安装在所述枢转部件上;/n其中,所述第一线圈至少部分穿过所述第二线圈以在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之间形成电磁耦合,从而实现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枢转部件之间的无线供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气设备,包括:
主体部;
枢转部件,枢转连接到所述主体部上;
第一线圈,安装在所述主体部上;和
第二线圈,安装在所述枢转部件上;
其中,所述第一线圈至少部分穿过所述第二线圈以在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之间形成电磁耦合,从而实现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枢转部件之间的无线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部件通过枢接装置安装在所述主体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装置包括:
安装部,安装在所述主体部上;以及
插入部,固定在所述安装部上,所述第一线圈布置在所述插入部中;
在所述枢转部件上设有容纳槽,所述第二线圈布置在所述容纳槽中,所述插入部插入到所述容纳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设置成圆筒体,
所述枢接装置还包括塑胶体,所述第一线圈固定在所述塑胶体中,所述塑胶体固定在所述圆筒体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纳槽中设有承载部,所述第二线圈固定在所述承载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是发射线圈,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元王晨希卞卫锋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