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研究玫瑰花中香气物质相互作用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083611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1 0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研究玫瑰花中香气物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1)在不同组浓度下,分别测试混合溶液中香气物质A的实际香气强度;(2)利用Steven模型函数I=k×C

A method to study the interaction of aroma substances in Ro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研究玫瑰花中香气物质相互作用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研究玫瑰花中香气物质相互作用的方法。
技术介绍
玫瑰花具有优雅的特征香气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与之相关的香精香料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食品、日用化妆品、纺织、皮革、造纸等行业,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目前国内自主开发的大多数玫瑰香精产品,其特征香气协调性、逼真性和天然感不够,特别是与天然产物的特征香气相比差距较大,造成在终端产品中的应用效果差,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制约了玫瑰香精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究其原因是天然玫瑰中特征香气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不明确,香气形成规律不清楚,导致在玫瑰香精设计过程中缺乏系统地理论指导。因此,如何通过天然玫瑰香气物质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提升玫瑰香精香气品质,促进玫瑰香精特征香气调控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目前,研究香气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方法主要有阈值法、OAV法、S型曲线法。阈值法、OAV法仅适合于测定的香气物质在阈值水平或者实际浓度点下的相互作用关系,不能研究不同浓度条件下的作用关系,此两个方法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这两种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研究玫瑰花中香气物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下述步骤:/n(1)在不同组浓度下,分别测试混合溶液中香气物质A的实际香气强度,记为I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研究玫瑰花中香气物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下述步骤:
(1)在不同组浓度下,分别测试混合溶液中香气物质A的实际香气强度,记为IA1,IA2,IA3……IAi;
所述混合溶液包括基质溶液,以及一种或多种香气物质;
所述浓度为所述香气物质A相对于所述基质溶液的质量比CA,mg/kg;所述不同组浓度分别记为CA1,CA2,CA3……CAi;所述i为浓度的组数;
(2)在Steven模型函数I=k×Cn中分别赋予k和n的初始值为k0和n0,将k0、n0和步骤1中所述香气物质A的不同组浓度CA1,CA2,CA3……CAi分别代入上述模型函数中,计算得到该所述香气物质A在不同组浓度下的理论香气强度,记为IA1’,IA2’,IA3’……IAi’;
(3)在同一组浓度下,计算所述香气物质A的所述实际香气强度和所述理论香气强度的差值的平方,即(IAi-IAi’)2;再计算所述香气物质A在步骤1所述不同组浓度下所述实际香气强度和所述理论香气强度的差值的平方的加和,即Σ(IAi-IAi’)2;
(4)利用规划求解法计算得到步骤3中所述香气物质A的kmA和nmA;所述香气物质A的所述kmA和所述nmA为经m次迭代计算所得,且同时符合下述条件:max(|kmA-k(m-1)A|,|nmA-n(m-1)A|)小于允许误差,且所述香气物质A的所述Σ(IAi-IAi’)2达到最小值;
(5)重复步骤1-4所述的方法得到另一香气物质B的nmB;
(6)计算所述nmA和所述nmB的差值的绝对值|nmA-nmB|,判断两个香气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当|nmA-nmB|小于0.1时,该两个香气物质之间为协同作用;当|nmA-nmB|大于等于0.1且小于等于0.2时,该两个香气物质之间为加成作用;当|nmA-nmB|大于0.2时,该两个香气物质之间为掩盖作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究玫瑰花中香气物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实际香气强度为按照ISO8586-2012标准测试得到;
和/或,步骤1中,所述香气物质包括酮类化合物、醛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或酯类化合物;
和/或,步骤1中,所述浓度的组数为至少5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研究玫瑰花中香气物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基质溶液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10-30份癸烷、10-30份十一烷、1-20份十二烷、5-20份十五烷和5-20份十七烷;
和/或,步骤1中,所述酮类化合物为2-壬酮、苯乙酮、2-己酮或乙位突厥烯酮;
和/或,步骤1中,所述醛类化合物为(E,E)-2,4-己二烯醛、己醛、庚醛、辛醛、(E)-2-庚烯醛、(E)-2-己烯醛、橙花醛、香茅醛或(E,E)-2,4-庚二烯醛;
和/或,步骤1中,所述醇类化合物为香叶醇、苯乙醇、己醇、叶醇、辛醇、庚醇、苯乙醇、橙花醇或芳樟醇;
和/或,步骤1中,所述酯类化合物为丁酸乙酯;
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才蔡丙彪张建荣马宁肖作兵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