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致死的刀鲚不同资源群体判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08347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1 0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致死的刀鲚不同资源群体判别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采集、清洗、包埋、切割、打磨、清洗、镀膜与分析刀鲚胸鳍条样品。本发明专利技术以胸鳍条作为研究对象,在满足了与耳石微化学分析技术相一致的高准确性、客观性的基础上,克服了其致死性和破坏性的缺点。经检验的个体可以客观、准确、显著地区分是否属于洄游资源群体。除此之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结合鱼类硬组织的特征,创新性地选择使用胸鳍条,无论从前期制样的难度、时间以及后期样品分析所需条件和时间均大有改善。

A non lethal method to distinguish different resource groups of Coilia Coili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非致死的刀鲚不同资源群体判别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致死的刀鲚不同资源群体判别方法,本专利技术属于水生野生动物不同资源群体判别方法

技术介绍
刀鲚(Coilianasus)作为我国名贵鱼类代表之一,其资源正面临着岌岌可危的现状,相关保护刻不容缓。农业农村部2018年第5号通告已决定停止发放刀鲚(长江刀鱼)等的专项捕捞许可证,禁止其天然资源的生产性捕捞。由此可见国家对于刀鲚资源保护的力度。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刀鲚的生态型组成非常复杂。既有溯河洄游型的刀鲚,又有淡水型的短颌鲚(C.brachygnathus)和湖鲚(C.nasustaihuensis)。其中以第一类种群价值最高,资源量最低,亟待有效保护,而其余两类则广泛分布于长江沿江的湖泊甚至江段中,部分水域甚至成为了优势种群。由于相似的外形,以及不同资源群体间经常发生混栖,尤其是近期的一些研究报道更推翻了利用传统外形来鉴别洄游与否的传统经验。这使得准确评价上述洄游型刀鲚的资源现状以及精确定位洄游型种群重要生境(“三场一通道”)的工作较难开展。为刀鲚资源群体的合理评估以及有效保护带来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致死的刀鲚不同资源群体判别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摘取刀鲚胸鳍条作为研究对象;/n步骤(2):首先使用无水酒精去除刀鲚胸鳍条表面的有机组织,然后用纯净水将刀鲚胸鳍条漂洗干净,最后将刀鲚胸鳍条放入烘箱内烘干;/n步骤(3):首先将环氧树脂与三乙烯四氨以重量比为6~7:1配比混匀5~10分钟以后,形成包埋树脂,然后使用包埋树脂将刀鲚胸鳍条整体包埋,杜绝包埋树脂内以及包埋树脂与刀鲚胸鳍条之间出现气泡,最后将已经被包埋树脂整体包埋的刀鲚胸鳍条放入烘箱内烘干,烘干结束,得到样品;/n步骤(4):取出样品,切去底部多余的树脂至胸鳍条的一端暴露,将整个样品以胸鳍条暴露的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致死的刀鲚不同资源群体判别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摘取刀鲚胸鳍条作为研究对象;
步骤(2):首先使用无水酒精去除刀鲚胸鳍条表面的有机组织,然后用纯净水将刀鲚胸鳍条漂洗干净,最后将刀鲚胸鳍条放入烘箱内烘干;
步骤(3):首先将环氧树脂与三乙烯四氨以重量比为6~7:1配比混匀5~10分钟以后,形成包埋树脂,然后使用包埋树脂将刀鲚胸鳍条整体包埋,杜绝包埋树脂内以及包埋树脂与刀鲚胸鳍条之间出现气泡,最后将已经被包埋树脂整体包埋的刀鲚胸鳍条放入烘箱内烘干,烘干结束,得到样品;
步骤(4):取出样品,切去底部多余的树脂至胸鳍条的一端暴露,将整个样品以胸鳍条暴露的一面向下用胶水竖直粘贴于载玻片上,待胶水凝固后,切除多余的样品,仅留载玻片上所固定的3~5毫米高度的胸样品即可;
步骤(5):首先使用砂轮机打磨样品的上端面,然后使用碳化硅抛光液搭配绒布对样品的上端面进行抛光,在金相显微镜下确认轮纹清楚,表面无明显划痕后即得到样品薄片;
步骤(6):使用纯净水超声清洗样品切片,超声清洗后将样品切片在室温下晾干;超声波的频率为15~30千赫兹,超声波的功率为300~500瓦,超声清洗时间控制在3~5分钟;
步骤(7):将样品切片进行蒸镀碳膜;
步骤(8):将样品切片进行电子探针定量分析和面分布分析,确认其剖面上锶元素和钙元素分布特征,据此判别其所属资源群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致死的刀鲚不同资源群体判别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采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涛杨健刘洪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