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气田开采或油气运输的双金属复合管的不开挖检测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油气田开采或油气运输地下管道检测
,具体来讲,涉及一种能够不开挖检测油气田开采或油气运输所使用的双金属复合管的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双金属复合管道在油气田开采和油气输送中已经普遍采用,虽然双金属复合管道能较好的解决高含H2S、Cl-和CO2油气田管道腐蚀问题,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双金属复合管道的衬管采用API5LC标准,仅列出了5种材质,没有列入含H2S/CO2环境中使用的材质。在油田的部分区块的双金属复合管道使用中发现双金属复合管的衬管发生变形、塌陷、鼓包等现象,轻则导致管道横截面积变小影响生产,重则发生刺漏导致停机。专利技术人经研究发现:由于双金属复合管基管与衬管材质上的差异以及晶粒度级别相差甚远,常规超声检测技术和设备无法有效检测管道缺陷,即使需要检测也需要进行大面积开挖,检测成本高、效率低严重影响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中的至少一项。例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气田开采或油气运输的双金属复合管的不开挖检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开挖检测工艺将双金属复合管可视化检测系统设置在待测双金属复合管的衬管中,并远程遥控驱动双金属复合管可视化检测系统在所述衬管中行走,以实时检测所述衬管是否存在缺陷并定位所述缺陷,所述缺陷包括形变、塌陷和鼓包,所述双金属复合管可视化检测系统包括第一仓体、第一车架、第一驱动单元、第一电池、第一支撑导向轮组、信号接发装置、摄像组件、形变传感组件、定位单元和遥控控制器,其中,/n所述第一仓体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导向轮组和第一车架连接;/n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与第一车架连接的第一驱动轮,所述第一驱动轮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田开采或油气运输的双金属复合管的不开挖检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开挖检测工艺将双金属复合管可视化检测系统设置在待测双金属复合管的衬管中,并远程遥控驱动双金属复合管可视化检测系统在所述衬管中行走,以实时检测所述衬管是否存在缺陷并定位所述缺陷,所述缺陷包括形变、塌陷和鼓包,所述双金属复合管可视化检测系统包括第一仓体、第一车架、第一驱动单元、第一电池、第一支撑导向轮组、信号接发装置、摄像组件、形变传感组件、定位单元和遥控控制器,其中,
所述第一仓体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导向轮组和第一车架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与第一车架连接的第一驱动轮,所述第一驱动轮包括第一轮毂电机和第一内管壁行走轮胎;
第一支撑导向轮组包括多个第一支架和相应数量的第一导向轮,且每个第一支架将一个第一导向轮连接到第一仓体;
摄像组件包括摄像头和图像存储器,所述摄像头设置在第一车架上并能够对内管壁进行摄像,所述图像存储器安装第一仓体内或第一车架上,并能够存储所述摄像头摄制的图像;
所述形变传感组件包括形变探测器和形变信号储存器,所述形变探测器安装在第一仓体外并能够检测内管壁的形变,形变信号存储器接收并存储形变探测器检测得到的形变信号;
所述定位单元安装在第一仓体内或第一车架上并能够实时测量和存储距离或位置信息;
所述遥控控制器包括驱动控制器和显示器,所述驱动控制器能够发出第一驱动信号;
所述信号接发装置设置在第一仓体内,能够接收所述图像存储器、所述形变信号存储器和所述定位单元存储的信息,并将所接收的信息发送至所述遥控控制器的显示器,所述信号接发装置还能够接收所述第一驱动信号并控制所述第一轮毂电机;
所述第一电池设置在第一仓体内,并向第一驱动单元、信号接发装置、摄像组件、形变传感组件和定位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提供电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田开采或油气运输的双金属复合管的不开挖检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金属复合管可视化检测系统还包括第二仓体、第二车架、第二驱动单元、第二电池、第二支撑导向轮组和链接转向机构,其中,
所述第二仓体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二车架和第二支撑导向轮组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与第二车架连接的第二驱动轮,所述第二驱动轮包括第二轮毂电机和第二内管壁行走轮胎;
第二支撑导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东,王仕强,何莎,李超,刘洪智,赵琪月,骆吉庆,王小梅,胡燕,谯国军,邓勇刚,陈文斌,罗刚,陈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