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透水路面湿润系统、雨水收集排放以及路面湿润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081267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海绵城市建设、雨水循环循序领域,公开了一种透水路面湿润系统、雨水收集排放以及路面湿润方法,所述透水路面湿润系统包括铺装模块、雨水收集净化模块、供水泵、给水管、排水管、溢流管;所述铺装模块由透水路面、不透水封层组成;所述雨水收集净化模块由雨水净化槽、储水槽和雨水渗沟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雨水的快速收集、净化与储存;同时通过与路面湿润系统结合,利用雨水使路面保持湿润,降低污染,减少洒水车浪费的人力物力及水资源,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可用于交通公路,还可用于景观步道、广场等,便于推广应用。

A kind of permeable pavement wetting system, rainwater collection and drainage, and pavement wett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水路面湿润系统、雨水收集排放以及路面湿润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透水路面湿润系统,属于海绵城市建设、雨水循环循序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海绵城市的建设,目前出现了许多类型的雨水处理设施,但大多数设施只具有单一功能,并且技术系统不够完善,不足以实现现场原位高效控制雨水。随着工业发展,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们希望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目前,城市公路路面通过洒水车洒水来保持路面湿润,减少扬尘,改善空气质量。洒水车在行驶过程中占用宝贵的车道资源,浪费水资源与人力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透水路面湿润系统。实现雨水的快速收集、净化与储存;同时通过与路面湿润系统结合,利用雨水使路面保持湿润,降低污染,减少洒水车浪费的人力物力及水资源,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透水路面湿润系统,包括铺装模块、雨水收集净化模块、供水泵、给水管、排水管、溢流管;所述铺装模块由透水路面、不透水封层组成;所述给水管、排水管位于透水路面中;所述透水路面设有路面通孔,给水管设有给水管通孔,排水管设有排水管孔;所述路面通孔、给水管通孔、排水管孔组成串联结构;所述雨水收集净化模块由雨水净化槽、储水槽和雨水渗沟组成;所述溢流管分别与雨水净化槽、储水槽、雨水渗沟连通;所述给水管与供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所述供水泵的进水口位于储水槽中。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透水路面湿润体系,包括复数个透水路面湿润系统,透水路面湿润系统包括铺装模块、雨水收集净化模块、供水泵、给水管、排水管、溢流管;所述铺装模块由透水路面、不透水封层组成;所述给水管、排水管位于透水路面中;所述透水路面设有路面通孔,给水管设有给水管通孔,排水管设有排水管孔;所述路面通孔、给水管通孔、排水管孔组成串联结构;所述雨水收集净化模块由雨水净化槽、储水槽和雨水渗沟组成;所述溢流管分别与雨水净化槽、储水槽、雨水渗沟连通;所述给水管与供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所述供水泵的进水口位于储水槽中。本专利技术中,复数个透水路面湿润系统中,复数个具体数值根据路面长度选择,每个透水路面湿润系统结构一致。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上述透水路面湿润系统进行雨水收集排放以及路面湿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雨天时,雨水经过雨水净化槽后进入储水槽,完成雨水收集;(2)从雨水净化槽或储水槽溢流的雨水经过溢流管进入雨水渗沟,完成雨水排放;(3)非雨天时,排水管排水阀门关闭,储水槽的水由供水泵抽至给水管,再通过给水管通孔、路面通孔到达路面,完成路面湿润。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排水管一端位于路面中,一端位于储水槽中,优选位于储水槽的端部设有排水管阀门,通过阀门的开闭控制排水管中水的流动。从而雨天时,雨水依次从路面通孔、给水管通孔、排水管孔进入排水管,从排水管进入储水槽,完成雨水收集,这部分集水量不多,一方面因为排水管、给水管本身有储水空间,还因为路面具有一定的吸水能力,尤其是通过通孔进入路面内部的水会被路面内部吸收。非雨天时,关闭排水管阀门,从而储水槽的水流向路面,而不会通过排水管流回储水槽。本专利技术中,通孔是指贯穿的孔,比如给水管通孔是指贯穿给水管的孔,本专利技术限定路面通孔、给水管通孔、排水管孔串联,即路面、给水管、排水管三者通过垂直于路面的小孔串联,便于路面均匀快速湿润,可以理解的是,一组串联结构中,路面通孔、给水管通孔、排水管孔一一对应,即一个路面通孔、一个给水管通孔、一个排水管孔组成一组串联结构,一套系统可以有多组串联结构,优选路面通孔、给水管通孔、排水管孔分别与路面垂直,所有通孔优选圆柱形,从而圆柱形的轴线与路面垂直,这样的串联结构利于给水时迅速湿润路面,也利于下雨时雨水收集。可以理解的是,路面通孔、给水管通孔、排水管孔的数量为复数个,并且给水管、排水管的数量也为复数个,具体数量根据路面大小长短设计,优选相邻孔之间的距离为60cm,比如两个路面通孔之间的距离为60cm,优选相邻给水管的距离为2m,同样的,相邻排水管的距离也为2m,即复数个透水路面湿润系统中,相邻透水路面湿润系统间隔2米;这样的间距设置可以在最节水的前提下达到完全浸润路面的效果。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在路面上设置水位监测器,相对于人眼观察,水位监测器可以灵敏准确的监测路面有水,为控制供水泵通过给水管给水浇路面提供参考信息,避免水资源的浪费与能源的消耗。水位监测器以及水位监测器的具体安装、工作为现有技术,一般选择将水位监测器安装在路缘石边缘。根据实际空间位置,本专利技术雨水收集净化模块由上到下依次为雨水净化槽、储水槽和雨水渗沟,以完成对雨水的净化、存蓄和排放,槽具有一定的储水能力,沟主要用于将多余的水渗透入土壤;雨水净化槽由格栅、净化板组成,格栅与净化板之间有空间用于蓄水,格栅主要阻挡石粒、树叶等较大杂物,净化板主要阻挡细沙等小杂质,这样既防止雨水收集净化模块阻塞、易腐烂,还防止损伤供水泵。净化后的雨水进入储水槽,用于渗透路面,通过供水泵抽出,经过给水管,从给水管通孔渗透入路面通孔,从而流平、渗透整个路面。本专利技术设置分别与雨水净化槽、储水槽、雨水渗沟连通的溢流管,当雨水量大的时候,净化板来不及渗流,或者储水槽满,此时为了避免雨水在路面聚集,需要溢流管将多余的雨水排放到雨水渗沟,由土壤进行吸收,可以理解,为了储水,储水槽的壁都为水不渗透结构,雨水渗沟直接以土壤为底,优选雨水渗沟的壁为不透水结构。本专利技术中,为了节省材料、管道布局便利,优选供水泵位于储水槽中,如此所有管道都不在路面上方,而且给水管需要的材料最少。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优选的,路面通孔、给水管通孔、排水管孔的孔径一致,既利于统一制备通孔,又利于水的流动。本专利技术中,所有部件都为市购产品,路面、不透水封层、雨水净化槽、储水槽、雨水渗沟的具体制备方法都是常规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创造性在于设计透水路面湿润系统,通过铺装模块、雨水收集净化模块与其他部件的结构配合,解决了现有技术只能人工通过洒水车喷洒路面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中,储水模块中的水在供水泵的作用下,通过给水管提供给路面,这时排水管的控制阀门关闭,使路面湿润;路缘石边缘有水位监测器,当水面到达路面上表面时,供水泵停止工作,排水管的控制阀门打开。排水管阀门、水位监测器、供水泵的控制可以通过人工控制或常规的控制器自动控制。本专利技术首次公开了一种雨水收集、存储,路面渗透湿润的系统以及用该系统进行雨水收集并利于收集的雨水进行路面渗透湿润的方法,利用雨水使路面保持湿润,降低污染,减少洒水车浪费的人力物力及水资源,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不仅可用于交通公路,还可用于景观步道、广场等,便于推广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表层排水式透水路面中布置给水管,通水使路面保持湿润,水分蒸发使路面周围空气湿润,净化空气,炎热天气水分蒸发降低路面温度,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减少频繁修整路面,本专利技术不仅可用于交通公路,还可用于景观步道、广场等,便于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透水路面湿润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透水路面湿润体系结构示意图;图中:给水泵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水路面湿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路面湿润系统包括铺装模块、雨水收集净化模块、供水泵、给水管、排水管、溢流管;所述铺装模块由透水路面、不透水封层组成;所述给水管、排水管位于透水路面中;所述透水路面设有路面通孔,给水管设有给水管通孔,排水管设有排水管孔;所述路面通孔、给水管通孔、排水管孔组成串联结构;所述雨水收集净化模块由雨水净化槽、储水槽和雨水渗沟组成;所述溢流管分别与雨水净化槽、储水槽、雨水渗沟连通;所述给水管与供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所述供水泵的进水口位于储水槽中;所述透水路面由透水沥青或者透水混凝土制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水路面湿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路面湿润系统包括铺装模块、雨水收集净化模块、供水泵、给水管、排水管、溢流管;所述铺装模块由透水路面、不透水封层组成;所述给水管、排水管位于透水路面中;所述透水路面设有路面通孔,给水管设有给水管通孔,排水管设有排水管孔;所述路面通孔、给水管通孔、排水管孔组成串联结构;所述雨水收集净化模块由雨水净化槽、储水槽和雨水渗沟组成;所述溢流管分别与雨水净化槽、储水槽、雨水渗沟连通;所述给水管与供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所述供水泵的进水口位于储水槽中;所述透水路面由透水沥青或者透水混凝土制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透水路面湿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一端位于透水路面中,一端位于储水槽中;排水管位于储水槽的端部设有排水管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透水路面湿润系统,其特征在于,路面通孔、给水管通孔、排水管孔都与路面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透水路面湿润系统,其特征在于,路面上设置水位监测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透水路面湿润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俊孙泽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