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4378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3:46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包括路缘石,路缘石设置在路面与绿化带之间,所述的路缘石中部设有导水槽,在导水槽朝向路面的一侧上设有第一进水口,第一进水口一端连接导水槽,另一端位于路面上方;在路缘石下方的地层中设有排水管,导水槽底部设有与排水管连通的第一出水口,排水管一端连接位于路面下方的下水道侧壁。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实现更加高效的排水目的,并且解决绿化带积水问题,保证排水的顺畅,避免排水渠道堵塞造成无法排水的情况发生。

A drainage structure of municipal ro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市政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市政道路施工中,道路的排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现有的道路排水一般依靠水流在道路两侧流至下水道中以达到排水目的,但这种排水方式当雨水篦子被树叶垃圾阻挡之后,会导致排水效率严重降低,甚至会造成无法排水的情况;并且由于下水道是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在未设置下水道的路面位置很可能会造成积水,这部分积水的清理只能依靠人工扫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能够实现更加高效的排水目的,并且解决绿化带积水问题,保证排水的顺畅,避免排水渠道堵塞造成无法排水的情况发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包括路缘石,路缘石设置在路面与绿化带之间,所述的路缘石中部设有导水槽,在导水槽朝向路面的一侧上设有第一进水口,第一进水口一端连接导水槽,另一端位于路面上方;在路缘石下方的地层中设有排水管,导水槽底部设有与排水管连通的第一出水口,排水管一端连接位于路面下方的下水道侧壁。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排水管采用一端开口的管状结构,排水管的开口端为第二出水口,第二出水口与下水道连通,第二出水口上设有定位耳板,定位耳板上穿设有连接杆,连接杆远离第二出水口的一端上设有网板。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网板尺寸与排水管的内部尺寸相同。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绿化带包括位于底部的基层,基层上方设有碎石层,碎石层上方设有土壤层;所述的基层是由第一组合块和第二组合块组成的板块状结构,其中第一组合块采用截面为直角梯形的板块状结构体,第二组合块采用截面为矩形的板块状结构体,第二组合块中直角梯形的斜腰朝上、直腰朝下设置,第二组合块固定设置在第一组合块的上底上,第二组合块上还设有竖直向的透水孔。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排水管顶面上设有两个第二进水口,两个第二进水口分别与第一出水口、透水孔对齐设置。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路缘石内部的导水槽实现了路面各个区域的排水,避免了两个下水道之间的路面区域上的积水产生;(2)实现了绿化到积水的排放,避免了绿化带导致的雨水向地层中扩散,造成地层路基变软的情况;(3)在排水管长期排水之后,堆积的垃圾淤泥可通过网板实现快速排出,实现了绿化带与下水道之间排水管快速清堵目的。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排水管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排水管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基层结构示意图。图中:路缘石1,导水槽2,第一进水口3,第一出水口4,排水管5,第二进水口501,下水道6,路面7,绿化带8,土壤层9,碎石层10,基层11,第一组合块111,第二组合块112,透水孔12,第二出水口13,连接杆14,定位耳板15,网板16。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中,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包括路缘石1,路缘石1设置在路面7与绿化带8之间,所述的路缘石1中部设有导水槽2,在导水槽2朝向路面7的一侧上设有第一进水口3,第一进水口3一端连接导水槽2,另一端位于路面7上方;在路缘石1下方的地层中设有排水管5,导水槽2底部设有与排水管5连通的第一出水口4,排水管5一端连接位于路面7下方的下水道6侧壁。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排水管5采用一端开口的管状结构,排水管5的开口端为第二出水口13,第二出水口13与下水道6连通,第二出水口13上设有定位耳板15,定位耳板15上穿设有连接杆14,连接杆14远离第二出水口13的一端上设有网板16。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网板16尺寸与排水管5的内部尺寸相同。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绿化带8包括位于底部的基层11,基层11上方设有碎石层10,碎石层10上方设有土壤层9;所述的基层11是由第一组合块111和第二组合块112组成的板块状结构,其中第一组合块111采用截面为直角梯形的板块状结构体,第二组合块112采用截面为矩形的板块状结构体,第二组合块112中直角梯形的斜腰朝上、直腰朝下设置,第二组合块112固定设置在第一组合块111的上底上,第二组合块112上还设有竖直向的透水孔12。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排水管5顶面上设有两个第二进水口501,两个第二进水口501分别与第一出水口4、透水孔12对齐设置。本新型的排水原理如下:下雨时,下水道6附近的雨水顺着路面穿过雨水篦子流入下水道6中,而位于两个相邻下水道6之间区域内的雨水则穿过第一进水口3进入路缘石1中的导水槽2中,流至靠近下水道6的位置时,穿过导水槽2下方的第一出水口4后进入排水管5并最终排至下水道6中,有效避免了未设置下水道6的路面7区段内的积水产生;绿化带8中的积水穿过碎石层10后顺着基层11流至透水孔12中并落入排水管5,达到绿化带8积水排放目的。当需要对排水管5进行清淤疏通作业时,打开雨水篦子并手动拉动连接杆14,使网板16带动淤泥垃圾落入下水道6中。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路缘石内部的导水槽实现了路面各个区域的排水,避免了两个下水道之间的路面区域上的积水产生;实现了绿化到积水的排放,避免了绿化带导致的雨水向地层中扩散,造成地层路基变软的情况;在排水管长期排水之后,堆积的垃圾淤泥可通过网板实现快速排出,实现了绿化带与下水道之间排水管快速清堵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包括路缘石(1),路缘石(1)设置在路面(7)与绿化带(8)之间,其特征是:所述的路缘石(1)中部设有导水槽(2),在导水槽(2)朝向路面(7)的一侧上设有第一进水口(3),第一进水口(3)一端连接导水槽(2),另一端位于路面(7)上方;/n在路缘石(1)下方的地层中设有排水管(5),导水槽(2)底部设有与排水管(5)连通的第一出水口(4),排水管(5)一端连接位于路面(7)下方的下水道(6)侧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包括路缘石(1),路缘石(1)设置在路面(7)与绿化带(8)之间,其特征是:所述的路缘石(1)中部设有导水槽(2),在导水槽(2)朝向路面(7)的一侧上设有第一进水口(3),第一进水口(3)一端连接导水槽(2),另一端位于路面(7)上方;
在路缘石(1)下方的地层中设有排水管(5),导水槽(2)底部设有与排水管(5)连通的第一出水口(4),排水管(5)一端连接位于路面(7)下方的下水道(6)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管(5)采用一端开口的管状结构,排水管(5)的开口端为第二出水口(13),第二出水口(13)与下水道(6)连通,第二出水口(13)上设有定位耳板(15),定位耳板(15)上穿设有连接杆(14),连接杆(14)远离第二出水口(13)的一端上设有网板(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排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大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