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07932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路面施工领域,针对容易形成车辙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市政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该技术方案如下:包括:S1.基坑开挖;S2.铺设基层;S3.铺设垫层;S4.铺设面层,包括:S41.铺设第一沥青层;S42.铺设第二沥青层;S43.浇注混凝土层;混凝土层由混凝土浆液浇注而成;混凝土浆液包括:硅酸盐水泥100份;细集料300‑400份;纳米填充料200‑250份;水90‑110份;六苯基苯3‑5份;玻璃纤维30‑45份;硅烷偶联剂10‑12份;所述玻璃纤维的长度为0.5‑1mm。通过铺设第一沥青层以及第二沥青层后浇注混凝土层,使面层形成沥青混凝土结构,利用混凝土的刚性补强沥青,使面层“柔中带刚”,抗车辙的效果较佳,使市政沥青混凝土路面不易产生车辙,延长市政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

A construction method of municipal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路面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沥青混凝土路面面是目前道路建设中的典型路面。沥青属于柔性路面,其能有效提高行车舒适度,但是,由于沥青材料具有粘弹性特征,使得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层的强度和流变性质受温度变化影响很大,高温易导致路面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降低,在车辆起步、加速、减速、制动等垂直或水平荷载作用下,容易形成车辙,因此,还有改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具有路面不易形成车辙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基坑开挖;S2.铺设基层;S3.铺设垫层;S4.铺设面层,包括:S41.铺设第一沥青层;S42.铺设第二沥青层;S43.浇注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由混凝土浆液浇注而成;所述混凝土浆液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硅酸盐水泥100份;细集料300-400份;纳米填充料200-250份;水90-110份;六苯基苯3-5份;玻璃纤维30-45份;硅烷偶联剂10-12份;所述玻璃纤维的长度为0.5-1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铺设第一沥青层以及第二沥青层后浇注混凝土层,使得面层形成沥青混凝土结构,利用混凝土的刚性补强沥青,使得面层“柔中带刚”,抗车辙的效果较佳,使得市政沥青混凝土路面不易产生车辙,延长市政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通过混凝土浆液中仅加入细集料以及纳米填料而不加入粗集料,使得混凝土浆液的流动性较佳,同时使得混凝土浆液更易于渗入第一沥青层以及第二沥青层的孔隙中,保证混凝土浆液补强沥青的效果,使得混凝土与沥青结合得更好,不易出现脱层现象;通过在混凝土浆液中加入六苯基苯,使得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较高,进而使得面层的抗压强度较强,使得面层不易损伤,进一步提高市政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抗车辙能力;通过在混凝土浆液中加入玻璃纤维,使得混凝土结构不易开裂,使得渗入沥青中的混凝土更好地补强第一沥青层以及第二沥青层,使得面层的结构稳定性较佳,道路使用寿命较长;通过在混凝土浆液中加入硅烷偶联剂,增加混凝土浆液与沥青的连接稳定性,使得混凝土浆液补强第一沥青层以及第二沥青层的效果更佳;通过控制玻璃纤维的长度为0.5mm-1mm,使得玻璃纤维易于渗入沥青结构中,保证渗入第一沥青层以及第二沥青层中的混凝土浆液包含了玻璃纤维成分,使得混凝土浆液补强沥青结构的效果更佳。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41中,第一沥青层的铺摊温度为150-170℃;所述步骤S42中,在第一沥青层铺设完毕后的10min内朝向第一沥青层喷射低于0℃的气体,将第一沥青层的温度在5min内下降至50-70℃,然后再铺设第二沥青层,所述第二沥青层的铺摊温度为160℃-18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沥青层铺设完毕后的10min内将第一沥青层的温度在5min内下降至50-70℃,使得第一沥青层的经过快速降温的过程,利用热胀冷缩,使得第一沥青层更容易产生细纹,通过产生细纹而释放应力,然后通过铺设第二沥青层将细纹填补以保持第一沥青层结构完整,有效提高第一沥青层的结构稳定性,同时有效增强第二沥青层与第一沥青层的连接面积,进而提高了第二沥青层与第一沥青层的连接稳定性;通过利用低于0℃的气体在进行降温,利用气体流动性较好的特性,使得换热效果更佳,冷却效果更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43中,在第二沥青层铺设完毕后的10min内朝向第二沥青层喷射低于0℃的气体,将第二沥青层的温度在5min内下降至50-70℃,然后再浇注混凝土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二沥青层铺设完毕后的10min内将第二沥青层的温度在5min内下降至50-70℃,使得第二沥青层的经过快速降温的过程,利用热胀冷缩,使得第二沥青层更容易产生细纹,通过产生细纹而释放应力,然后通过浇注混凝土浆液将细纹填补以保持第二沥青层结构完整,有效提高第二沥青层的结构稳定性,使得混凝土浆液补强第二沥青层的效果更佳,同时有效增强混凝土层与第二沥青层的连接面积,进而提高了混凝土层与第二沥青层的连接稳定性;通过利用低于0℃的气体在进行降温,利用气体流动性较好的特性,使得换热效果更佳,冷却效果更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凝土浆液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9,10-双(2,2-二苯乙烯基)蒽3-5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混凝土浆液中加入9,10-双(2,2-二苯乙烯基)蒽,配合六苯基苯,使得混凝土浆液形成的混凝土结构的抗压强度更强,使得混凝土层厚度可较薄亦可具有较好的强度。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凝土浆液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滑石粉15-20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混凝土浆液中加入滑石粉使得混凝土浆液更顺滑,流动性更佳,更易于渗入沥青结构中。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凝土浆液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锆石粉10-15份;陶瓷粉10-15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入锆石粉以及陶瓷粉,更有效提高混凝土浆液形成的混凝土结构的抗压强度,使得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结构稳定性更高。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凝土浆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混合水与硅酸盐水泥以形成水泥浆液;b.在水泥浆液中加入六苯基苯、玻璃纤维、硅烷偶联剂,搅拌均匀形成预混物;c.在预混物中加入细集料、纳米填充料,搅拌均匀形成混凝土浆液。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先将六苯基苯、玻璃纤维、硅烷偶联剂先与水泥浆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细集料以及纳米填充料,使得六苯基苯、玻璃纤维、硅烷偶联剂分散更为均匀,保证混凝土浆液的质量。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沥青层以及第二沥青层均由沥青混合料铺设而成;所述沥青混合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沥青100份;粗骨料500-600份;细骨料100-120份;碳纤维30-40份;所述碳纤维长度为1-2c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沥青混合料中粗骨料比例较高,使得沥青结构的孔隙较多,使得第二沥青层易于渗入第一沥青层中以及混凝土层易于渗入第一沥青层与第二沥青层中;通过在沥青混合料中加入碳纤维,使得第一沥青层以及第二沥青层快速冷却而收缩产生裂缝时,更容易产生细纹而不易产生较粗的裂缝;通过碳纤维的长度为1-2cm,使得碳纤维覆盖的范围较广,使得防止细纹扩展成宽大裂缝的效果更佳。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混合沥青、碳纤维以形成初混物;B.在初混物中加入细骨料并搅拌均匀以形成次混物;C.在次混物终加入粗骨料并搅拌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nS1.基坑开挖;/nS2.铺设基层;/nS3.铺设垫层;/nS4.铺设面层,包括:/nS41.铺设第一沥青层;/nS42.铺设第二沥青层;/nS43.浇注混凝土层;/n所述混凝土层由混凝土浆液浇注而成;/n所述混凝土浆液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n硅酸盐水泥100份;/n细集料300-400份;/n纳米填充料200-250份;/n水90-110份;/n六苯基苯3-5份;/n玻璃纤维30-45份;/n硅烷偶联剂10-12份;/n所述玻璃纤维的长度为0.5-1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S1.基坑开挖;
S2.铺设基层;
S3.铺设垫层;
S4.铺设面层,包括:
S41.铺设第一沥青层;
S42.铺设第二沥青层;
S43.浇注混凝土层;
所述混凝土层由混凝土浆液浇注而成;
所述混凝土浆液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硅酸盐水泥100份;
细集料300-400份;
纳米填充料200-250份;
水90-110份;
六苯基苯3-5份;
玻璃纤维30-45份;
硅烷偶联剂10-12份;
所述玻璃纤维的长度为0.5-1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S41中,第一沥青层的铺摊温度为150-170℃;所述步骤S42中,在第一沥青层铺设完毕后的10min内朝向第一沥青层喷射低于0℃的气体,将第一沥青层的温度在5min内下降至50-70℃,然后再铺设第二沥青层,所述第二沥青层的铺摊温度为160℃-18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市政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S43中,在第二沥青层铺设完毕后的10min内朝向第二沥青层喷射低于0℃的气体,将第二沥青层的温度在5min内下降至50-70℃,然后再浇注混凝土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混凝土浆液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才波姚佑明李成望欧平海陈超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一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东业冠建工管理有限公司广东盛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