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污水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09452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4 1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针对市政污水在一般的物理过滤后仍然难以循环利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市政污水处理方法,该技术方案如下:包括:S1.一次过滤形成过滤水;S2.过滤水中投入絮凝剂形成絮凝剂混合液;S3.加热絮凝剂混合液至沸腾;S4.通过紫外光照射对水蒸汽进行杀菌消毒;S5.冷凝;S6.二次过滤滤。絮凝剂包括:聚丙烯酰胺100份;甲基纤维素20‑25份;酪蛋白5‑10份;2‑氨基异烟酸0.01‑0.02份。通过加热絮凝剂混合液至沸腾杀死部分细菌,通过紫外灯照射水蒸汽,穿透效果较佳,紫外光杀菌消毒的效果非常好,使得最终净水中细菌病毒含量大幅下降,污水处理效果较佳,使得处理完毕后的净水可循环使用,减少水资源浪费,同时减少对环境以及水资源的污染。

Municipal sewage treatment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市政污水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污水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发展,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口越来越大,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水越来越多,若将污水直接排放至江河中,将会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因此需要将污水进行处理后方可排放或循环使用。市政污水中因掺杂了厨余垃圾如油脂、食物残渣等,导致市政污水很适合各种微生物繁殖,通常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等,导致市政污水在一般的物理过滤后仍然难以循环利用,因此还有改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污水处理方法,具有污水可循环利用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一次过滤,具体如下:通过滤网进行一次过滤以分离市政污水中体积较大的固体杂物以形成过滤水;S2.絮凝,具体如下:将过滤水引入加热搅拌釜中,投入絮凝剂搅拌30min以上,形成絮凝剂混合液;S3.加热,具体如下:加热絮凝剂混合液至沸腾并通过排气管排出水蒸汽,所述排气管设有加热排气管的加热装置,所述排气管温度加热至100℃以上;S4.杀菌消毒,具体如下:在排气管中通过紫外光照射对水蒸汽进行杀菌消毒;S5.冷凝,具体如下:将杀菌消毒后的水蒸汽引入冷凝管中冷凝形成冷凝水;S6.二次过滤滤,具体如下:将冷凝水压过超滤膜以进行二次过滤,获得净水。所述絮凝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聚丙烯酰胺100份;甲基纤维素20-25份;酪蛋白5-10份;2-氨基异烟酸0.01-0.02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热絮凝剂混合液至沸腾,使得絮凝剂混合液中部分细菌被高温杀死,同时通过排气管温度加热至100℃以上,保证排气管内的水蒸汽不易冷凝,始终以气态进行流动,通过紫外灯照射水蒸汽时,穿透效果较佳,紫外光不易被水阻挡导致折射、反射等情况,使得紫外光杀菌消毒的效果非常好,保证冷凝后的冷凝水的净化质量,使得最终净水中细菌病毒含量大幅下降,污水处理效果较佳,使得处理完毕后的净水可循环使用,减少水资源浪费,同时减少对环境以及水资源的污染;通过步骤S3加热蒸发,使得沉淀物不易跟随水蒸汽流动,使得沉淀的效果较佳,进而使得固液分离的效果较佳,污水处理质量较高;通过步骤S3加热蒸发配合絮凝剂中加入甲基纤维素,因甲基纤维素加热至60℃左右将变成凝胶状,使得絮凝剂吸附了悬浮物后形成的絮凝物容易形成块状的凝胶,不易产生细微的絮状的絮凝物跟随水蒸汽流动的情况,同时使得絮凝物在清理时不易出现缠结在网上导致难以清洁的情况;通过在絮凝剂中加入酪蛋白,使得絮凝剂较好地吸附污水中的金属离子,使得污水的净化效果更佳;通过在絮凝剂中加入2-氨基异烟酸,有效提高聚丙烯酰胺吸附悬浮物的能力,使得污水净化的效果更佳。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3中,加热絮凝剂混合液时以100r/min-120r/min的转速持续搅拌絮凝剂混合液。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快速搅拌,使得搅拌叶处于高速旋转的状态,使得絮凝物因离心力的作用朝搅拌釜侧壁移动,配合甲基纤维素使得絮凝物呈块状凝胶,使得絮凝物不易缠结在搅拌叶上,使得加热搅拌釜清洗时较为方便。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3中,加热絮凝剂混合液至加热搅拌釜中的絮凝剂混合液体积小于加热搅拌釜容积的五分之一后即停止加热,注入新的过滤水以及絮凝剂以继续新的絮凝步骤。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加热搅拌釜中水分过少而出现搅拌釜内温度过高的情况,保护搅拌釜,减少损失,减少危险。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3中,若加热搅拌釜中絮凝物体积多于加热搅拌釜溶剂的五分之一,则在将加热絮凝剂混合液至加热搅拌釜中的絮凝剂混合液体积小于加热搅拌釜容积的五分之一后通过搅拌釜的排料口将絮状物排出至滤网上,滤网下方放置接水容器使得絮凝物与水分离,以收集絮凝物集中处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出絮凝物时温度较高,絮状物仍是块状的凝胶状,易于排出,不易缠结在搅拌叶上;同时凝胶块状的絮凝物不易挂在滤网上,便于从滤网上取下絮凝物,并与絮凝物的收集,方便操作。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絮凝剂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固体硅烷偶联剂2-3份;活性炭3-5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入固体硅烷偶联剂以及活性炭,使得絮凝剂更好的吸附无机物,提高污水净化的效果。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絮凝剂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过氧化钠0.6-0.8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絮凝剂中加入过氧化钠,通过过氧化钠遇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进而产生气泡,利用气泡使得絮凝剂更易在污水中分散均匀,提高污水净化效果。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絮凝剂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聚酯纤维12-16份;所述聚酯纤维的长度为3-5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絮凝剂中加入聚酯纤维,使得分散开的絮状沉淀物易于被聚酯纤维缠绕,不易过渡分离,在加热污水以形成凝胶时,容易形成比较大块的凝胶块,不易缠结在搅拌叶上。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如下:a.将聚丙烯酰胺、甲基纤维素、酪蛋白、2-氨基异烟酸研磨成粒径为100nm±10nm的粉末;b.将聚丙烯酰胺粉末、甲基纤维素粉末、酪蛋白粉末、2-氨基异烟酸粉末搅拌均匀形成预混物;c.将预混物压制成颗粒状的絮凝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聚丙烯酰胺、甲基纤维素、酪蛋白、2-氨基异烟酸研磨成纳米粉末,使得个原料搅拌均匀后分散较为均匀,使得每颗絮凝剂的质量均匀,保证产品质量;通过将絮凝剂压制成颗粒状,使得絮凝剂便于运输,便于使用,同时更好地保证投入水中的絮凝剂中各组分的比例稳定。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加热絮凝剂混合液至沸腾以杀死部分细菌,通过紫外灯照射水蒸汽时,穿透效果较佳,使得紫外光杀菌消毒的效果非常好,保证冷凝后的冷凝水的净化质量,使得最终净水中细菌病毒含量大幅下降,污水处理效果较佳,使得处理完毕后的净水可循环使用,减少水资源浪费,同时减少对环境以及水资源的污染;2.通过加热蒸发,使得沉淀物不易跟随水蒸汽流动,使得沉淀的效果较佳,进而使得固液分离的效果较佳,污水处理质量较高;3.通过在絮凝剂中加入2-氨基异烟酸,有效提高聚丙烯酰胺吸附悬浮物的能力,使得污水净化的效果更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市政污水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及比较例中:聚丙烯酰胺采用任丘市科维化工有限公司出售的聚丙烯酰胺;甲基纤维素采用山东优索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出售的甲基纤维素MC;酪蛋白采用河南燕康食品添加剂有限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nS1.一次过滤,具体如下:/n通过滤网进行一次过滤以分离市政污水中体积较大的固体杂物以形成过滤水;/nS2.絮凝,具体如下:/n将过滤水引入加热搅拌釜中,投入絮凝剂搅拌30min以上,形成絮凝剂混合液;/nS3.加热,具体如下:/n加热絮凝剂混合液至沸腾并通过排气管排出水蒸汽,所述排气管设有加热排气管的加热装置,所述排气管温度加热至100℃以上;/nS4.杀菌消毒,具体如下:/n在排气管中通过紫外光照射对水蒸汽进行杀菌消毒;/nS5.冷凝,具体如下:/n将杀菌消毒后的水蒸汽引入冷凝管中冷凝形成冷凝水;/nS6.二次过滤滤,具体如下:/n将冷凝水压过超滤膜以进行二次过滤,获得净水;/n所述絮凝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n聚丙烯酰胺100份;/n甲基纤维素20-25份;/n酪蛋白5-10份;/n2-氨基异烟酸0.01-0.02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S1.一次过滤,具体如下:
通过滤网进行一次过滤以分离市政污水中体积较大的固体杂物以形成过滤水;
S2.絮凝,具体如下:
将过滤水引入加热搅拌釜中,投入絮凝剂搅拌30min以上,形成絮凝剂混合液;
S3.加热,具体如下:
加热絮凝剂混合液至沸腾并通过排气管排出水蒸汽,所述排气管设有加热排气管的加热装置,所述排气管温度加热至100℃以上;
S4.杀菌消毒,具体如下:
在排气管中通过紫外光照射对水蒸汽进行杀菌消毒;
S5.冷凝,具体如下:
将杀菌消毒后的水蒸汽引入冷凝管中冷凝形成冷凝水;
S6.二次过滤滤,具体如下:
将冷凝水压过超滤膜以进行二次过滤,获得净水;
所述絮凝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聚丙烯酰胺100份;
甲基纤维素20-25份;
酪蛋白5-10份;
2-氨基异烟酸0.01-0.0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S3中,加热絮凝剂混合液时以100r/min-120r/min的转速持续搅拌絮凝剂混合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市政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S3中,加热絮凝剂混合液至加热搅拌釜中的絮凝剂混合液体积小于加热搅拌釜容积的五分之一后即停止加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喜波徐其信曾明湖陈燕梅斌罗锦桐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一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东业冠建工管理有限公司广东盛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