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控制的汽车后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76156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控制的汽车后视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下表面一端固定安装有用于调节与车体之间夹角的第一旋转结构,且第一旋转结构的下端连接有用于调节竖直角度的第二旋转结构,所述外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主后视镜,且主后视镜的外表面一端设置有突起。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智能控制的汽车后视装置,可以在雨水天气时将雨水引导流走,避免雨水顺着镜面滑到与外壳内侧接触处,防止雨水的堆积,保证雨水不会在后视装置上停留,保障了镜面的稳定连接,可以保证导流架与镜面紧密的接触,保证良好的接触效果,保障雨水的引导效果,能够保证在收纳后视装置时,既能够与车体贴合,又能形成缓冲避免车体的划伤,提高了使用时的实用性。

An intelligent rear view device of automob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控制的汽车后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后视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控制的汽车后视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是一种由动力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的车辆,汽车作用主流的交通、运输工具,被人们大量的使用,在汽车的使用中难免会出现各种意外,因此人们在汽车两侧设置后视装置,驾驶员驾驶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要不时观察汽车车体两侧的后视镜,以确保汽车车身与马路两侧的护栏或墙壁等具有合适的安全距离,同时还需要通过后视装置注意后方车辆等情况,因此对后视装置的要求较高,现如今的汽车上,采用的大多为智能控制的后视装置;现有的智能控制后视装置中,在雨水天气使用时,雨水顺着镜面滑落,部分雨水会堆积在外壳与镜面接触部位,长时间如此会导致接触部位产生轻微腐蚀,导致雨水渗透进入到外壳内部,造成不良的影响,并且现有的后视装置使用时,遇到特殊情况需要收纳后视装置时,后视装置直接收纳贴合到车体上,没有缓冲结构,易造成车体或后视装置的划伤,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控制的汽车后视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控制的汽车后视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下表面一端固定安装有用于调节与车体之间夹角的第一旋转结构,且第一旋转结构的下端连接有用于调节竖直角度的第二旋转结构,所述外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主后视镜,且主后视镜的外表面一端设置有突起,所述突起上固定安装有副后视镜,所述主后视镜的下端与外壳相接处的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导流架,且外壳的一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缓冲板,且缓冲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与外壳相配合的紧固螺钉,所述缓冲板上设置有用于形成一定缓冲的缓冲垫。优选的,所述第一旋转结构包括固定柱、第一伺服电机、蜗杆、旋转柱、蜗轮、旋转座和旋转块,所述固定柱内固定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且第一伺服电机上设置有蜗杆,所述固定柱内设置有旋转柱,且旋转柱上固定安装有蜗轮,所述旋转座上固定安装有旋转块,且旋转块位于固定柱内,所述旋转块与旋转柱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蜗轮与蜗杆之间啮合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旋转结构包括固定杆、内腔、第二伺服电机、转轴、转动座和连接块,所述固定杆上开设有内腔,且内腔内固定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上转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动座上固定安装有连接块,且连接块位于内腔中,所述转轴的一端与连接块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导流架包括卡槽、第一磁铁、安装块、卡块、第二磁铁和密封结构,所述卡槽开设于外壳上,且卡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磁铁,所述安装块上与卡槽相对应的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卡块,且卡块的末端设置有与第一磁铁相配合的第二磁铁,所述安装块通过卡块、卡槽的相互配合固定于外壳上,且安装块上设置有密封结构。优选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第一弹簧、弹性座、移动块和密封垫,所述第一弹簧固定于安装块上,且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位于安装块内,所述弹性座与移动块之间固定连接,且弹性座与移动块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熔接,所述弹性座上固定安装有密封垫,且弹性座上固定安装有密封垫之间通过胶水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垫上设置有用于引导雨水的弧形坡面。优选的,所述缓冲垫包括缓冲座、空腔、第二弹簧和橡胶垫,所述缓冲座上开设有空腔,且缓冲座上位于空腔内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缓冲板上,所述缓冲座上远离缓冲板的一面固定安装有橡胶垫。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内侧设置有挡框,所述主后视镜的内侧与挡框相贴合的位置处设有粘贴胶,且主后视镜通过粘贴胶与外壳之间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外壳上位于安装槽中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紧固螺钉的一端穿过通孔与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缓冲板通过紧固螺钉与螺纹孔的相互配合固定于外壳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智能控制的汽车后视装置,通过设置的导流架,可以在雨水天气时将雨水引导流走,避免雨水顺着镜面滑到与外壳内侧接触处,防止雨水的堆积,保证雨水不会在后视装置上停留,保障了镜面的稳定连接;采用密封结构,可以保证导流架与镜面紧密的接触,保证良好的接触效果,保障雨水的引导效果;通过增设的缓冲垫,能够保证在收纳后视装置时,既能够与车体贴合,又能形成缓冲避免车体的划伤,提高了使用时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控制的汽车后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控制的汽车后视装置第一旋转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控制的汽车后视装置第二旋转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控制的汽车后视装置导流架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控制的汽车后视装置密封结构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控制的汽车后视装置缓冲板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控制的汽车后视装置缓冲垫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2、第一旋转结构;201、固定柱;202、第一伺服电机;203、蜗杆;204、旋转柱;205、蜗轮;206、旋转座;207、旋转块;3、第二旋转结构;301、固定杆;302、内腔;303、第二伺服电机;304、转轴;305、转动座;306、连接块;4、主后视镜;5、突起;6、副后视镜;7、导流架;701、卡槽;702、第一磁铁;703、安装块;704、卡块;705、第二磁铁;706、密封结构;7061、第一弹簧;7062、弹性座;7063、移动块;7064、密封垫;8、安装槽;9、缓冲板;10、通孔;11、紧固螺钉;12、缓冲垫;1201、缓冲座;1202、空腔;1203、第二弹簧;1204、橡胶垫。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7所示,一种智能控制的汽车后视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1的下表面一端固定安装有用于调节与车体之间夹角的第一旋转结构2,且第一旋转结构2的下端连接有用于调节竖直角度的第二旋转结构3,外壳1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控制的汽车后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的下表面一端固定安装有用于调节与车体之间夹角的第一旋转结构(2),且第一旋转结构(2)的下端连接有用于调节竖直角度的第二旋转结构(3),所述外壳(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主后视镜(4),且主后视镜(4)的外表面一端设置有突起(5),所述突起(5)上固定安装有副后视镜(6),所述主后视镜(4)的下端与外壳(1)相接处的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导流架(7),且外壳(1)的一端开设有安装槽(8),所述安装槽(8)内设置有缓冲板(9),且缓冲板(9)上开设有通孔(10),所述通孔(10)内设置有与外壳(1)相配合的紧固螺钉(11),所述缓冲板(9)上设置有用于形成一定缓冲的缓冲垫(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控制的汽车后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的下表面一端固定安装有用于调节与车体之间夹角的第一旋转结构(2),且第一旋转结构(2)的下端连接有用于调节竖直角度的第二旋转结构(3),所述外壳(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主后视镜(4),且主后视镜(4)的外表面一端设置有突起(5),所述突起(5)上固定安装有副后视镜(6),所述主后视镜(4)的下端与外壳(1)相接处的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导流架(7),且外壳(1)的一端开设有安装槽(8),所述安装槽(8)内设置有缓冲板(9),且缓冲板(9)上开设有通孔(10),所述通孔(10)内设置有与外壳(1)相配合的紧固螺钉(11),所述缓冲板(9)上设置有用于形成一定缓冲的缓冲垫(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控制的汽车后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结构(2)包括固定柱(201)、第一伺服电机(202)、蜗杆(203)、旋转柱(204)、蜗轮(205)、旋转座(206)和旋转块(207),所述固定柱(201)内固定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202),且第一伺服电机(202)上设置有蜗杆(203),所述固定柱(201)内设置有旋转柱(204),且旋转柱(204)上固定安装有蜗轮(205),所述旋转座(206)上固定安装有旋转块(207),且旋转块(207)位于固定柱(201)内,所述旋转块(207)与旋转柱(204)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蜗轮(205)与蜗杆(203)之间啮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控制的汽车后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转结构(3)包括固定杆(301)、内腔(302)、第二伺服电机(303)、转轴(304)、转动座(305)和连接块(306),所述固定杆(301)上开设有内腔(302),且内腔(302)内固定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303),所述第二伺服电机(303)上转动设置有转轴(304),所述转动座(305)上固定安装有连接块(306),且连接块(306)位于内腔(302)中,所述转轴(304)的一端与连接块(306)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控制的汽车后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架(7)包括卡槽(701)、第一磁铁(702)、安装块(703)、卡块(704)、第二磁铁(7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丰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展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