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性能修复功能相变储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7329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性能修复功能相变储能装置,包括了储能部分和相变材料性能修复两部分;即箱体的修复腔以下部分换热管及储能材料构成了储能部分;修复腔、循环泵及喷淋层等构成了相变材料修复部分;外部流体通过换热管束与箱体内相变材料发生热交换,将热量或冷量以相变热的方式存储在相变材料中。需要时,存储的能量又通过换热管束传递给外部流体,可以让能量延时使用;相变材料绝大部分是通过多种材料复合而来的,使用多次后材料储能性能下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启动循环泵,对材料性能进行重新掺混、修复,恢复材料的性能,保证相变储能装置的储能性能长期稳定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性能修复功能相变储能装置
本技术涉及相变储能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带性能修复功能相变储能装置。
技术介绍
储能技术是一种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有效手段,可以解决能源供求在空间、强度和时间上不匹配的矛盾,目前,采用的储能方式有相变潜热储能和显热储能两种方式,相变储能因储能量大、是最常用的储能方式。所有性能良好的相变材料都是通过材料改性得到的,材料改性过程中添加了一系列的复合材料,主材和改性材料通过充分混合有机结合在一起,但所有相变储能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相变材料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性能下降现象,即出现分层、过冷度加大、储能热量下降等。相变储能在实际中应用方式是相变储能装置,即将相变储能材料封装在一定体积大小的容器内,通过流动介质与容器相连接来储能,即便将容器制成胶囊大小,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也会出现性能下降现象,因此性能修复是相变储能材料长期稳定应用面临的首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带性能修复功能相变储能装置。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带性能修复功能相变储能装置,包括箱体12以及其内的储能材料6,在箱体12两侧相对的侧壁上各设有一冷热源流体进口1和一冷热源流体出口8;箱体12内侧壁上陈列排布有多层换热管束2;冷热源流体由冷热源流体进口1进入各换热管束2,再由冷热源流体出口8排出;在箱体12的顶部设置有修复腔3,底部设置有修复腔回输口31;修复腔回输口31通过一代有循环泵11的循环管路7连接设置在修复腔3内的喷淋层5;修复腔3的底层板为用于向下漏溶液的多孔板4。所述换热管束2两端管口的周缘与箱体12的侧壁密封连接。所述箱体12的底部为锥形底部,所述修复腔回输口31设置在锥形底部的中部。所述箱体12的侧壁均为夹层保温结构,由内层板15和外层板16以及夹持在内层板15和外层板16之间的保温层17构成。所述循环泵11的出口的循环管路7上设置有一带阀门9的排料管10。所述喷淋层5由多根带阵列喷嘴且成排设置的喷淋管构成。所述箱体12的顶侧设置有进料口13。所述进料口13上设有一弹性橡胶垫14。所述循环泵11包括叶轮,叶轮上的叶片为塑料叶片。所述储能材料6为相变储能材料。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本技术具备相变材料修复系统,即在箱体12的顶部设置了修复腔3,并在底部设置修复腔回输口31;修复腔回输口31通过一带有循环泵11的循环管路7连接设置在修复腔3内的喷淋层5;修复腔3的底层板为用于向下漏溶液的多孔板4。当相变材料的储热能力下降时,启动该修复系统,循环泵11启动,将箱体12底部的溶液通过循环管路7及喷淋层5返抽至修复腔3内,在喷淋层5的多个喷嘴的高压高速喷射作用下,箱体12底部的溶液与修复腔内原有溶液产生掺混,经修复腔3底部的多孔板4向下进入箱体内部(即储能主体内)。修复系统以此循环,在经过若干个循环周期后,因被修复而复合的整个储能材料成为一个均匀体,储能性能基本恢复到配方阶段水平,进而完成性能自动修复功能,保证了储能装置的性能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带性能修复功能相变储能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侧透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箱体侧壁的夹层保温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具体详细描述。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性能修复功能相变储能装置,包括箱体12以及其内的储能材料6,在箱体12两侧相对的侧壁上各设有一冷热源流体进口1和一冷热源流体出口8;箱体12内侧壁上陈列排布有多层换热管束2;冷热源流体由冷热源流体进口1进入各换热管束2,再由冷热源流体出口8排出;在箱体12的顶部设置有修复腔3,底部设置有修复腔回输口31;修复腔回输口31通过一带有循环泵11的循环管路7连接设置在修复腔3内的喷淋层5;修复腔3的底层板为用于向下漏溶液的多孔板4。所述换热管束2两端管口的周缘与箱体12的侧壁密封连接,如电焊焊接。所述箱体12的底部为锥形底部,所述修复腔回输口31设置在锥形底部的中部。所述箱体12的侧壁均为夹层保温结构,由内层板15和外层板16以及夹持在内层板15和外层板16之间的保温层17构成。内层板15选用塑料材料,外层板16选用不锈钢或彩钢板材;保温层17采用通用保温材料,如硅酸钙、硅酸铝棉毡、玻璃纤维棉等。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实际包括了储能部分和相变材料性能修复两部分;即箱体的修复腔3以下的部分构成了储能部分;修复腔3、循环泵11及喷淋层5等构成了相变材料修复部分。外部流体通过换热管束2与箱体内相变材料发生热交换,将热量或冷量以相变热的方式存储在相变材料中。需要时,存储的能量又通过换热管束传递给外部流体,可以让能量延时使用;相变材料绝大部分是通过多种材料复合而来的,使用多次后材料储能性能下降,本技术启动循环泵,对材料性能进行重新掺混、修复,恢复材料的性能,保证相变储能装置的储能性能长期稳定可靠。所述循环泵11的出口的循环管路7上设置有一带阀门9的排料管10。所述喷淋层5由多根带阵列喷嘴且成排设置的喷淋管构成。所述箱体12的顶侧设置有进料口13。所述进料口13上设有一弹性橡胶垫14,用于盖住进料口13。所述循环泵11包括叶轮,叶轮上的叶片为(防腐)塑料叶片。所述储能材料6为相变储能材料。本技术工作过程:将相变储能材料按配方调制好,让相变储能材料成液体状态,从进料口13输送到储能装置的箱体12内部,相变储能装置运行使用,即冷热源流体由冷热源流体进口1进入各换热管束2,再由冷热源流体出口8排出;以此运行一段时间后,箱体内相变储能材料经过不断反复的从液态到固态再到液态的变化,单位体积内各自组成成分比例发生变化,比重大的逐渐由上而下往箱体底部沉积,此时材料逐渐出现分层状态,储能性能也随之发生变化,储热能力下降;此时启动该修复系统,即循环泵11启动,将箱体12底部的溶液通过循环管路7及喷淋层5返抽至修复腔3内,在喷淋层5的多个喷嘴的高压高速喷射作用下,箱体12底部的溶液与修复腔内原有溶液产生掺混,经修复腔3底部的多孔板4向下进入箱体12内部(即储能主体内)。修复系统以此循环,在经过若干个循环周期后,因被修复而复合的整个储能材料成为一个均匀体,储能性能基本恢复到配方阶段水平,进而完成性能自动修复功能,保证了储能装置的性能稳定。当相变储能配方中有易挥发或失效的成分,储能材料修复后性能仍不能达到配方要求时,启动循环泵11,打开阀门9可以从排料口(10)将储能材料排出,重新配的新料由进料口13投入,重新使用。如上所述,便可较好地实现本技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任何未背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性能修复功能相变储能装置,包括箱体(12)以及其内的储能材料(6),其特征在于,在箱体(12)两侧相对的侧壁上各设有一冷热源流体进口(1)和一冷热源流体出口(8);/n箱体(12)内侧壁上陈列排布有多层换热管束(2);冷热源流体由冷热源流体进口(1)进入各换热管束(2),再由冷热源流体出口(8)排出;/n在箱体(12)的顶部设置有修复腔(3),底部设置有修复腔回输口(31);修复腔回输口(31)通过一带有循环泵(11)的循环管路(7)连接设置在修复腔(3)内的喷淋层(5);修复腔(3)的底层板为用于向下漏溶液的多孔板(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性能修复功能相变储能装置,包括箱体(12)以及其内的储能材料(6),其特征在于,在箱体(12)两侧相对的侧壁上各设有一冷热源流体进口(1)和一冷热源流体出口(8);
箱体(12)内侧壁上陈列排布有多层换热管束(2);冷热源流体由冷热源流体进口(1)进入各换热管束(2),再由冷热源流体出口(8)排出;
在箱体(12)的顶部设置有修复腔(3),底部设置有修复腔回输口(31);修复腔回输口(31)通过一带有循环泵(11)的循环管路(7)连接设置在修复腔(3)内的喷淋层(5);修复腔(3)的底层板为用于向下漏溶液的多孔板(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性能修复功能相变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束(2)两端管口的周缘与箱体(12)的侧壁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带性能修复功能相变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2)的底部为锥形底部,所述修复腔回输口(31)设置在锥形底部的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带性能修复功能相变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南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