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风装置及排风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72566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排风装置及排风结构,其中,排风装置包括主体,其上设置有进风口、出风口、进风空腔、导流空腔和出风空腔,所述进风空腔和所述导流空腔相邻并连通,所述出风空腔位于所述进风空腔和导流空腔的同一侧并分别与所述进风空腔和导流空腔相邻,所述出风空腔与所述导流空腔连通,所述进风空腔通过所述进风口与外侧连通,所述出风空腔通过所述出风口与外侧连通,所述进风空腔和导流空腔的连通处设置有风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排风装置及排风结构,导流空腔和出风空腔形成空气流动的通道,该通道长度长,同时具有弯折,弯折处可以形成湍流,便于在通道内消除空气中夹带的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风装置及排风结构
本技术涉及降低噪声
,尤其是一种排风装置及排风结构,避免噪音通过排风装置外漏。
技术介绍
我国的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相对于我国丰富的天然气储量,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显得太小,未来具有大幅提高的潜力。天然气发电机组作为一种持续发电设备,长时间运转发电时产生强大的噪音,并且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机箱温度升高,为保证机箱内温度恒定因此需要机械排风。现有的静音式天然气发电机组排风结构是:在天然气发电机组外围加盖隔音箱体,在隔音箱体上安装排风装置,排风装置是采用直排加百叶的方式。这种结构对噪音的控制效果非常不理想,机械排风带走热量的同时也会在气流中夹杂机组产生的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排风装置及排风结构,防止排风的时候噪音外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排风装置,包括:主体,其上设置有进风口、出风口、进风空腔、导流空腔和出风空腔,所述进风空腔和所述导流空腔相邻并连通,所述出风空腔位于所述进风空腔和导流空腔的同一侧并分别与所述进风空腔和导流空腔相邻,所述出风空腔与所述导流空腔连通,所述进风空腔通过所述进风口与外侧连通,所述出风空腔通过所述出风口与外侧连通,所述进风空腔和导流空腔的连通处设置有风机,在所述风机的带动下,空气依次流经所述进风口、进风空腔、导流空腔、出风空腔和出风口。进一步地,所述进风空腔、导流空腔和出风空腔中的任意一个、任意两个或全部的内壁上贴附有吸音材料。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空腔具有迎风腔壁,所述迎风腔壁用于将所述导流空腔内的空气引流至所述导流空腔与所述出风空腔的连通处。进一步地,所述迎风腔壁为平面,其与空气由所述进风空腔流至所述导流空腔的路径呈一夹角。进一步地,所述出风空腔的形状为矩形。进一步地,所述出风空腔具有靠近所述导流空腔的第一端和靠近所述进风空腔的第二端,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二端。进一步地,所述出风空腔具有相对的第一腔壁和第二腔壁,所述出风空腔和所述导流空腔的连通处位于所述第一腔壁上,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二腔壁上。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和/或出风口上设置叶片,所述叶片与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所在处的壁面呈一夹角。进一步地,所述出气空腔和所述导流空腔的连通处远离所述风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排风结构,包括:上述的排风装置、机组和箱体,所述箱体罩设于所述机组外,所述排风装置安装于所述箱体的侧壁上,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箱体内,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箱体外。本技术提供的排风装置及排风结构,导流空腔和出风空腔形成空气流动的通道,该通道长度长,同时具有弯折,弯折处可以形成湍流,便于在通道内消除空气中夹带的噪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排风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排风装置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排风装置的三维结构示意图(不包含出风空腔)。图中,100.机组,200.箱体,300.排风装置;1.出风空腔,101.第二端,102.第一端,103.第二腔壁,104.第一腔壁;2.进风空腔,201.腔壁,202.腔壁,203.腔壁,204.腔壁,205.腔壁;3.导流空腔,4.风机,5.开口,6.进风口,601.叶片,7.出风口,8.检修开口,9.迎风腔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一种排风装置300,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主体,其上设置有进风口6、出风口7、进风空腔2、导流空腔3和出风空腔1,进风空腔2和导流空腔3相邻并连通,出风空腔1位于进风空腔2和导流空腔3的同一侧并分别与进风空腔2和导流空腔3相邻,出风空腔1与导流空腔3连通,进风空腔2通过进风口6与外侧连通,出风空腔1通过出风口7与外侧连通,进风空腔2和导流空腔3的连通处设置有风机4,在风机4的带动下,空气依次流经进风口6、进风空腔2、导流空腔3、出风空腔1和出风口7。如图1所示,排风装置300安装于箱体200的侧壁上,进风口6位于箱体200内,出风口7位于箱体200外,机组100设置于箱体200内。机组100工作时产生噪音及热量,排风装置300将箱体200内的热空气排出箱体200外,空气流动路径如图2中的箭头所示,热空气依次流经进风口6、进风空腔2、风机4、导流空腔3、出风空腔1和出风口7,空气由进风空腔2流至导流空腔3的路径与空气由导流空腔3流至出风空腔1的路径相垂直,流动路径较长且形成弯折,弯折处可以形成湍流,便于在流动路径内消除热空气中夹带的噪音,排风装置300起到了排风降噪的效果。为进一步降低噪音,在进风空腔2、导流空腔3和出风空腔1中的任意一个的内壁上贴附有吸音材料,吸音材料为常规的吸音材料,或者,在进风空腔2、导流空腔3和出风空腔1中的任意两个的内壁上贴附有吸音材料,或者在进风空腔2、导流空腔3和出风空腔1的内壁均上贴附有吸音材料。为使热空气可以顺畅地流动到出风空腔1内,导流空腔3具有迎风腔壁9,迎风腔壁9正对风机4,迎风腔壁9正对风机4的意思:风机4吹出的风直接吹到迎风腔壁9上。图2中,迎风腔壁9为平面并倾斜设置,其与空气由进风空腔2流至导流空腔3的路径呈一钝角,并斜向开口5,迎风腔壁9起到导流的作用,将热空气导流至出风空腔1。图2中,迎风腔壁9为平面,当然,其也可以为弧形面。本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出风空腔1的形状为矩形,有利于热空气形成湍流。为延长热空气的路径,出风空腔1具有靠近导流空腔3的第一端102和靠近进风空腔2的第二端101,所述出风口7位于第二端101。进一步地,出风空腔1具有相对的第一腔壁104和第二腔壁103,出风空腔1和导流空腔3的连通处(开口5)位于第一腔壁104上,出风口7位于第二腔壁103上。本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进风口6设置有叶片601,叶片601与进风口6所在处的壁面呈一夹角,出风口7的结构与进风口6相同。本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中,进风空腔2的底部开设有检修开口8。本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进风空腔2由腔壁201~205组成,腔壁201~205上均开设有进风口6,腔壁201~205上流入的空气方向均不相同,有利于形成湍流,在进风空腔2中消除一部分噪音。一种排风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排风装置300,排风装置300安装于箱体200的箱壁上,进风口6位于箱体200内,出风口76位于箱体200外。排风结构因具备排风装置300的全部技术特征,因此,也具备排风装置300的全部技术效果。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其上设置有进风口、出风口、进风空腔、导流空腔和出风空腔,所述进风空腔和所述导流空腔相邻并连通,所述出风空腔位于所述进风空腔和导流空腔的同一侧并分别与所述进风空腔和导流空腔相邻,所述出风空腔与所述导流空腔连通,所述进风空腔通过所述进风口与外侧连通,所述出风空腔通过所述出风口与外侧连通,所述进风空腔和导流空腔的连通处设置有风机,在所述风机的带动下,空气依次流经所述进风口、进风空腔、导流空腔、出风空腔和出风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其上设置有进风口、出风口、进风空腔、导流空腔和出风空腔,所述进风空腔和所述导流空腔相邻并连通,所述出风空腔位于所述进风空腔和导流空腔的同一侧并分别与所述进风空腔和导流空腔相邻,所述出风空腔与所述导流空腔连通,所述进风空腔通过所述进风口与外侧连通,所述出风空腔通过所述出风口与外侧连通,所述进风空腔和导流空腔的连通处设置有风机,在所述风机的带动下,空气依次流经所述进风口、进风空腔、导流空腔、出风空腔和出风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空腔、导流空腔和出风空腔中的任意一个、任意两个或全部的内壁上贴附有吸音材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空腔具有迎风腔壁,所述迎风腔壁用于将所述导流空腔内的空气引流至所述导流空腔与所述出风空腔的连通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迎风腔壁为平面,其与空气由所述进风空腔流至所述导流空腔的路径呈一夹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武海滨贾立庄郑文学田建兴鲍建
申请(专利权)人:新奥中国燃气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