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智能消防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07037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智能消防系统,包括沿隧道设置的消防水管和火灾检测设备,消防水管与消防水源连通。消防水管上间隔安装三通接头,三通接头朝下的接口上安装对接公头。消防水管两侧安装导轨,消防机箱位于导轨下方且借由行走驱动装置可沿导轨移动。消防机箱内安装水管对接装置,对接母头夹持于水管对接装置上,对接母头借由水管对接装置实现与对接公头的接合与分离。对接母头通过软管与水成膜泡沫灭火剂箱连接,水成膜泡沫灭火剂箱与消防水炮连接。行走驱动装置、水管对接装置、消防水炮与主控制器连接,主控制器通过通信装置与火灾检测设备通讯。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发生火情后可迅速自动抵达火源处执行灭火作业,持久灭火效果好,可有效控制火势。

Tunnel intelligent fire fight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隧道智能消防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消防设备,尤指一种应用于隧道的智能消防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的隧道工程发展迅速,隧道数量越来越多,隧道长度越来越长。隧道是一种结构复杂的建筑物,其带来巨大的交通快捷、便利的同时,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例如车辆碰撞、电气线路短路等引起的火灾。而一旦隧道内发生火灾,则因隧道的特殊通道结构,火势易迅速蔓延,对隧道内外人们的生命安全会造成巨大威胁,对隧道自身结构会造成巨大破坏。目前已经出现了多种隧道消防系统,例如,申请号为201810246127.X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公路隧道综合消防系统”,其包括自动灭火机器人,隧道内的侧壁顶端安装有轨道,轨道横贯整条隧道,自动灭火机器人可沿轨道自由移动,设置在隧道口外部的红外热像仪用于在隧道外发现火情,当发生火灾时,自动灭火机器人接收远程控制台发出的灭火指令,前往起火源,通过喷射灭火剂进行灭火。虽然此种公路隧道综合消防系统可以做到及时对火源处进行灭火处理,但是,自动灭火机器人自身携带的灭火剂是有限的,普通的火灾便需要4台自动灭火机器人共同执行灭火,可见,此种公路隧道综合消防系统存在持久灭火性能差,灭火剂消耗量大,灭火成本高,难以有效控制火势等弊端。由此可见,设计出一种可及时、迅速地对隧道内的起火源进行扑灭、灭火成本低的消防设备,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智能消防系统,其在发生火情后可迅速自动抵达火源处执行灭火作业,持久灭火效果好,可有效控制火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智能消防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沿隧道设置的消防水管和火灾检测设备,消防水管与消防水源连通,其中:消防水管上间隔安装有三通接头,三通接头朝下的接口上安装有对接公头;消防水管两侧安装有导轨,消防机箱位于导轨下方且借由行走驱动装置可沿导轨移动;消防机箱内安装有水管对接装置,对接母头夹持于水管对接装置上,对接母头借由水管对接装置实现与对接公头的接合与分离;对接母头通过软管与水成膜泡沫灭火剂箱连接,水成膜泡沫灭火剂箱通过软管与消防水炮连接;行走驱动装置、水管对接装置、消防水炮与主控制器连接,主控制器通过通信装置与火灾检测设备互相通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可在火情发生后迅速地自动抵达火源处,迅速地自动对接上消防水管,与水成膜泡沫灭火剂箱配合来执行有效的灭火作业,可进行持久灭火,灭火成本低,可有效控制火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隧道智能消防系统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图2是图1的仰视示意图。图3是图1的左视示意图(未示出主控制器、通信装置和广播装置)。图4是本专利技术隧道智能消防系统处于水管未对接状态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隧道智能消防系统处于水管对接状态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是俯视看去,图4中的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排布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隧道智能消防系统包括沿隧道长度方向设置的消防水管10和沿隧道长度方向间隔均布的火灾检测设备(图中未示出),消防水管10与消防水源(图中未示出)连通,其中:消防水管10上等间隔安装有三通接头11,例如在隧道内每隔10m设置1个三通接头11,三通接头11朝下的接口上安装有对接公头20,对接公头20的出水口朝下,三通接头11的其余两个接口用于连通相邻消防水管10;消防水管10两侧安装有导轨40,消防机箱50位于导轨40下方且借由行走驱动装置可沿导轨40移动;消防机箱50内安装有主控制器51、水成膜泡沫灭火剂箱53、消防水炮54和水管对接装置52,对接母头30夹持于水管对接装置52上,对接母头30借由水管对接装置52可实现与对接公头20的接合与分离;对接母头30的出水口通过软管55与水成膜泡沫灭火剂箱53的进水口连接,水成膜泡沫灭火剂箱53的输出口通过软管55与消防水炮54的导入口连接,消防水炮54的喷射口露于消防机箱50外;行走驱动装置、水管对接装置52、消防水炮54的信号端口分别与主控制器51的相应信号端口连接,主控制器51通过通信装置57与火灾检测设备互相通讯。在实际设计中,如图3,行走驱动装置包括滚轮501和行走驱动电机502,滚轮501在行走驱动电机502的驱动下滚动,行走驱动电机502的信号端口与主控制器51的相应信号端口连接,并且,借由对行走驱动电机502的转数检测,可准确定位消防机箱50的运行位置。另外,行走驱动装置还可包括紧扣导轨40、确保消防机箱50定位不动的辅轮(图中未示出)。在实际设计中,导轨40呈凹字形,导轨40由铝合金型材制成。消防水管10置于两个导轨40之间,消防水管10与导轨40平行。导轨40通过支撑横臂41与消防水管10固定连接,消防水管10通过支撑吊臂12与隧道顶壁固定连接,支撑横臂41与支撑吊臂12之间通过加强件42连接。如图1,消防机箱50上还安装有双红外火焰探测器59,双红外火焰探测器59的信号端口与主控制器51的相应信号端口连接。双红外火焰探测器59用于实现本专利技术隧道智能消防系统的自行巡逻功能,也就是说,整个消防机箱50在行走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在整个隧道内来回巡逻,借由双红外火焰探测器59可自行及时发现火情。如图1,消防机箱50内还安装有高清摄像头56,高清摄像头56的信号端口与主控制器51的相应信号端口连接。高清摄像头56用于录制现场火灾视频。如图1,消防机箱50内还安装有广播装置58,广播装置58的信号端口与主控制器51的相应信号端口连接,广播装置58例如为喇叭。在实际设计中,消防机箱50内安装有可充电的锂电池,锂电池为各电子设备供电。如图4和图5,水管对接装置52包括支撑台61,支撑台61上转动安装有多个从动齿轮64和一个主动齿轮63,各从动齿轮64分别与主动齿轮63齿合,以在主动齿轮63的带动下同步转动,支撑台61上方设有下紧固架66,下紧固架66上方设有上紧固架67,对接母头30呈进水口朝上的状态,其壳体31夹持固定于下紧固架66上,对接母头30的锁套32夹持固定于上紧固架67上,其中:下紧固架66与各从动齿轮64之间通过滚珠丝杆65连接,主动齿轮63与支撑台61内安装的主驱动电机70的出力轴71固定连接,主驱动电机70的信号端口与主控制器51的相应信号端口连接,其中,滚珠丝杆65的螺杆顶端与下紧固架66固定连接,滚珠丝杆65的螺杆底端通过固定在从动齿轮64中心孔内的螺母而可转动地贯穿安装于从动齿轮64上,支撑台61上对应滚珠丝杆65的螺杆应开设有通孔,于是主动齿轮63在主驱动电机70的驱动下转动并带动从动齿轮64转动,从动齿轮64的转动带动滚珠丝杆65的螺杆转动并上下移动,以使下紧固架66带动对接母头30一起向上或向下移动;下紧固架66下面安装有多个脱扣驱动电机69,脱扣驱动电机69的信号端口与主控制器51的相应信号端口连接,所有脱扣驱动电机69同步运行,脱扣驱动电机69的出力轴上固定连接有微调丝杆68,微调丝杆68穿过下紧固架66后与上紧固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智能消防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沿隧道设置的消防水管和火灾检测设备,消防水管与消防水源连通,其中:消防水管上间隔安装有三通接头,三通接头朝下的接口上安装有对接公头;消防水管两侧安装有导轨,消防机箱位于导轨下方且借由行走驱动装置可沿导轨移动;消防机箱内安装有水管对接装置,对接母头夹持于水管对接装置上,对接母头借由水管对接装置实现与对接公头的接合与分离;对接母头通过软管与水成膜泡沫灭火剂箱连接,水成膜泡沫灭火剂箱通过软管与消防水炮连接;行走驱动装置、水管对接装置、消防水炮与主控制器连接,主控制器通过通信装置与火灾检测设备互相通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智能消防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沿隧道设置的消防水管和火灾检测设备,消防水管与消防水源连通,其中:消防水管上间隔安装有三通接头,三通接头朝下的接口上安装有对接公头;消防水管两侧安装有导轨,消防机箱位于导轨下方且借由行走驱动装置可沿导轨移动;消防机箱内安装有水管对接装置,对接母头夹持于水管对接装置上,对接母头借由水管对接装置实现与对接公头的接合与分离;对接母头通过软管与水成膜泡沫灭火剂箱连接,水成膜泡沫灭火剂箱通过软管与消防水炮连接;行走驱动装置、水管对接装置、消防水炮与主控制器连接,主控制器通过通信装置与火灾检测设备互相通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智能消防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走驱动装置包括滚轮和行走驱动电机,滚轮在行走驱动电机的驱动下滚动,行走驱动电机的信号端口与所述主控制器的相应信号端口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智能消防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轨呈凹字形;
所述消防水管置于两个所述导轨之间,所述消防水管与所述导轨平行;
所述导轨通过支撑横臂与所述消防水管固定连接,所述消防水管通过支撑吊臂与隧道顶壁固定连接,支撑横臂与支撑吊臂之间通过加强件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智能消防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防机箱上安装有双红外火焰探测器,双红外火焰探测器的信号端口与所述主控制器的相应信号端口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智能消防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防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陈群陈剑威朱书善李先锋姚静王玉珏张琪程苏沙贾琦
申请(专利权)人:中路未来北京交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