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防护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6966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防护门,包括:门体,所述门体的前后端面分别设有构造成阶梯形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第二凹槽的台阶上的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从而在所述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与所述门体之间分别形成了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其中,在所述第一、第二腔体内均设有第一防护层,所述第一防护层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第二门板内表面,并且在所述第一腔体内且处于对应的所述第一防护层的内侧设有第二防护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防护门
本技术涉及隧道防护门
,具体地涉及一种带有真空绝热板的隧道防护门。
技术介绍
隧道是用于汽车或列车通行的建筑,真空绝热板隧道防护门则是应用在铁路隧道中,如横通道、各类设备洞室、紧急救援站、紧急出口、避难所、竖井接入隧道、斜井接入隧道、直放站和变电站等洞室上,其作用有防火、抗爆、抵御列车周期性活塞风引起的正负风压、防止设备损坏和保障人员安全等。目前,现有技术中的隧道防护门功能单一,防护效果差,并且现有的防护门的保温材料大多数采用硅酸铝棉和珍珠岩等材料。然而,此类材料在燃烧后会释放有毒气体,其防火隔热性能较差,无法满足隧道现场的防护与隔热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至少一些如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隧道防护门。该隧道防护门采用由石墨板和真空绝热板形成的隔热防护层,有效提高了隧道防护门的防火隔热性能。同时,在门体前后端面的对应门板的内表面固定有由钢丝网形成的隔热防护层,从而形成了多道隔热防护层,进一步提高了隧道防护门的防火隔热性能。门体前后端的门板不仅提高了隧道防护门的防护性能,而且有效提高了隧道防护门的防火隔热性能。此外,隧道防护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制造成本低。为此,根据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隧道防护门,包括:门体,所述门体的前后端面分别设有具有阶梯形截面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第二凹槽的台阶上的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从而在所述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与所述门体之间分别形成了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其中,在所述第一、第二腔体内均设有第一防护层,所述第一防护层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第二门板的内表面,并且在所述第一腔体内的第一防护层的内侧设有第二防护层。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防护层包括间隙式安装在所述第一腔体内的石墨板,以及嵌入式安装在所述石墨板内的绝热板本体。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绝热板本体通过转动杆固定到所述石墨板的内部。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杆的一端通过固定轴连接在所述石墨板的下部,且所述转动杆能够绕所述固定轴转动。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石墨板的对应于所述固定轴的上部设有滑槽,在所述滑槽内设有凸块。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凸块能够沿所述滑槽向下滑动,以在所述转动杆转动到所述滑槽处时固定所述转动杆,从而将所述绝热板本体固定在所述石墨板内。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石墨板通过限位块和定位块固定安装在所述门体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石墨板的上部设有两个用于安装所述限位块的通槽,且在所述石墨板的对应于所述通槽的下部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定位块的定位孔。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通槽及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定位孔均间隙配合。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层为钢丝网。附图说明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图1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隧道防护门的正视图。图2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隧道防护门的俯视图。图3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隧道防护门的侧视图。图4和图5分别显示了图1中的区域A和区域B的放大示图。在本申请中,所有附图均为示意性的附图,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并且未按实际比例绘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介绍。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使用的方向性用语或限定词“上”、“下”、“前”、“后”、“内”、“外”等均是针对所参照的附图而言。它们并不用于限定所涉及零部件的绝对位置,而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变化。图1到图2共同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隧道防护门100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隧道防护门100包括作为隧道防护门主体的门体110。门体110沿厚度方向在前后端面分别设有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12,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12均构造成阶梯形。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11的深度设置成大于第二凹槽112的深度。根据本技术,在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12的台阶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门板120和第二门板130。如图2所示,在第一门板120与门体110之间形成了第一腔体121,在第二门板130与门体110之间形成了第二腔体131。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门板120和第二门板130的侧壁与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12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门板120和第二门板130作为隧道防护门100的前后端面,从而提高了隧道防护门100的防护性能和防火隔热性能。如图2所示,在第一腔体121和第二腔体131内分别设有一个第一防护层140。第一防护层140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门板120及第二门板130的内表面,并且第一腔体121和第二腔体131内对应的第一防护层140的侧壁,分别与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12间隙配合。第一防护层140进一步提高了隧道防护门100的防护性能和防火隔热性能。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防护层140为钢丝网,且钢丝网采用镀锌的钢丝网材料制成。由此,使得第一防护层140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防火隔热的效果,增强了隧道防护门100的绝热性和防火隔热性。根据本技术,在第一腔体121内设有第二防护层150。如图2所示,第二防护层150安装在第一腔体121内对应的第一防护层140的内侧。第二防护层150包括石墨板151以及嵌入式安装在石墨板151内的绝热板本体152,石墨板151间隙式安装在第一腔体121内。优选地,石墨板151采用油焦制成。由此,石墨板151保证了第二防护层具有密度大、气孔率低、耐烧蚀性、耐酸碱性、以及隔热和防火性能等,从而保证了隧道防护门的防火隔热性能。此外,绝热板本体152作为隧道防护门100填充用保温材料。绝热板本体152为真空绝热板,优选地,绝热板本体152采用纳米二氧化硅材料制成,并且绝热板本体152内设有大量的纳米空隙。绝热板本体152进一步提高了第二防护层150的防护性能和隔热性能,从而显著提高了隧道防护门100防火隔热效果。根据本技术,绝热板本体152通过转动杆160固定安装在石墨板151的内部。如图1和图2所示,转动杆160与绝热板本体152的前端面搭接,用于固定安装绝热板本体152。在本实施例中,在石墨板151的上部设有滑槽153,滑槽153内安装有能够沿滑槽153上下滑动的凸块154。凸块154的正面贯穿滑槽153并延伸至滑槽153的前端面。同时,在石墨板151的下部对应于滑槽153的位置设有固定轴155。优选地,滑槽153和固定轴155设置在石墨板151的中部。转动杆160的一端与固定轴155转动连接,转动杆160能够旋转至滑槽153处,并使凸块154的底部与转动杆160的顶部搭接以固定转动杆160,从而通过转动杆160将绝热板本体152固定安装在石墨板151内。隧道防护门100安装后,转动杆160与第一腔体121内对应的第一防护层140搭接。由此,第一防护层140不仅起到防火隔热的作用,同时对石墨板151的固定具有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防护门,其特征在于,包括:/n门体(110),所述门体的前后端面分别设有具有阶梯形截面的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12);/n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第二凹槽的台阶上的第一门板(120)和第二门板(130),从而在所述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与所述门体之间分别形成了第一腔体(121)和第二腔体(131);/n其中,在所述第一、第二腔体内均设有第一防护层(140),所述第一防护层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第二门板的内表面,并且在所述第一腔体内的第一防护层的内侧设有第二防护层(15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防护门,其特征在于,包括:
门体(110),所述门体的前后端面分别设有具有阶梯形截面的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12);
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第二凹槽的台阶上的第一门板(120)和第二门板(130),从而在所述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与所述门体之间分别形成了第一腔体(121)和第二腔体(131);
其中,在所述第一、第二腔体内均设有第一防护层(140),所述第一防护层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第二门板的内表面,并且在所述第一腔体内的第一防护层的内侧设有第二防护层(1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防护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层包括间隙式安装在所述第一腔体内的石墨板(151),以及嵌入式安装在所述石墨板内的绝热板本体(15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防护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板本体通过转动杆(160)固定到所述石墨板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防护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的一端通过固定轴(155)连接在所述石墨板的下部,且所述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伟马伟斌张千里杜晓燕张斌王子洪付兵先马超锋邹文浩李尧安哲立郭小雄赵鹏常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