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用独立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6848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用独立支撑结构。包括预制柱、预制梁、固定支撑组和竖向支撑;预制柱至少设置两个,两个预制柱相互平行,预制梁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预制柱的顶端;预制柱容纳在固定支撑组的中空结构中,固定支撑组与预制柱一一对应设置,固定支撑组用以支撑预制梁;相邻两个预制柱之间至少设置一个竖向支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固定支撑组,将施工过程中的结构载荷传递到了固定支撑组,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竖向支撑,有效的解决了装配式结构施工支撑体系的传力路径设计问题;固定支撑组由立杆、横杆和斜杆组成,立杆上设置可打开活页连接相邻两横杆,使每个固定支撑单件可拆卸、折叠,运输方便。

A kind of independent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assembly building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用独立支撑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用独立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装配式建筑设计主要是采用等同现价的一种设计方式。其原理是所设计的的预制构件通过合理的构造措施满足受力要求。规避结构形式改变所导致的受力不合理状态。通过这样的方式设计出一种承载力不小于现浇结构的结构体系。现阶段装配式结构施工中一般采用的满堂支架的支撑方式。这就导致了现有的装配式建筑在原现浇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施工程序。现场施工极不方便。传统的满堂支撑方式应用于装配式结构施工面临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预制构件与支撑不能有效的接触。经常出现一道预制构件之间多个支撑点没有接触的现象,这就导致了其支撑体系与设计方案效果大相径庭。留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且满堂支架需要大量的支撑杆件。现场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及材料。造成大量的浪费。现场安全管理力度大且收效甚微。综上所述,急需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用独立支撑结构及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用独立支撑结构,以解决预制构件与支撑不能有效的接触、支撑体系的传力路径设计以及支撑体系的施工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用独立支撑结构,包括预制柱、预制梁、固定支撑组和竖向支撑;预制柱至少设置两个,两个预制柱相互平行,预制梁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预制柱的顶端;预制柱容纳在固定支撑组的中空结构中,固定支撑组与预制柱一一对应设置,固定支撑组用以支撑预制梁;相邻两个预制柱之间至少设置一个竖向支撑,用以支撑预制梁。优选地,所述预制柱设置四个,四个预制柱相互平行并呈矩形分布;预制梁设置四个,每个预制梁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两个预制柱的顶端;竖向支撑与预制梁一一对应设置,竖向支撑的顶端支撑在预制梁的中部。优选地,所述固定支撑组包括多个固定支撑单件,相邻两个固定支撑单件通过连接件串联在一起;每个固定支撑单件包括立杆、横杆和斜杆;立杆设置四个,四个立杆相互平行并呈矩形分布;相邻两个立杆通过横杆和斜杆连接。优选地,所述固定支撑单件还包括可打开活页,可打开活页安装在所述立杆上,可打开活页两端分别与相邻两横杆连接。相邻两立杆之间的间距为800mm;所述立杆为空心管,立杆外径50mm,立杆内径48mm;立杆高度为2m或1.5m或1m或0.5m;所述斜杆为外径为50mm、内径为48mm的空心圆管;支腿顶端距离地面高度不小于500mm。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圆管,连接件的外径大小与立杆的内径大小相匹配;连接件与立杆一一对应设置,连接件的两端分别插入相邻两个固定支撑单件立杆的内孔中。优选地,所述竖向支撑包括立柱、支腿和可调顶托;立柱两端分别与支腿和可调顶托连接。优选地,所述立柱为外径不小于50mm的空心圆管;可调顶托一端插入立柱中,可调顶托插入立柱的深度不小于顶托总长度的三分之二;立柱的长度大于楼层结构净高200mm~300mm。优选地,所述支腿为多根外径不小于50mm的空心圆管组成的爪形结构。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用独立支撑结构中,通过设置固定支撑组,将施工过程中的结构载荷传递到了固定支撑组,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对于跨度较大的预制梁的支撑,除了设置两端的固定支撑组以外,还在预制梁的跨中部位每隔一定间距设置了相应数量的竖向支撑以满足预制构件承载力要求,有效的解决了装配式结构施工支撑体系的传力路径设计问题。(2)本技术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用独立支撑结构中,竖向支撑的支腿采用爪形的自稳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抗倾覆能力;可调顶托插入立柱的深度可调节,便于调节竖向支撑的支撑高度。固定支撑组包括多个固定支撑单件,每个固定支撑单件通过连接件串联在一起,实现了固定支撑组的高度可调节;每个固定支撑组由立杆、横杆和斜杆组成,立杆上设置可打开活页连接相邻两横杆,使每个固定支撑单件可拆卸、折叠,运输方便。(3)本技术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用独立支撑结构中,基于独立支撑结构,通过合理的受力分析以及力学计算,增大竖向支撑的分布间距,大大减少了施工现场支撑体系布置的数量,节省了大量支撑材料及现场人力;固定支撑组将预制柱包裹在其中,满足支撑的同时又节省了空间,不影响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的通行,整个施工现场简洁明了,施工过程绿色环保,降低了安全管理难度。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独立支撑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固定支撑与预制梁连接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竖向支撑示意图;图4是图1中的固定支撑组连接示意图;图5是图1中的固定支撑开启示意图;其中,1、预制柱,2、预制梁,3、固定支撑单件,3.1、立杆,3.2、横杆,3.3、斜杆,4、竖直支撑,4.1、立柱,4.2、可调顶托,4.3、支脚,5、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实施例1:参见图1~图5,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用独立支撑结构包括预制柱1、预制梁2、固定支撑组和竖向支撑4;预制柱1至少设置两个,两个预制柱1相互平行,预制梁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预制柱1的顶端;预制柱1容纳在固定支撑组的中空结构中,固定支撑组与预制柱1一一对应设置,固定支撑组用以支撑预制梁2;相邻两个预制柱1之间至少设置一个竖向支撑4,用以支撑预制梁2,相邻两竖向支撑的间距不大于2m。本实施例中,所述预制柱1设置四个,四个预制柱1相互平行并呈矩形分布;预制梁2设置四个,每个预制梁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两个预制柱1的顶端;竖向支撑4与预制梁2一一对应设置,竖向支撑4的顶端支撑在预制梁2的中部。预制楼板搁置于预制梁边上,其搭接宽度不大于10mm。所述固定支撑组包括多个固定支撑单件3,相邻两个固定支撑单件3通过连接件5串联在一起;每个固定支撑单件3包括立杆3.1、横杆3.2和斜杆3.3;立杆3.1设置四个,四个立杆3.1相互平行并呈矩形分布;相邻两个立杆3.1通过横杆3.2和斜杆3.3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预制梁2搁置在横杆3.2上。所述固定支撑单件3还包括可打开活页,可打开活页安装在所述立杆3.1上,可打开活页两端分别与相邻两横杆3.2连接。固定支撑单件的状态分为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工作状态的固定支撑单件如图4所示,非工作状态的固定支撑单件如图5所示。工作状态时,固定支撑单件相邻两横杆绕可打开活页旋转呈90°夹角,使固定支撑单件的端面围成一个标准的正方形,将预制柱“抱”在中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用独立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柱(1)、预制梁(2)、固定支撑组和竖向支撑(4);预制柱(1)至少设置两个,两个预制柱(1)相互平行,预制梁(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预制柱(1)的顶端;预制柱(1)容纳在固定支撑组的中空结构中,固定支撑组与预制柱(1)一一对应设置,固定支撑组用以支撑预制梁(2);相邻两个预制柱(1)之间至少设置一个竖向支撑(4),用以支撑预制梁(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用独立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柱(1)、预制梁(2)、固定支撑组和竖向支撑(4);预制柱(1)至少设置两个,两个预制柱(1)相互平行,预制梁(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预制柱(1)的顶端;预制柱(1)容纳在固定支撑组的中空结构中,固定支撑组与预制柱(1)一一对应设置,固定支撑组用以支撑预制梁(2);相邻两个预制柱(1)之间至少设置一个竖向支撑(4),用以支撑预制梁(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用独立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柱(1)设置四个,四个预制柱(1)相互平行并呈矩形分布;预制梁(2)设置四个,每个预制梁(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两个预制柱(1)的顶端;竖向支撑(4)与预制梁(2)一一对应设置,竖向支撑(4)的顶端支撑在预制梁(2)的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用独立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撑组包括多个固定支撑单件(3),相邻两个固定支撑单件(3)通过连接件(5)串联在一起;每个固定支撑单件(3)包括立杆(3.1)、横杆(3.2)和斜杆(3.3);立杆(3.1)设置四个,四个立杆(3.1)相互平行并呈矩形分布;相邻两个立杆(3.1)通过横杆(3.2)和斜杆(3.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用独立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撑单件(3)还包括可打开活页,可打开活页安装在所述立杆(3.1)上,可打开活页两端分别与相邻两横杆(3.2)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利军刘世辉陈兵权吴文俊王振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科技湖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