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仪机械手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5919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1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脉诊仪机械手指,包括:立柱;支撑件,其安装在所述立柱上,且可绕第一轴线转动;传感器组件,其安装在所述支撑件上,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滚动件和传感器,所述滚动件安装在所述支撑件上,且可绕与所述第一轴线垂直的第二轴线滚动,所述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滚动件的滚动面上;以及驱动装置,其安装在所述立柱上,用于驱动所述支撑件绕所述第一轴线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脉诊仪机械手指,由于在寻找脉象感知点时不需要反复抬起、放下机械手指,因此对准速度非常快。而且,滚动件可绕第一轴线转动,使得传感器3具有两个转动自由度,可精确控制压力感测面调节至合理的角度,以得到更精确的脉象信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脉诊仪机械手指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脉诊仪机械手指。
技术介绍
脉诊作为我国传统中医的诊断手段,经过历代中医上千年的探究与实践,逐步形成了28种脉象的诊断体系。目前中医脉诊的主要方式依然是中医医师通过手指对患者脉象进行感知,再根据医师经验和手部触觉诊断疾病。这种诊断方式判断标准模糊,容易受医师的个人经验和主观因素影响导致误判,且无法对脉象进行量化和有效的记录。为此,市面上出现了用于诊脉的脉诊仪,此种脉诊仪主要由用于采集被测者的脉搏信息的机械手指和用于对脉搏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的主机组成。机械手指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脉诊仪的压力传感器由单点发展为多点矩阵以后,信号拥有了空间形态的表达,若压力感测面与手腕待测位置并非理想垂直关系,则信号波形容易产生倾斜或者偏移,不利于信号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实现机械手指按压过程中调整压力感测面位姿的脉诊仪机械手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脉诊仪机械手指,包括:立柱;支撑件,其安装在所述立柱上,且可绕第一轴线转动;传感器组件,其安装在所述支撑件上,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滚动件和传感器,所述滚动件安装在所述支撑件上,且可绕与所述第一轴线垂直的第二轴线滚动,所述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滚动件的滚动面上;以及驱动装置,其安装在所述立柱上,用于驱动所述支撑件绕所述第一轴线转动。上述的脉诊仪机械手指,在寻找脉象感知点时,初步定位后机械手指下降压在手腕脉搏位置,通过采集到的脉搏信号判断是否对准脉象感知点,如果没有对准则滚动滚动件,带动传感器在皮肤上前后滚动,直至对准脉象感知点为止,由于在寻找脉象感知点时不需要反复抬起、放下机械手指,因此对准速度非常快。而且,滚动件可绕第一轴线转动,使得传感器具有两个转动自由度,可精确控制压力感测面调节至合理的角度,以得到更精确的脉象信号。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传感器的感测面的最低点之间的间距小于3mm。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包括沿所述立柱的纵向延伸的竖段和沿所述立柱的横向延伸的横段,所述竖段的下端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竖段的上端与所述横段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横段的第二端与所述滚动件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横段的第二端的下方设置有两个相对的悬臂,所述滚动件可转动地支承于两个所述悬臂之间。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横段包括两根并排的叉臂,所述滚动件可转动地支承于两个所述叉臂之间。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立柱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支撑件直接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传动机构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立柱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支撑件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沿所述立柱的纵向方向间隔布置,且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三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沿所述立柱的横向间隔布置,且所述第三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本技术附加技术特征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将在本说明书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进行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脉诊仪机械手指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脉诊仪机械手指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脉诊仪机械手指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的脉诊仪机械手指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的脉诊仪机械手指的爆炸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三中的脉诊仪机械手指的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三中的脉诊仪机械手指的爆炸图。附图标记说明:1、立柱;2、支撑件;201、竖段;202、横段;203、悬臂;204、叉臂;3、传感器;4、第三连杆;5、第四连杆;6、第一连杆;7、第二连杆;8、滚动件;9、驱动电机;10、支承轴;12、销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实施例一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脉诊仪机械手指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脉诊仪机械手指的爆炸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脉诊仪机械手指包括立柱11、支撑件2、传感器3组件以及驱动装置,其中,立柱11竖直设置,立柱11用于与手指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连接。支撑件2安装在所述立柱1上,且可绕第一轴线转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2包括沿所述立柱1的纵向延伸的竖段201和沿所述立柱1的横向延伸的横段202,所述竖段201的上端与所述横段202的第一端连接。传感器3组件安装在所述支撑件2上,所述传感器3组件包括滚动件8和传感器3,所述滚动件8安装在所述支撑件2上,且可绕与所述第一轴线垂直的第二轴线滚动,所述传感器3安装在所述滚动件8的滚动面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横段202的第二端的下方设置有两个相对的悬臂203,所述滚动件8可转动地支承于两个所述悬臂203之间。传感器34包括用于采集脉搏信号的多个传感器3单元(图中未示出),多个传感器3单元沿所述滚动件8的转动方向间隔布置。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立柱1上,用于驱动所述支撑件2绕所述第一轴线转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9,所述驱动电机9安装在所述立柱1上,所述驱动电机9的输出轴与所述支撑件2直接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传感器3的感测面的最低点之间的间距小于3mm。由于传感器3的感测面与人体皮肤接触后,当机械手指绕第一轴线L1转动的时候,感测面随之转动会带来感测面与皮肤的摩擦力,第一轴线L1与感测面的距离越小,感测面的摆幅越小,感测面与人体皮肤之间的摩擦越小,舒适性越高;而且,传感器3的感测面与人体皮肤接触后,传感器3与人体皮肤接触后会对手指产生侧向的反作用力,第一轴线L1与感测面的距离越小,反作用力越小。本实施例中的脉诊仪机械手指,在寻找脉象感知点时,初步定位后机械手指下降压在手腕脉搏位置,通过采集到的脉搏信号判断是否对准脉象感知点,如果没有对准则滚动滚动件8,带动多个传感器3单元在皮肤上前后滚动,直至对准脉象感知点为止,由于在寻找脉象感知点时不需要反复抬起、放下机械手指,因此对准速度非常快。而且,滚动件8可绕第一轴线转动,使得传感器3具有两个转动自由度,可精确控制压力感测面调节至合理的角度,以得到更精确的脉象信号。实施例二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的脉诊仪机械手指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的脉诊仪机械手指的爆炸图。如图4、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脉诊仪机械手指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大体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6、第二连杆7、第三连杆4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脉诊仪机械手指,其特征在于,包括:/n立柱;/n支撑件,其安装在所述立柱上,且可绕第一轴线转动;/n传感器组件,其安装在所述支撑件上,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滚动件和传感器,所述滚动件安装在所述支撑件上,且可绕与所述第一轴线垂直的第二轴线滚动,所述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滚动件的滚动面上;以及/n驱动装置,其安装在所述立柱上,用于驱动所述支撑件绕所述第一轴线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脉诊仪机械手指,其特征在于,包括:
立柱;
支撑件,其安装在所述立柱上,且可绕第一轴线转动;
传感器组件,其安装在所述支撑件上,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滚动件和传感器,所述滚动件安装在所述支撑件上,且可绕与所述第一轴线垂直的第二轴线滚动,所述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滚动件的滚动面上;以及
驱动装置,其安装在所述立柱上,用于驱动所述支撑件绕所述第一轴线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诊仪机械手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传感器的感测面的最低点之间的间距小于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诊仪机械手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沿所述立柱的纵向延伸的竖段和沿所述立柱的横向延伸的横段,所述竖段的下端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竖段的上端与所述横段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横段的第二端与所述滚动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脉诊仪机械手指,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段的第二端的下方设置有两个相对的悬臂,所述滚动件可转动地支承于两个所述悬臂之间。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勃杜斌麒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万瑙特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