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仿生结构的分块式翻转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5869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1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仿生结构的分块式翻转椅,包括:靠背板、底板和仿生支腿机构,所述底板的上端面与靠背板的下端面贴合,且底板的下端通过仿生支腿机构与地面接触,所述仿生支腿机构能够调节底板的上下位置、水平位置;将传统的桌椅结合到一起,占地空间小,靠背板与底板贴合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作为高椅使用,靠背板与底板分离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作为一套桌椅使用,转换方便;仿生支腿机构中的大支撑杆和小支撑杆,对底板形成支撑,相比于传统的立柱式支撑腿,仿生支腿机构的支撑稳定性强,通过改变大支撑杆和小支撑杆的倾斜角度,使得底板的位置升高或降低,使用便捷,操作简单,适用于各类人群。

A kind of block type swivel chair with bionic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仿生结构的分块式翻转椅
本技术涉及家具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仿生结构的分块式翻转椅。
技术介绍
椅子是一种日常生活家具,一种有靠背、还有扶手的坐具。古代席地而坐,原没有椅子。据文籍记载,椅子的名称始见于唐代,而椅子的形象则要上溯到汉魏时传入北方的胡床。现有技术中椅子的形状功能均多种多样,但是存在以下弊端:1.椅子在使用时,一般都需要书桌与其配合使用,对于大城市的居民或学生来说,他们的居住面积有限,成套的书桌与椅子占用很大的空间,对于这些人群来说,这类家具不实用;2.现有技术中的椅子,一般为传统的立柱结构,不具备升降功能,而有些通过气压液压升降的椅子,结构较复杂,且使用稳定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仿生结构的分块式翻转椅,包括:靠背板、底板和仿生支腿机构,所述仿生支腿机构能够调节底板的上下位置、水平位置;仿生支腿机构的支撑稳定性强,通过改变大支撑杆和小支撑杆的倾斜角度,使得底板的位置升高或降低,使用便捷,适用于各类人群。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一种具有仿生结构的分块式翻转椅,包括:靠背板、底板和仿生支腿机构,所述底板的上端面与靠背板的下端面贴合,且底板的下端通过仿生支腿机构与地面接触,所述仿生支腿机构能够调节底板的上下位置、水平位置;所述仿生支腿机构包括大支撑杆、小支撑杆和延长机构,大支撑杆上端的一侧通过第一短轴与底板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大支撑杆下端的下侧设有凹形长槽,所述小支撑杆的一端位于凹形长槽内,且小支撑杆的一端被第二短轴贯穿,所述第二短轴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凹形长槽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小支撑杆的另一端延伸至大支撑杆的下方,且小支撑杆另一端的外侧套接有橡胶防滑套,所述橡胶防滑套的下端与地面接触。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延长机构为位于大支撑杆下端正上方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上端与延伸块的下端固定连接,延伸块的一侧与底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柱的下端内设有螺纹孔,螺纹孔的开口朝向为下,且螺纹孔内配合连接有第一承力柱的上端,所述第一承力柱的下端依次穿过大支撑杆下端的圆孔、凹形长槽,且第一承力柱的下端插入小支撑杆一端一侧的卡位槽内。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圆孔贯穿设置在凹形长槽的顶面,且圆孔的直径大于第一承力柱的直径。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仿生支腿机构的数量为四个,四个仿生支腿机构分别对称设置在底板的两侧面。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底板的上端中心处设有一个大插孔,大插孔内插接有第二承力柱的下端,所述第二承力柱的上端插入靠背板中部的中心孔内;所述第二承力柱的上端固定连接中心圆盘的下端,所述中心圆盘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一阻尼凸起的下端,所述第一阻尼凸起的上端为半圆形结构。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底板的上端设有至少八个小插孔,所述小插孔内插接有第三承力柱的下端,所述第三承力柱的上端插入靠背板的阵列孔内;所述第三承力柱的上端固定连接小圆盘的下端,所述小圆盘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二阻尼凸起的下端,所述第二阻尼凸起的上端为半圆形结构。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小插孔、阵列孔分别贯穿设置在底板、靠背板内,且小插孔、阵列孔分别沿大插孔、中心孔环形阵列设置。本技术的一种具有仿生结构的分块式翻转椅,具备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一种具有仿生结构的分块式翻转椅,将传统的桌椅结合到一起,占地空间小,靠背板与底板贴合时,本技术能够作为高椅使用,靠背板与底板分离时,本技术能够作为一套桌椅使用,转换方便,实用性强。2.本技术的一种具有仿生结构的分块式翻转椅,仿生支腿机构中的大支撑杆和小支撑杆,对底板形成支撑,相比于传统的立柱式支撑腿,仿生支腿机构的支撑稳定性强,通过改变大支撑杆和小支撑杆的倾斜角度,使得底板的位置升高或降低,使用便捷,操作简单,适用于各类人群。3.本技术的一种具有仿生结构的分块式翻转椅,当靠背板与底板分离,本技术作为一套桌椅使用时,设置的仿生支腿机构能够调节底板的水平位置,使得底板(此时作为桌面)向一侧倾斜,方便使用者看书或使用电脑,功能性强,利于广泛推广使用。4.本技术的一种具有仿生结构的分块式翻转椅,当靠背板与底板贴合,本技术作为高椅使用时,第一承力柱、第二承力柱的下端分别插入大插孔、小插孔内,使得靠背板的水平位置锁定,靠背板不会相对于底板会产生任何歪斜;当靠背板与底板分离,本技术作为一套桌椅使用,第一承力柱、第二承力柱的下端与底面贴合,使得第一承力柱、第二承力柱的上端向上移动,第一阻尼凸起和第二阻尼凸起对软性坐垫形成挤压,提高了软性坐垫的使用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正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调高后的侧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靠背板与底板结构分离使用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大支撑杆与小支撑杆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靠背板结构俯面示意图。图中:靠背板1、底板2、大支撑杆3、小支撑杆4、橡胶防滑套41、第一短轴5、第二短轴51、凹形长槽6、导向柱7、第一承力柱8、圆孔9、卡位槽10、软性坐垫11、第二承力柱12、中心孔13、第一阻尼凸起14、第二阻尼凸起141、阵列孔15。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仿生结构的分块式翻转椅,包括:靠背板1、底板2和仿生支腿机构,底板2的上端面与靠背板1的下端面贴合,且底板2的下端通过仿生支腿机构与地面接触,仿生支腿机构能够调节底板2的上下位置、水平位置,将传统的桌椅结合到一起,占地空间小,靠背板1与底板2贴合时,本技术能够作为高椅使用,靠背板1与底板2分离时,本技术能够作为一套桌椅使用,转换方便,实用性强;具体请参阅图1、2和5,仿生支腿机构包括大支撑杆3、小支撑杆4和延长机构,大支撑杆3上端的一侧通过第一短轴5与底板2的一侧面固定连接,大支撑杆3下端的下侧设有凹形长槽6,小支撑杆4的一端位于凹形长槽6内,且小支撑杆4的一端被第二短轴51贯穿,第二短轴51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凹形长槽6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小支撑杆4的另一端延伸至大支撑杆3的下方,且小支撑杆4另一端的外侧套接有橡胶防滑套41,橡胶防滑套41的下端与地面接触,仿生支腿机构的数量为四个,四个仿生支腿机构分别对称设置在底板2的两侧面,仿生支腿机构中的大支撑杆3和小支撑杆4,对底板2形成支撑,相比于传统的立柱式支撑腿,仿生支腿机构的支撑稳定性强,通过改变大支撑杆3和小支撑杆4的倾斜角度,使得底板2的位置升高或降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仿生结构的分块式翻转椅,其特征在于:包括:/n靠背板(1)、底板(2)和仿生支腿机构,所述底板(2)的上端面与靠背板(1)的下端面贴合,且底板(2)的下端通过仿生支腿机构与地面接触,所述仿生支腿机构能够调节底板(2)的上下位置、水平位置;/n所述仿生支腿机构包括大支撑杆(3)、小支撑杆(4)和延长机构,大支撑杆(3)上端的一侧通过第一短轴(5)与底板(2)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大支撑杆(3)下端的下侧设有凹形长槽(6),所述小支撑杆(4)的一端位于凹形长槽(6)内,且小支撑杆(4)的一端被第二短轴(51)贯穿,所述第二短轴(51)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凹形长槽(6)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小支撑杆(4)的另一端延伸至大支撑杆(3)的下方,且小支撑杆(4)另一端的外侧套接有橡胶防滑套(41),所述橡胶防滑套(41)的下端与地面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仿生结构的分块式翻转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靠背板(1)、底板(2)和仿生支腿机构,所述底板(2)的上端面与靠背板(1)的下端面贴合,且底板(2)的下端通过仿生支腿机构与地面接触,所述仿生支腿机构能够调节底板(2)的上下位置、水平位置;
所述仿生支腿机构包括大支撑杆(3)、小支撑杆(4)和延长机构,大支撑杆(3)上端的一侧通过第一短轴(5)与底板(2)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大支撑杆(3)下端的下侧设有凹形长槽(6),所述小支撑杆(4)的一端位于凹形长槽(6)内,且小支撑杆(4)的一端被第二短轴(51)贯穿,所述第二短轴(51)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凹形长槽(6)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小支撑杆(4)的另一端延伸至大支撑杆(3)的下方,且小支撑杆(4)另一端的外侧套接有橡胶防滑套(41),所述橡胶防滑套(41)的下端与地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仿生结构的分块式翻转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机构为位于大支撑杆(3)下端正上方的导向柱(7),所述导向柱(7)的上端与延伸块的下端固定连接,延伸块的一侧与底板(2)的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导向柱(7)的下端内设有螺纹孔,螺纹孔的开口朝向为下,且螺纹孔内配合连接有第一承力柱(8)的上端,所述第一承力柱(8)的下端依次穿过大支撑杆(3)下端的圆孔(9)、凹形长槽(6),且第一承力柱(8)的下端插入小支撑杆(4)一端一侧的卡位槽(10)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红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