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可食用菌类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05676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5:58
用于按照栽培周期进行栽培在商业场所上栽培可食用菌类的方法,其相继包括一次或多次准备阶段和一次或多次采收阶段,和其中所述场所至少包括栽培室的套组(4),其中该套组(4)包括第一栽培室(1)、第二栽培室(2)和第三栽培室(3),并且通过将所述栽培从第一栽培室(1)移至第二栽培室(2)且然后移至第三栽培室(3)而将所述栽培周期分配在这至少三个栽培室(1,2,3)上,至少一次准备阶段在第一栽培室(1)中进行,至少一次采收阶段在第二栽培室中进行,至少一次采收阶段在第三栽培室(3)中进行。

Methods of cultivating edible fung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栽培可食用菌类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商业(工业)场所上栽培可食用菌类比如蘑菇的方法,其相继包括一次或多次准备阶段和一次或多次采收(收获)阶段,其中栽培根据栽培周期进行,和其中所述场所至少包括栽培室的套组,其中该套组包括第一栽培室和第二栽培室,并且所述栽培周期通过将栽培从第一栽培室移至第二栽培室而分配在所述至少的两个栽培室上,至少一次准备阶段在第一栽培室中进行,其中至少一次采收在第二栽培室进行。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商业场所,其配置成使得这样的方法能够实施。可食用菌类的栽培,更特别是蘑菇的栽培,根据特定的栽培周期进行。因此,该栽培周期包括一次或多次准备阶段和一次或多次采收阶段。目前在大多数商业场所中,栽培始于覆盖有覆土层的定殖基质。定殖基质是已经移植有菌类菌丝体、特别地蘑菇菌丝体(蘑菇菌柱)的基质,在此情况中一直允许菌丝体(部分地)定殖所述基质。为了开始栽培,将该定殖基质置于栽培室中并且在该基质上面铺放覆土层。这就是准备阶段的开始,准备阶段在采收蘑菇之前是必须的。在该情况中,准备阶段包括菌丝体生长/菌丝体阶段和芽体(出芽,bud)阶段。在菌丝体阶段期间,菌丝体由定殖基质生长并且穿过覆土。随后,由菌丝体形成芽体。这是芽体阶段。所述的菌丝体阶段和出芽阶段加起来持续约14天。公司也可选择在相同的场所实施产生定殖基质的所述阶段。于是,这些阶段也可称作准备阶段。采收阶段是在采收蘑菇的时期。采收也称作术语‘采摘’。采摘可手工(人工)进行,但也可通过采剪蘑菇的机器进行。通常,想要新鲜出售的蘑菇通过手工采摘,因为手工采摘确保良好而可见的品质。想要罐装和冷藏的蘑菇通常在品质上较差并且通常通过机器采摘。在出芽阶段之后,采收阶段开始。在蘑菇的传统栽培的情况中,这些采收阶段始于第一次采收,其也称作第一次菇潮(flush)。在第一次菇潮期间,采摘进行3至6天的时期,在这之后采摘中止几天。然后,开始第二次采收(第二次菇潮)。在该第二次采收期间,采摘进行平均2至5天。如果需要,可能需要第三次采收(第三次菇潮)。第四次采收(第四次菇潮)也是可能的。在该情况中,这些菇潮每次持续约1周,所述菇潮均为采摘、直到采摘可恢复的等待和按需的对栽培的处理(比如喷洒水)的组合。第一次菇潮的产量通常大于第二次菇潮的产量。第二次菇潮的产量大于第三菇潮等的产量。通常来说,每次菇潮的品质也会劣化。在使用两个栽培室的已知方法的情况下,存在进行菌丝体阶段和出芽阶段的第一栽培室,和实施一次或多次采收阶段的第二栽培室。例如,在第一栽培室中,多个床层例如彼此堆叠在上面,并且向这些床填充定殖基质和覆土。菌丝体阶段和出芽阶段在两周内进行,在此期间将定殖基质和覆土放置在第一栽培室的床中。随后,将所述栽培例如通过牵引装置移至第二栽培室。在第二栽培室中,所述床布置成一层或两层(或更多层)。此处的优点在于:通过在第一栽培室中堆叠床,可准确地调节气候,产生最佳的菌丝体阶段和出芽阶段。另外,只需要较小的基底表面积。由于在第一栽培室中不进行采摘,所述床可非常紧密地放置在一起。如果在第二栽培室中的床堆叠成一层或两层,就可以容易地通过手工采摘蘑菇。如果需要,被采摘的蘑菇的进一步加工可(部分地)被机械化。见于部分PPOPublication,No.588,2003年12月1日,第29-35页,XP002776727的PraktijkonderzoekPlant和OmgevingB.V.的标题为“OntwerpenvanconceptenvooragrarischeproductieinhetkadervaneenAgro-EcoParkinHorstaandeMaas”[“DesignsforintegratedconceptsforagriculturalproductioninanAgro-EcoParkinHorstaandeMaas”]的公开物特别地描述了使用板条箱的蘑菇栽培方法。在该情况中,采收阶段在不同于之前阶段的栽培室中进行。在许多情况中,为了优化这两个栽培室之间的轮转,实施仅两次采收阶段/菇潮。在该情况中,栽培仅在第二栽培室中停留两周,其结果是,栽培在第一栽培室和第二栽培室中停留大约相同的时长并且在所述栽培室之间的轮转是最佳的。因此,在所述栽培室已经被清空之后,可再次将该栽培室用另外的蘑菇栽培快速地填充。于是,对于每两个栽培室而言,每年可生长最高达26次栽培(52周除以2)。此处的缺点在于如下事实:所述栽培和由此的具有覆土的基质在第二次菇潮之后被丢弃,尽管该基质还没有被耗尽。理论上来说,可在第二栽培室中实施第三菇潮,但是那样的话,在栽培室之间的轮转就不再会是最佳的。还有,实施第三菇潮会提高疾病的风险。其原因在于在一个栽培室中栽培的停留时长会延长,给疾病足够的时间繁殖/显露。如果进行3次菇潮,则在第二栽培室中引入另一次栽培之前,必须在采收之后通过蒸汽对第二栽培室消毒(杀菌)。由于第三菇潮的产量和品质是低的,第三菇潮的额外产量没有盖住(overweight)上述缺点。因此,从经济角度来看,在两次菇潮之后丢弃未耗尽的基质是更具吸引力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优化菌类的栽培、和更特别地蘑菇的栽培,并使每次采收的产量最大化。该目的通过提供在商业场所上栽培可食用菌类比如蘑菇的方法达成,该方法相继地包括一次或多次准备阶段和一次或多次采收阶段,其中栽培根据栽培周期进行,并且其中所述场所至少包括栽培室的套组,其中该套组包括第一栽培室和第二栽培室并且所述栽培周期通过将栽培从至少一次准备阶段在其中进行的第一栽培室移至第二栽培室而分配在所述至少的两个栽培室上,其中至少一次采收在第二栽培室进行,其中所述栽培室的套组至少包括第三栽培室并且所述栽培周期包括至少两次采收阶段,其中所述栽培周期通过将栽培从第二栽培室移至第三栽培室而分配在栽培室的套组的所述至少3个栽培室上,和其中至少一次采收在第三栽培室中进行。通过此处将栽培周期分配在至少三个栽培室上,可在此更好地优化在栽培室之间的轮转。通过在第二栽培室中采收还有在第三栽培室中采收,这样的话,采摘时间可延长,而其不会负面地影响栽培室之间的轮转。如果通过基质栽培进行栽培,这意味着本专利技术的单位量的定殖基质的产量可高于其中每次栽培仅使用两个栽培室的基质栽培的现有方法。在此,产量的提高不意味着时间的损失。例如,如果使用3个栽培室栽培蘑菇,第一栽培室可用于进行总共花费两周的菌丝体阶段和出芽阶段,可在第二栽培室中实施每周2次的菇潮,并且可在第三栽培室中实施每周一次或可能2次的菇潮。在该情况中,一次或两次额外的菇潮是可能的,而不损害在第一栽培室和第二栽培室的轮转。通过将采收分配在两个栽培室上,采收时间可延长,而不提高疾病的风险且不使保健风险增大。此外,对第三栽培室的投资可以是相对低的,因为对于较晚的采收阶段的要求是较少的。由于相继的采收阶段的产量和品质总是下降的,对于该第三栽培室的最佳气候控制是较不重要的或不重要的。由于在第三栽培室中的至少一次采收的产量和品质低于第二栽培室的至少一次采收的产量和品质,另外可例如在第三栽培室中选择仅通过机器进行采摘。其结果,可压缩额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在商业场所上栽培可食用菌类比如蘑菇的方法,其相继地包括一次或多次准备阶段和一次或多次采收阶段,其中栽培根据栽培周期进行,和其中所述场所至少包括栽培室的套组(4),其中该套组(4)包括第一栽培室(1)和第二栽培室(2),并且所述栽培周期通过将栽培从第一栽培室(1)移至第二栽培室(2)而分配在这至少两个栽培室(1,2)上,至少一次准备阶段在第一栽培室(1)中进行,其中至少一次采收阶段在第二栽培室中进行,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栽培室的套组(4)至少包括第三栽培室(3)并且所述栽培周期包括至少两次采收阶段,其中所述栽培周期通过将所述栽培从第二栽培室(2)移至第三栽培室(3)而分配在栽培室的套组(4)的所述至少3个栽培室(1,2,3)上,和其中至少一次采收阶段在第三栽培室(3)中进行。/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405 BE BE-2017/52391.在商业场所上栽培可食用菌类比如蘑菇的方法,其相继地包括一次或多次准备阶段和一次或多次采收阶段,其中栽培根据栽培周期进行,和其中所述场所至少包括栽培室的套组(4),其中该套组(4)包括第一栽培室(1)和第二栽培室(2),并且所述栽培周期通过将栽培从第一栽培室(1)移至第二栽培室(2)而分配在这至少两个栽培室(1,2)上,至少一次准备阶段在第一栽培室(1)中进行,其中至少一次采收阶段在第二栽培室中进行,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栽培室的套组(4)至少包括第三栽培室(3)并且所述栽培周期包括至少两次采收阶段,其中所述栽培周期通过将所述栽培从第二栽培室(2)移至第三栽培室(3)而分配在栽培室的套组(4)的所述至少3个栽培室(1,2,3)上,和其中至少一次采收阶段在第三栽培室(3)中进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在基质上进行,并且所述基质当栽培在两个所述栽培室(1,2,3)之间移动时一同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栽培室(1,2,3)包括床(5)且所述基质布置在床(5)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一个或多个所述栽培室(1,2,3)中,两层或更多层床(5)一个接另一个地布置在上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栽培室(1)中,多层床(5)放置成一个在另一个的上方,并且在第二栽培室(2)中,床(5)放置成仅一层。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三栽培室(3)中,多层床(5)布置成一个在另一个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垫用于所述栽培,并且所述基质布置在所述垫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将所述栽培在两个所述栽培室(1,2,3)之间移动时,所述垫和所述基质一起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栽培室(1,2,3)包括一个或多个垫,并且当基质在所述栽培室(1,2)和另外的所述栽培室(2,3)之间移动时,将位于前面的栽培室(1,2)的垫上的基质放置在另外的栽培室(2,3)的垫上。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室的套组(4)的所述至少三个栽培室(1,2,3)彼此几乎成直线,以由此优化所述栽培在这所述三个栽培室(1,2,3)之间的位移。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栽培在第一栽培室(1)中所花费的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皮埃尔德尔贝克保罗德尔贝克
申请(专利权)人:德尔福特公司PD咨询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比利时;B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