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数据中心系统用阻燃型高速数据电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052835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5G数据中心系统用阻燃型高速数据电缆,包括电缆线芯,电缆线对,内屏蔽线,内屏蔽层,内护层,外屏蔽层和外护层,所述电缆线芯包括内导体和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覆在内导体表面,所述电缆线对包括两个电缆线芯和导流线,两个所述电缆线芯平铺连接,且所述电缆线芯连接处的正上方铺设有导流线,所述内屏蔽线包括电缆线对、内屏蔽层和绕包带,所述电缆线对外侧设有内屏蔽层,所述内屏蔽层外侧设有绕包带,所述内屏蔽线每四个为一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降低线芯介电常数,满足信号传输低衰减要求,提高线芯传输速率,在达到同样传输性能条件下,减小线芯外径尺寸,大量节省绝缘材料,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5G数据中心系统用阻燃型高速数据电缆
本技术涉及第五代移动通信
,尤其涉及5G数据中心系统用阻燃型高速数据电缆。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全球用户对移动数据的需求日益暴涨,预计到2021年,全球将正式进入5G时代。5G网络的总体转变趋势是移动射频设备更为靠近终端用户,以提高覆盖面,加快数据传播速度。由于传统宏基站的建设限制,提高覆盖面的解决方案就是部署更多的小型基站,因此5G的到来会真正带动小基站爆发性增长,国内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2017中规定对于承担数据业务的水平子系统应采用6A类及以上对绞电缆,同时对于机房内阻燃等级提出了要求,数字通信电缆作为基站内部的重要组成部分,5G网络对数字通信电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宽频带、低衰减、高抗干扰性以及高阻燃性等方面,如何强化设计、改进工艺,开发出更好地满足5G的技术需求的数字通信电缆,是摆在电缆提供商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门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5G数据中心系统用阻燃型高速数据电缆。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设计5G数据中心系统用阻燃型高速数据电缆,包括电缆线芯,电缆线对,内屏蔽线,内屏蔽层,内护层,外屏蔽层和外护层,所述电缆线芯包括内导体和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覆在内导体表面,所述电缆线对包括两个电缆线芯和导流线,两个所述电缆线芯平铺连接,且所述电缆线芯连接处的正上方铺设有导流线,所述内屏蔽线包括电缆线对、内屏蔽层和绕包带,所述电缆线对外侧设有内屏蔽层,所述内屏蔽层外侧设有绕包带,所述内屏蔽线每四个为一组,每一组所述内屏蔽线外侧设有内护层,所述内护层外侧设有外屏蔽层,所述外屏蔽层外侧设有外护层。优选的,所述内导体采用纯度为99.999%镀银无氧铜导体。优选的,所述绝缘层是通过三层共挤方式在内导体表面挤包一层物理发泡聚全氟乙丙烯层。优选的,所述导流线是多股镀锡铜丝绞合体。优选的,所述内屏蔽层采用将每个信号线对分别纵包铝箔层,在生产时采用“同步生产法”完成成缆工序与内护层工序,即成缆工序与内护层工序一同完成,通过制作特殊模具使屏蔽线组并列成一字形挤包内护层。优选的,所述绕包带分采用四种不同颜色绕包于内屏蔽层表面。优选的,所述外屏蔽层使用厚度为70um蓝面导电铝箔360度包覆于内护层表面,形成第一层屏蔽体,同时使用密度90%以上镀锡铜编织网360度包覆于第一层屏蔽体外面,形成第二层屏蔽体。本技术提出的5G数据中心系统用阻燃型高速数据电缆,有益效果在于:1、生产成本下降50%;2、低频及高频传输衰减小;3、高阻燃性;4、燃烧时无烟气毒性和滴落物产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5G数据中心系统用阻燃型高速数据电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内导体1、绝缘层2、导流线3、内屏蔽层4、绕包带5、内护层6、外屏蔽层7、外护层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5G数据中心系统用阻燃型高速数据电缆,包括电缆线芯,电缆线对,内屏蔽线,内屏蔽层4,内护层6,外屏蔽层7和外护层8,电缆线芯包括内导体1和绝缘层2,内导体1采用纯度为99.999%镀银无氧铜导体,绝缘层2包覆在内导体1表面,绝缘层2是通过三层共挤方式在内导体表面挤包一层物理发泡聚全氟乙丙烯层,该绝缘材料耐高温,发泡状绝缘层介电常数小且性能稳定,电缆线对包括两个电缆线芯和导流线3,导流线3使多股镀锡铜丝绞合体,两个电缆线芯平铺连接,且电缆线芯连接处的正上方铺设有导流线3,内屏蔽线包括电缆线对、内屏蔽层4和绕包带5,内屏蔽层4采用将每个信号线对分别纵包铝箔层,在生产时采用“同步生产法”完成成缆工序与内护层工序,即成缆工序与内护层工序一同完成,通过制作特殊模具使屏蔽线组并列成一字形挤包内护层,电缆线对外侧设有内屏蔽层4,内屏蔽层4外侧设有绕包带5,绕包带5分采用四种不同颜色绕包于内屏蔽层4表面,内屏蔽线每四个为一组,每一组内屏蔽线外侧设有内护层6,此结构有利于焊接于终端设备上面,将干扰电磁杂波信号导入大地,减少干扰,内护层6外侧设有外屏蔽层7,外屏蔽层7外侧设有外护层8,外屏蔽层7使用厚度为70um蓝面导电铝箔360度包覆于内护层6表面,形成第一层屏蔽体,同时使用密度90%以上镀锡铜编织网360度包覆于第一层屏蔽体外面,形成第二层屏蔽体。本技术在线芯结构上面使用物理发泡聚全氟乙丙烯绝缘层2,以此结构来降低线芯介电常数,满足信号传输低衰减要求,提高线芯传输速率,在达到同样传输性能条件下,减小线芯外径尺寸,大量节省绝缘材料,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传统的高阻燃型CMP级数据线缆采用实芯聚全氟乙丙烯绝缘,传输速率在65份,本技术线缆使用物理发泡绝缘,其发泡达到50份,传输速率在80份,绝缘材料使用量为实芯聚全氟乙丙烯材料使用量的50份,在频率25GMHz时测试其最大衰减值小于79dB/100m,近端串扰最小值为30dB,在频1KHz工作电容≤5.6pF/100m,介电强度AC,15KV,5min不击穿。绝缘电阻≥5000MΩ.km,同时绝缘层2表面挤包一层聚烯烃外皮层,使其线对结构更稳定,差分阻抗在上升沿时间内满足100±15Ω。传统的传输带宽500MHz局域网用数据线缆在线对上面通过设计不同的节距,通过线对节距差平衡原理来降低各线对之间的信号相互干扰性,本技术线缆为提升电磁兼容性在屏蔽结构上面采取内屏蔽层4与外屏蔽层7相结合的形式,即每对信号线对不需进对绞,即无节距线对,此结构满足线对延时差相等,同时单独加导流线3与内屏蔽层4接触,此结构具备良好的电磁兼容性。另外为确保缆芯稳定可靠,降低生产成本,在制造方法上面使用“同步生产法”完成,即四对信号屏蔽线对完成后在内护层6挤出时通过特制模具直接完成内护套的挤出,以形成内护层6结构,该材料具备极强的阻燃性及环保性功能。即金属带与金属网相结合的屏蔽体,此功能为满足高低频段的抗干扰能力。外护层8材料使用聚全氟乙丙烯材料满足高阻燃性要求。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5G数据中心系统用阻燃型高速数据电缆,包括电缆线芯,电缆线对,内屏蔽线,内屏蔽层(4),内护层(6),外屏蔽层(7)和外护层(8),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线芯包括内导体(1)和绝缘层(2),所述绝缘层(2)包覆在内导体(1)表面,所述电缆线对包括两个电缆线芯和导流线(3),两个所述电缆线芯平铺连接,且所述电缆线芯连接处的正上方铺设有导流线(3),所述内屏蔽线包括电缆线对、内屏蔽层(4)和绕包带(5),所述电缆线对外侧设有内屏蔽层(4),所述内屏蔽层(4)外侧设有绕包带(5),所述内屏蔽线每四个为一组,每一组所述内屏蔽线外侧设有内护层(6),所述内护层(6)外侧设有外屏蔽层(7),所述外屏蔽层(7)外侧设有外护层(8)。/n

【技术特征摘要】
1.5G数据中心系统用阻燃型高速数据电缆,包括电缆线芯,电缆线对,内屏蔽线,内屏蔽层(4),内护层(6),外屏蔽层(7)和外护层(8),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线芯包括内导体(1)和绝缘层(2),所述绝缘层(2)包覆在内导体(1)表面,所述电缆线对包括两个电缆线芯和导流线(3),两个所述电缆线芯平铺连接,且所述电缆线芯连接处的正上方铺设有导流线(3),所述内屏蔽线包括电缆线对、内屏蔽层(4)和绕包带(5),所述电缆线对外侧设有内屏蔽层(4),所述内屏蔽层(4)外侧设有绕包带(5),所述内屏蔽线每四个为一组,每一组所述内屏蔽线外侧设有内护层(6),所述内护层(6)外侧设有外屏蔽层(7),所述外屏蔽层(7)外侧设有外护层(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5G数据中心系统用阻燃型高速数据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体(1)采用纯度为99.999%镀银无氧铜导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5G数据中心系统用阻燃型高速数据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2)是通过三层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代兵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宇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