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高压油缓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4693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缓冲器技术领域的一种中高压油缓冲器,包括油杯,油杯主体为顶端开口的圆柱状筒体,油杯的内腔设置有导向杆,导向杆的上端通过螺栓固定套接有导向杆头,导向杆的外侧套设有弹簧,导向杆位于油杯内腔一端中部套设有蓄油套,蓄油套的外壁套设有蓄油海绵,蓄油套的顶部抵接设置有油封,油封的内外圈分别与导向杆的外壁和油杯的内腔密封接触,油封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密封盖的顶部通过大号卡簧与油杯的内腔保持轴向限位,导向杆的下端具有台阶轴结构,台阶轴结构的台阶面与蓄油套底部相平齐,台阶轴结构的外壁上下依次套设有限位套和活塞和小号卡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拆装调节的中高压油缓冲器。

A medium and high pressure oil buff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高压油缓冲器
本技术涉及缓冲器
,具体为一种中高压油缓冲器。
技术介绍
油压缓冲器的作用是在自动化机械作业中可减少震动及噪音,将移动中物体所产生之动能转换为热能并释放于大气中,在动作中将物体平衡有效的停止。在自动化机械作业中可减少震动及噪音,将移动中物体所产生之动能转换为热能并释放于大气中,在动作中将物体平衡有效的停止;使机械提高效率增加产能,使机器寿命延长降低维修成本,使机械动作稳定维修产品品质,使机器的操作更安全避免意外,提高人员效率,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断路器缓冲器的作用是吸收合闸或分闸接近终了时的剩余动能,使可动部分从高速运动状态很快地变为静止状态。常用的缓冲器有油缓冲器、弹簧缓冲器、橡胶垫缓冲器和油或气的同轴缓冲装置,其中,油缓冲器原理为它将动能转变为热能吸收掉,从而达到缓冲的作用。现有油缓冲器的设计通常是根据断路器结构通过底座直接固定在壳体上,不同断路器的触头压力不一,尤其是中高压断路器,对于分闸速度、反弹、过冲等特性参数要求更高,此时需要拆卸油缓冲调整高度、行程等,而对于以油缓冲器作为支撑点的断路器结构,油缓冲器的要求更为苛刻,操作麻烦、生产效率低、调试时间长。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中高压油缓冲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高压油缓冲器,以解决上述现有断路器因分闸速度、反弹、过冲等特性参数不符合要求时,油缓冲器需要拆卸后调整高度、行程等,造成调试时间过长、效率低下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高压油缓冲器,包括油杯,所述油杯为顶端开口的圆柱状筒体,所述油杯的内腔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上端向上延伸出油杯的内腔,并通过螺栓固定套接有导向杆头,所述导向杆的外侧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抵接于导向杆头的底部台阶槽和油杯的外壁上端台阶槽之间,所述导向杆位于油杯内腔一端中部套设有蓄油套,所述蓄油套的底部边沿与油杯的内侧壁中部台阶面抵接保持轴向限位,所述蓄油套的外壁套设有蓄油海绵,所述蓄油套的顶部抵接设置有油封,所述油封的内外圈分别与导向杆的外壁和油杯的内腔密封接触,所述油封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顶部通过大号卡簧与油杯的内腔保持轴向限位,所述导向杆的下端具有台阶轴结构,所述台阶轴结构的台阶面与蓄油套底部相平齐,所述台阶轴结构的外壁上下依次套设有限位套和活塞,所述活塞的底部设置有小号卡簧。优选的,所述蓄油套为工字形套筒结构,所述蓄油海绵位于工字形套筒结构的两端面之间,所述工字形套筒结构的下端面上沿圆周均匀开设有过油孔。优选的,所述活塞的上呈圆周阵列状开设有回油孔,所述回油孔的阵列轨迹圆直径小于限位套的直径。优选的,所述限位套与小号卡簧之间的间距大于活塞的厚度。优选的,所述油杯的封闭内腔中填充有缓冲油。优选的,所述油杯的外壁为外螺纹结构,所述油杯的外壁通过外螺纹结构螺接有两组安装螺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专利通过调节油缓冲器的油杯与双螺母的螺接配合关系来达到导向杆与断路器机构的距离要求,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减少了断路器的调试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本技术对不同真空灭弧室均可使用,可便于调节断路器的分闸速度、合闸速度、合闸弹跳、反弹值等特性参数到合格范围内,具有良好的通用兼容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安装状态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油杯,2-密封盖,3-导向杆,4-弹簧,5-活塞,51-回油孔,6-蓄油海绵,7-蓄油套,71-过油孔,8-油封,9-限位套,10-缓冲油,11-安装螺母,12-导向杆头,13-螺栓,14-大号卡簧,15-小号卡簧,16-安装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中高压油缓冲器,包括油杯1,油杯1为顶端开口的圆柱状筒体,油杯1的内腔设置有导向杆3,导向杆3的上端向上延伸出油杯1的内腔,并通过螺栓13固定套接有导向杆头12,导向杆3的外侧套设有弹簧4,弹簧4的上下两端分别抵接于导向杆头12的底部台阶槽和油杯1的外壁上端台阶槽之间,导向杆3位于油杯1内腔一端中部套设有蓄油套7,蓄油套7的底部边沿与油杯1的内侧壁中部台阶面抵接保持轴向限位,蓄油套7的外壁套设有蓄油海绵6,蓄油套7的顶部抵接设置有油封8,油封8的内外圈分别与导向杆3的外壁和油杯1的内腔密封接触,油封8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2,密封盖2的顶部通过大号卡簧14与油杯1的内腔保持轴向限位,导向杆3的下端具有台阶轴结构,台阶轴结构的台阶面与蓄油套7底部相平齐,台阶轴结构的外壁上下依次套设有限位套9和活塞5,活塞5的底部设置有小号卡簧15;其中,蓄油套7为工字形套筒结构,蓄油海绵6位于工字形套筒结构的两端面之间,工字形套筒结构的下端面上沿圆周均匀开设有过油孔71,便于装置下压时缓冲油10进入蓄油海绵6;活塞5的上呈圆周阵列状开设有回油孔51,起到回油作用,回油孔51的阵列轨迹圆直径小于限位套9的直径,限位套9与小号卡簧15之间的间距大于活塞5的厚度,便于装置下压时,通过限位套9将回油孔51封闭;油杯1的封闭内腔中填充有缓冲油10;油杯1的外壁为外螺纹结构,油杯1的外壁通过外螺纹结构螺接有两组安装螺母11便于装置拆装和调节。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本技术为一种中高压油缓冲器,对导向杆头12施加压力,使其压缩弹簧,并推动限位套9和活塞5向储油空间移动,此过程中活塞5与限位套9贴合,回油孔51被限位套9封闭,缓冲油10通过活塞5与油杯1之间的间隙流入蓄油空间,并通过蓄油套7上的过油孔71进入蓄油海绵6中,起到了缓冲作用;导向杆3上施加的压力消失后,弹簧4恢复原状,并推动导向杆3、限位套9及活塞5向蓄油空间移动,活塞5因自身重力与限位套9分离,回油孔51与限位套9分离导通,移动过程中蓄油空间内的缓冲油10通过活塞5和油杯1之间的间隙、导向杆3和油杯1之间的间隙和回油孔51流向储油空间,实现自动复位;油杯1外壁上设有外螺纹,通过安装螺母11将油杯1固定在安装板16上,断路器油缓冲器调试时不用将油缓冲器从断路器安装板取下,通过旋拧安装螺母11可调节油缓冲器导向杆3与断路器机构的距离;另外由于装置通过油杯1外螺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高压油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杯(1),所述油杯(1)为顶端开口的圆柱状筒体,所述油杯(1)的内腔设置有导向杆(3),所述导向杆(3)的上端向上延伸出油杯(1)的内腔,并通过螺栓(13)固定套接有导向杆头(12),所述导向杆(3)的外侧套设有弹簧(4),所述弹簧(4)的上下两端分别抵接于导向杆头(12)的底部台阶槽和油杯(1)的外壁上端台阶槽之间,所述导向杆(3)位于油杯(1)内腔一端中部套设有蓄油套(7),所述蓄油套(7)的底部边沿与油杯(1)的内侧壁中部台阶面抵接保持轴向限位,所述蓄油套(7)的外壁套设有蓄油海绵(6),所述蓄油套(7)的顶部抵接设置有油封(8),所述油封(8)的内外圈分别与导向杆(3)的外壁和油杯(1)的内腔密封接触,所述油封(8)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2),所述密封盖(2)的顶部通过大号卡簧(14)与油杯(1)的内腔保持轴向限位,所述导向杆(3)的下端具有台阶轴结构,所述台阶轴结构的台阶面与蓄油套(7)底部相平齐,所述台阶轴结构的外壁上下依次套设有限位套(9)和活塞(5),所述活塞(5)的底部设置有小号卡簧(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高压油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杯(1),所述油杯(1)为顶端开口的圆柱状筒体,所述油杯(1)的内腔设置有导向杆(3),所述导向杆(3)的上端向上延伸出油杯(1)的内腔,并通过螺栓(13)固定套接有导向杆头(12),所述导向杆(3)的外侧套设有弹簧(4),所述弹簧(4)的上下两端分别抵接于导向杆头(12)的底部台阶槽和油杯(1)的外壁上端台阶槽之间,所述导向杆(3)位于油杯(1)内腔一端中部套设有蓄油套(7),所述蓄油套(7)的底部边沿与油杯(1)的内侧壁中部台阶面抵接保持轴向限位,所述蓄油套(7)的外壁套设有蓄油海绵(6),所述蓄油套(7)的顶部抵接设置有油封(8),所述油封(8)的内外圈分别与导向杆(3)的外壁和油杯(1)的内腔密封接触,所述油封(8)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2),所述密封盖(2)的顶部通过大号卡簧(14)与油杯(1)的内腔保持轴向限位,所述导向杆(3)的下端具有台阶轴结构,所述台阶轴结构的台阶面与蓄油套(7)底部相平齐,所述台阶轴结构的外壁上下依次套设有限位套(9)和活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昌炳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凯中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