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橡胶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4691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震橡胶垫,包括自上而下同轴布设的顶部减震体、中间减震体和底部减震体;顶部减震体包括第一减震套和第二减震套,第一减震套的套体中形成有连通于外部的第一减震孔,第一减震套的轴向形成有通孔,通孔中同轴设置有第二减震套,中间减震体包括第三减震套和固设于第三减震套外壁上的橡胶减震环,第一减震套和第二减震套均固设于第三减震套的顶端,并与第三减震套同轴设置,底部减震体包括二橡胶板和固设于二橡胶板之间的第四减震套,一橡胶板压抵于第三减震套的底端,第四减震套内部同轴安装有压抵于橡胶板的蝶形弹簧,第四减震套与第三减震套同轴布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减震橡胶垫具有较好的缓冲减震性能。

A damping rubber p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橡胶垫
本技术涉及减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震橡胶垫。
技术介绍
公告号为CN208216194U、授权公告日2018年12月11日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橡胶垫”,包括减震层、橡胶本体层、拉伸层、聚乙烯复合层和加强层,减震层包括第一减震层和第二减震层,第一减震层内设有纵横排列的条形气囊,气囊的周围填充发泡橡胶,第二减震层包括两层平铺的钢丝网,钢丝网之间固定设置纵向伸缩的弹簧,橡胶本体层包括弹性橡胶层和耐磨阻燃层组成,弹性橡胶层由弹性基板、弹性橡胶垫板和海绵垫组成,双减震层设计可以有效的阻挡地面所受冲击,减震降噪,有效的对运动中的人进行保护。上述橡胶垫的减震效果有限,不适用于减震要求高的使用场合。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情况,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震性能较好的减震橡胶垫。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橡胶垫,包括:顶部减震体,包括第一减震套和第二减震套,所述第一减震套的套体中形成有连通于外部的第一减震孔,所述第一减震套上形成有通孔,所述通孔中同轴设置有第二减震套,所述第二减震套的外径小于所述通孔的孔径;中间减震体,包括第三减震套和固设于所述第三减震套外壁上的橡胶减震环,所述第一减震套和第二减震套均固设于所述第三减震套的顶端,并与所述第三减震套同轴设置;以及底部减震体,包括二橡胶板和固设于二所述橡胶板之间的第四减震套,一所述橡胶板压抵于所述第三减震套的底端,所述第四减震套内部同轴安装有压抵于所述橡胶板的蝶形弹簧,所述第四减震套与所述第三减震套同轴布设。>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利用顶部减震体、中间减震体和底部减震体实现多重缓冲减震作用,具有铰佳的减震性能,同时适用于较大载荷使用工况下。(2)通过将第二减震套的外径小于通孔的孔径,增加第二减震套和第一减震套的形变空间,避免承受大载荷冲击时容易被撕裂的弊端。(3)通过在第三减震体的外壁上设置橡胶减震环,提高中间减震体的整体的减震性能,橡胶减震环受压时吸能减震。(4)利用橡胶板实现对第四减震套的封堵,通过设置蝶形弹簧可以提高整体的承载能力,取得更好的隔震性能和结构强度。本技术一种减震橡胶垫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包括沿所述第三减震套的轴线等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橡胶减震环。利用多个橡胶减震环实现更好的吸能缓冲。本技术一种减震橡胶垫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四减震套的内部安装有层叠布设的多个所述蝶形弹簧。蝶形弹簧刚度大,缓冲吸震能力强的优点,提高减震橡胶垫整体承受载荷的能力;蝶形弹簧受压变形后,存蓄一定的势能,减震橡胶垫上下两端连接件之间出现松弛时,利用蝶形弹簧释放部分势能以保持两端连接件之间的较好的密封要求;即可同时减震和密封条件下。本技术一种减震橡胶垫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橡胶板上开设有同轴连接于所述第二减震套、所述第三减震套和所述蝶形弹簧的穿孔。便于连接件的穿设。本技术一种减震橡胶垫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减震套、所述第二减震套、所述第三减震套和所述第四减震套均选用橡胶减震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减震橡胶垫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减震橡胶垫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利于对本技术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参阅图1和图2可知,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橡胶垫,包括自上而下同轴布设的顶部减震体1、中间减震体2和底部减震体3;其中:顶部减震体1包括第一减震套11和第二减震套12,第一减震套11的套体上形成有连通于外部的第一减震孔,第一减震套11的轴向形成有通孔,通孔中同轴设置有第二减震套12,第二减震套12的外径小于通孔的孔径(第一减震套11和第二减震套12之间设有间隙),第二减震套12和第一减震套11之间间隔设有多个连接块13,中间减震体2包括第三减震套21和固设于第三减震套21外壁上的橡胶减震环22,第一减震套11和第二减震套12均固设于第三减震套21的顶端,并与第三减震套21同轴设置,底部减震体3包括二橡胶板31和固设于二橡胶板31之间的第四减震套32,一橡胶板31固设于第三减震套21的底端,第四减震套32内部同轴安装有压抵于橡胶板31的蝶形弹簧33,第四减震套32与第三减震套21同轴布设。本实施例中,(1)通过顶部减震体1、中部减震体和底部减震体3配合使用,实现三重缓冲减震,同时可以承载较大载荷冲击,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橡胶垫承载力不足的问题;(2)通过在第一通孔中设置第二减震套12,且第二减震套12的外径小于第一通孔的孔径,可以避免第一减震套11和第二减震套12整体式设计(即两者之间没有形变空间)在承受大载荷冲击时容易被撕裂的弊端,延长了使用寿命;(3)第一减震套11和第二减震套12之间设有连接块13,可以提高顶部减震体1整体的结构强度;(4)通过设置橡胶减震环22,当中间减震体2受力变形时,橡胶减震环22形变吸能减震;(5)利用蝶形弹簧33提高整体的结构强度和承载力。具体的,(1)第四减震套32的内部安装有层叠布设的多个蝶形弹簧33;(2)如图1所示,橡胶板31上开设有同轴连接于第二减震套12、第三减震套21和蝶形弹簧33的穿孔,供连接件穿设;(3)第一减震套11、第二减震套12和连接块13一体成型;(4)橡胶减震环22与第三减震套21一体成型。进一步的,包括沿第三减震套21的轴线等间隔设置的多个橡胶减震环22。进一步提高吸能缓冲作用,同时提高中间减震体2的结构强度。本技术中,第一减震套11、第二减震套12、第三减震套21和第四减震套32均选用橡胶减震套,即通过橡胶材料制成。本技术中,第一减震套11、第二减震套12、第三减震套21、一橡胶板31和第四减震套32一体成型,另一橡胶板31和第四减震套32之间可采用粘合连接方式。以上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的能涵盖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橡胶垫,其特征在于,包括:/n顶部减震体,包括第一减震套和第二减震套,所述第一减震套的套体中形成有连通于外部的第一减震孔,所述第一减震套上形成有通孔,所述通孔中同轴设置有第二减震套,所述第二减震套的外径小于所述通孔的孔径;/n中间减震体,包括第三减震套和固设于所述第三减震套外壁上的橡胶减震环,所述第一减震套和第二减震套均固设于所述第三减震套的顶端,并与所述第三减震套同轴设置;以及/n底部减震体,包括二橡胶板和固设于二所述橡胶板之间的第四减震套,一所述橡胶板压抵于所述第三减震套的底端,所述第四减震套内部同轴安装有固设于所述橡胶板的蝶形弹簧,所述第四减震套与所述第三减震套同轴布设。/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橡胶垫,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部减震体,包括第一减震套和第二减震套,所述第一减震套的套体中形成有连通于外部的第一减震孔,所述第一减震套上形成有通孔,所述通孔中同轴设置有第二减震套,所述第二减震套的外径小于所述通孔的孔径;
中间减震体,包括第三减震套和固设于所述第三减震套外壁上的橡胶减震环,所述第一减震套和第二减震套均固设于所述第三减震套的顶端,并与所述第三减震套同轴设置;以及
底部减震体,包括二橡胶板和固设于二所述橡胶板之间的第四减震套,一所述橡胶板压抵于所述第三减震套的底端,所述第四减震套内部同轴安装有固设于所述橡胶板的蝶形弹簧,所述第四减震套与所述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震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赛普润橡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