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电机组的增效型气动叶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46276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电机组的增效型气动叶片,包括叶片本体,所述叶片本体具有迎风面和背风面,所述迎风面上覆盖有吸气膜,所述吸气膜与迎风面之间具有能够容纳空气的吸气空间,且所述吸气膜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进气孔;所述背风面上设置有排气膜,所述排气膜与背风面之间具有能够容纳空气的排气空间,且所述排气膜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排气孔,所述叶片本体的根部设置有将吸气空间中的空气输送至排气空间内的动力机构。本叶片结构简单,吸气膜和排气膜采用薄膜,重量小,不会增加叶片本体的负荷;成本低,便于制造;且能够覆盖较大的范围,保证良好的引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电机组的增效型气动叶片
本技术属于风电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风电机组的增效型气动叶片。
技术介绍
风力发电机正常工作时,为了得到比较稳定的输出电压,叶片的转速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当空气顺着叶片进口端(气动攻角α=0°)流入时,分成上下两股气流贴着翼面流过,叶片背部和腹部的平滑“边界层”处的气流呈流线形,作用于叶片上有两种力,一是垂直于叶面的升力,另一种平行于叶片的阻力,升力≥阻力。当空气流入叶片的方向偏离了叶片的进口角,与叶片的气动攻角α>0°,在接近于某一临界值时(临界值随叶型不同而异),叶片背面的气流工况开始恶化。当冲角增大至临界值时,叶背的边界层受到破坏,在叶背的尾端出现涡流区,即所谓“失速”现象。随着气动攻角α的增大,气流的分离点向前移动,叶背的涡流区从尾端扩大到叶背部,脱离现象更为严重,甚至出现部分流道阻塞的情况。此时作用于叶片的升力大幅度降低,阻力大幅度增加,压头降低。由于叶片本身具有这样的失速特性,当风速高于额定风速时,气流的气动攻角α增大到失速条件,使桨叶的表面产生涡流,降低叶片气动效率,影响能量捕获。目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电机组的增效型气动叶片,包括叶片本体(1),所述叶片本体(1)具有迎风面(2)和背风面(3),其特征在于:所述迎风面(2)上覆盖有吸气膜(4),所述吸气膜(4)与迎风面(2)之间具有能够容纳空气的吸气空间(9),且所述吸气膜(4)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进气孔(5);所述背风面(3)上设置有排气膜(6),所述排气膜(6)与背风面(3)之间具有能够容纳空气的排气空间(10),且所述排气膜(6)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排气孔(7),所述叶片本体(1)的根部设置有将吸气空间中的空气输送至排气空间内的动力机构(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电机组的增效型气动叶片,包括叶片本体(1),所述叶片本体(1)具有迎风面(2)和背风面(3),其特征在于:所述迎风面(2)上覆盖有吸气膜(4),所述吸气膜(4)与迎风面(2)之间具有能够容纳空气的吸气空间(9),且所述吸气膜(4)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进气孔(5);所述背风面(3)上设置有排气膜(6),所述排气膜(6)与背风面(3)之间具有能够容纳空气的排气空间(10),且所述排气膜(6)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排气孔(7),所述叶片本体(1)的根部设置有将吸气空间中的空气输送至排气空间内的动力机构(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机组的增效型气动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本体(1)的尖端设置有扰流翼,所述扰流翼包括连接板(11)和第一扰流板(12),所述连接板(11)和第一扰流板(12)之间的角度为钝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机组的增效型气动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本体(1)靠近根部的迎风面(2)上设置有第二扰流板(13),所述第二扰流板(13)的长度方向与叶片本体(1)长度方向之间的角度为10~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机组的增效型气动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膜(4)包括第一外膜(41)和第一内膜(42),所述第一内膜(42)的边缘与第一外膜(41)的边缘密封连接,且第一外膜(41)和第一内膜(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琳赵矛魏校煜段家华周强张先云施富强杨松董克明
申请(专利权)人:会泽云能投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