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阴极往复移动行程可调的平面件电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4339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阴极往复移动行程可调的平面件电铸装置,包括转盘、设有滑槽的摇杆、横梁、电铸槽、驱动电机、挂杆、阳极、阴极、轴‑轴承组件、连接杆、设有螺纹的偏心杆、锁紧螺母等。轴‑轴承组件固定安设于转盘圆心处;偏心杆与轴‑轴承组件配合联接;连接杆的一端与螺纹配合联接,且其轴线与偏心杆的轴线垂直,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滑槽可滑动配合联接;锁紧螺母与螺纹配合联接并分别置于连接杆的两侧;电铸槽设有工作区和暂存区;工作区位于电铸槽的中部,暂存区沿横梁往复运动方向对称地安设于工作区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根据需要连续地调整阴极往复移动机构的行程,工艺适用性更好,且实现的机构简单,能很好地兼顾大行程和小电铸槽容积的需要,有利于生产成本的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阴极往复移动行程可调的平面件电铸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铸设备
,具体涉及到一种阴极往复移动行程可调的平面件电铸装置。
技术介绍
电铸技术因具有能精确复制细微特征、工艺温度低、微组织结构与性能易控、不受工件空间尺寸和形状限制等优点而在工业界多有应用。应用中,电铸层/件的厚度时常出现不均匀现象,进而影响电铸产品性能的有效发挥。如何获得厚度分布均匀的电铸层/件一直是该领域内技术人员关注的重点和核心。阴极往复直线移动的方法是产业界用以提高电铸层/件厚度分布均匀性常用手段之一。但是,目前在用的电铸槽阴极往复移动机构的行程大都是固定不变的,适用性较差,不利于电铸层/件厚度分布的大面积均匀化。为此,已有人开发出行程可调的电铸槽阴极往复移动机构。但是,它们常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比如,行程调节不连续,工艺灵活性不高。又如,电铸槽容积需足够大以满足最大行程的需要,这样,大幅度增加了投入成本和槽液维护成本。因此,需要开发一种行程连续可调但电铸槽容积增大不明显的新型阴极往复移动机构,以能更好更低成本地满足平面件均匀电铸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阴极往复移动行程可调的平面件电铸装置,以能在实现连续调节行程的同时节省电铸槽容积,结构简单且易于实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阴极往复移动行程可调的平面件电铸装置,包括转盘、设有滑槽的摇杆、横梁、电铸槽、驱动电机、挂杆、阳极和阴极,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轴-轴承组件、连接杆、设有螺纹的偏心杆、锁紧螺母;所述的轴-轴承组件固定安设于转盘圆心处;所述的偏心杆与轴-轴承组件配合联接;所述的连接杆的一端与螺纹配合联接,且其轴线与偏心杆的轴线垂直,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滑槽可滑动配合联接;所述的锁紧螺母与螺纹配合联接并分别置于连接杆的两侧;所述的电铸槽设有工作区和暂存区;所述的工作区位于电铸槽的中部,暂存区沿横梁往复运动方向对称地安设于工作区的两侧。所述的阴极为2个,对称地固定于挂杆的两侧。所述的阳极固定于电铸槽的内壁上且与阴极呈平行面对关系。所述的阴极的间距比暂存区的宽度d2小2~5cm,避免阴极接触暂存区槽壁。所述的暂存区的长度l为阴极的宽度d1的1/3~1/2,以适应阴极最大往复移动行程。所述的工作区的宽度d3比暂存区的宽度d2大10~20cm,显著减小电铸槽容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突出优点是:1.能根据需要连续地调整阴极往复移动机构的行程,工艺适用性更好,且实现的机构简单;2.能很好地兼顾大行程和小电铸槽容积的需要,有利于生产成本的控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用于阴极往复移动行程调节的平面件电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用于阴极往复移动行程的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电铸槽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1、机架底座;1-2、机架固定板;1-3、机架移动孔;2、转盘;3、驱动电机;4、轴-轴承组件;5、偏心杆;6、下锁紧螺母;7、连接杆;8、轴-轴承组件;9、上锁紧螺母;10、螺纹;11、滑槽;12、摇杆;13、横梁;14、阳极;15、阴极;16、挂杆;17、电铸槽;17-1、工作区;17-2、暂存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和(2)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阴极往复移动行程可调的平面件电铸装置,包括转盘2、设有滑槽11的摇杆12、横梁13、电铸槽17、电动机3、挂杆16、阳极14和阴极15,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轴-轴承组件4、连接杆7、设有螺纹10的偏心杆5、下锁紧螺母6和上锁紧螺母9;所述的轴-轴承组件4固定安设于转盘2圆心处;所述的偏心杆5与轴-轴承组件4配合联接;所述的连接杆7的一端与螺纹10配合联接,且其轴线与偏心杆5的轴线垂直,连接杆7的另一端与滑槽11可滑动配合联接;所述的下锁紧螺母6和上锁紧螺母9与螺纹10配合联接并分别置于连接杆7的两侧;所述的电铸槽17设有工作区17-1和暂存区17-2;所述的工作区17-1位于电铸槽17的中部,暂存区17-2沿横梁13往复运动方向对称地安设于工作区17-2的两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驱动电机3通电后,电机输出轴带动固定在其上的转盘2转动。此时,固定在转盘圆心处的轴-轴承组件4以及与轴-轴承组件4配合联接的偏心杆5便跟随转盘2一起转动起来。偏心杆5的转动进一步驱动配合联接于偏心杆5螺纹10上的连接杆7转动。这样,连接杆7便借助滑槽11驱动摇杆12摆动。由于横梁13与摇杆12的另一端铰接且受导向轮(图中未示出)的约束,这样,横梁13在摇杆12的驱动下做往复运动,进而带动固定于横梁13上的挂杆16做往复移动。于是,固定于挂杆16的阴极15就跟随性地做往复移动。当需要调节横梁13往复运动的行程时,只需要配合旋动下锁紧螺母6和上锁紧螺母9以调节连接杆7在偏心杆5螺纹10上的位置即可。这样,连接杆7便借助滑槽11的作用自动调节摇杆12的摆动幅度,从而对横梁13往复运动行程进行调节。由于连接杆7在偏心杆5螺纹10上的位置可被连续调整,因此,摇杆12的摆动幅度也能连续地跟随性的变化,于是,横梁13往复运动的行程大小便可连续调整。此外,当连接杆7处于螺纹10最外端时,摇杆12摆动幅度最大,从而使得阴极15的往复移动行程最大。阴极15往复运动的极限位置处于暂存区17-2。由于暂存区17-2宽度明显小于工作区17-1,能很好地兼顾大行程和小电铸槽容积的需要。因此,本装置既能根据需要连续地调整阴极往复移动机构的行程,工艺适用性更好,且实现的机构简单;又能很好地兼顾大行程和小电铸槽容积的需要,有利于生产成本的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阴极往复移动行程可调的平面件电铸装置,包括转盘(2)、设有滑槽(11)的摇杆(12)、横梁(13)、电铸槽(17)、驱动电机(3)、挂杆(16)、阳极(14)和阴极(15),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轴-轴承组件(4)、连接杆(7)、设有螺纹(10)的偏心杆(5)、下锁紧螺母(6)和上锁紧螺母(9);所述的轴-轴承组件(4)固定安设于转盘(2)圆心处;所述的偏心杆(5)与轴-轴承组件(4)配合联接;所述的连接杆(7)的一端与螺纹(10)配合联接,且其轴线与偏心杆(5)的轴线垂直,连接杆(7)的另一端与滑槽(11)可滑动配合联接;所述的下锁紧螺母(6)和上锁紧螺母(9)与螺纹(10)配合联接并分别置于连接杆(7)的两侧;所述的电铸槽(17)设有工作区(17-1)和暂存区(17-2);所述的工作区(17-1)位于电铸槽(17)的中部,暂存区(17-2)沿横梁(13)往复运动方向对称地安设于工作区(17-2)的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阴极往复移动行程可调的平面件电铸装置,包括转盘(2)、设有滑槽(11)的摇杆(12)、横梁(13)、电铸槽(17)、驱动电机(3)、挂杆(16)、阳极(14)和阴极(15),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轴-轴承组件(4)、连接杆(7)、设有螺纹(10)的偏心杆(5)、下锁紧螺母(6)和上锁紧螺母(9);所述的轴-轴承组件(4)固定安设于转盘(2)圆心处;所述的偏心杆(5)与轴-轴承组件(4)配合联接;所述的连接杆(7)的一端与螺纹(10)配合联接,且其轴线与偏心杆(5)的轴线垂直,连接杆(7)的另一端与滑槽(11)可滑动配合联接;所述的下锁紧螺母(6)和上锁紧螺母(9)与螺纹(10)配合联接并分别置于连接杆(7)的两侧;所述的电铸槽(17)设有工作区(17-1)和暂存区(17-2);所述的工作区(17-1)位于电铸槽(17)的中部,暂存区(17-2)沿横梁(13)往复运动方向对称地安设于工作区(17-2)的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泽宇明平美张新民王日鑫李永亮李云涛侯亚楠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