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爬梯的额头床护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3964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爬梯的额头床护栏装置,包括爬梯本体(1)、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爬梯本体包括一对长杆(11)和若干个短杆(12),一对长杆通过平行排列的若干个短杆固接,每个长杆的一个端部固接有倒钩部(13),且倒钩部布置在爬梯本体同一端;第一连接座固设在额头床出入口一侧驾驶舱隔断板(4)上,第一连接座包括一对竖直方向排列的卡接部(2),卡接部之间的垂直距离与一对长杆的间距相适应,卡接部与倒钩部相配合;第二连接座固设在另一侧驾驶舱隔断板上,第二连接座包括搭接部(3)并可套设在长杆端部;长杆的长度大于第一连接座与第二连接座的水平间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即可作爬梯上下额头床,也可作护栏防止睡觉跌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用爬梯的额头床护栏装置
本技术涉及房车家具,特别涉及一种采用爬梯的额头床护栏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房车工业的发展,消费者对于车内的睡床的安全性和便利性要求越来越高,大多数的大额头C型房车都会配置额头床,可以满足最少两名成年人的睡卧需求。由于额头床布局在驾驶舱的上方,额头床距车内地面高度较高,上下额头床需要使用爬梯,而且需要设置护栏来防止跌落。传统的额头床护栏通常与额头床固定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增加了上下额头床所需要翻越的高度,不仅影响上床便利性,而且不能作为爬梯使用,需要另外增设爬梯部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爬梯的额头床护栏装置。该结构可拆卸,即可作为爬梯上下额头床,也可作为护栏防止睡觉跌落。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采用爬梯的额头床护栏装置,包括爬梯本体、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所述爬梯本体包括一对长杆和若干个短杆,一对长杆通过平行排列的若干个短杆连接固定,每个长杆的一个端部固接有倒钩部,且倒钩部布置在爬梯本体的同一端;所述第一连接座固设在额头床出入口一侧的驾驶舱隔断板上,第一连接座包括一对竖直方向排列的卡接部,两个卡接部之间的垂直距离与一对长杆的间距相适应,卡接部与倒钩部相配合并卡接;所述第二连接座固设在额头床出入口另一侧的驾驶舱隔断板上,第二连接座包括一个或二个搭接部并可套设在长杆的端部;所述长杆的长度大于第一连接座与第二连接座的水平间距。所述倒钩部为扁平状,所述卡接部的两端通过自攻螺钉固接在驾驶舱隔断板上,卡接部的中部开设直线槽,且直线槽的开口方向为朝向车身外侧,直线槽可容纳倒钩部。所述搭接部为魔术贴结构,包括钩面和毛面,钩面固接在驾驶舱隔断板上,毛面的上端与钩面为可打开的粘接结构,毛面的下端与钩面固接,使得魔术贴搭接结构可在竖直方向向上打开。本技术采用爬梯的额头床护栏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同一个结构即可作为爬梯用于上下额头床,也可作为额头床护栏,结构简洁且可拆卸,易于使用和放置。本技术采用爬梯的额头床护栏装置通过增设了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利用爬梯的结构特征使之也可作为额头床的护栏防止睡觉时跌落,同时可拆卸结构使得上下额头床的便利性提高,结构简洁且易于实现,有效地利用房车内部装置,节省空间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采用爬梯的额头床护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I部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剖面图;图4为图2的B-B剖面图;图5为图1的II部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C-C剖面图;图7为本技术的第二连接座的魔术贴搭接结构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爬梯本体,11长杆,12短杆,13倒钩部,2卡接部,21直线槽,3搭接部,31钩面,32毛面,4驾驶舱隔断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一种采用爬梯的额头床护栏装置,包括爬梯本体1、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爬梯本体1包括一对长杆11和若干个短杆12,一对长杆11通过平行排列的若干个短杆12连接固定,每个长杆11的一个端部固接有倒钩部13,且倒钩部13布置在爬梯本体1的同一端;倒钩部13为扁平状,参见图3和图4。参见图1~图4,第一连接座固设在额头床出入口一侧的驾驶舱隔断板4上,第一连接座包括一对竖直方向排列的卡接部2,两个卡接部2之间的间距与一对长杆11的垂直距离相适应,卡接部2与倒钩部13相配合并卡接;卡接部2的两端通过自攻螺钉固接在驾驶舱隔断板4上,卡接部2的中部开设直线槽21,且直线槽21的开口方向为朝向车身外侧,直线槽21可容纳倒钩部13。参见图1和图5~图7,第二连接座固设在额头床出入口另一侧的驾驶舱隔断板4上,第二连接座包括一个或二个搭接部3并可套设在长杆11的端部;本实施例中,搭接部3为魔术贴结构,包括钩面31和毛面32,钩面31固接在驾驶舱隔断板4上,毛面32的上端与钩面31为可打开的粘接结构,毛面32的下端与钩面31固接,使得魔术贴结构可在竖直方向向上打开;搭接部3不限于魔术贴结构,也可以是其他的可打开的搭扣连接结构。所述长杆11的长度大于第一连接座与第二连接座的水平间距,且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等高,使得爬梯本体1的一端即包括倒钩部的长杆一端与第一连接座卡接固定,且爬梯本体1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座搭接固定时,爬梯本体1为水平方向设置。本技术采用爬梯的额头床护栏装置的使用方法为:爬梯本体作为额头床护栏使用时,爬梯本体带倒钩部的一端卡接入第一连接座,爬梯本体的另一端放入打开的魔术贴结构中,然后魔术贴结构的毛面与钩面粘接起来,将爬梯本体连接固定在驾驶舱隔断板上。需要上下额头床的时候,打开魔术贴结构,将爬梯本体从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取出,即可使用爬梯本体。本技术采用爬梯的额头床护栏装置利用爬梯本体的结构特征,将其水平放置并通过增设的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将爬梯本体连接在驾驶舱隔断板上,即可实现额头床护栏的功能,可拆卸的结构便于上下额头床,且作为护栏使用时可防止跌落。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用爬梯的额头床护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爬梯本体(1)、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n所述爬梯本体(1)包括一对长杆(11)和若干个短杆(12),一对长杆(11)通过平行排列的若干个短杆(12)连接固定,每个长杆(11)的一个端部固接有倒钩部(13),且倒钩部(13)布置在爬梯本体(1)的同一端;/n所述第一连接座固设在额头床出入口一侧的驾驶舱隔断板(4)上,第一连接座包括一对竖直方向排列的卡接部(2),两个卡接部(2)之间的垂直距离与一对长杆(11)的间距相适应,卡接部(2)与倒钩部(13)相配合并卡接;/n所述第二连接座固设在额头床出入口另一侧的驾驶舱隔断板(4)上,第二连接座包括一个或二个搭接部(3)并可套设在长杆(11)的端部;/n所述长杆(11)的长度大于第一连接座与第二连接座的水平间距。/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爬梯的额头床护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爬梯本体(1)、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
所述爬梯本体(1)包括一对长杆(11)和若干个短杆(12),一对长杆(11)通过平行排列的若干个短杆(12)连接固定,每个长杆(11)的一个端部固接有倒钩部(13),且倒钩部(13)布置在爬梯本体(1)的同一端;
所述第一连接座固设在额头床出入口一侧的驾驶舱隔断板(4)上,第一连接座包括一对竖直方向排列的卡接部(2),两个卡接部(2)之间的垂直距离与一对长杆(11)的间距相适应,卡接部(2)与倒钩部(13)相配合并卡接;
所述第二连接座固设在额头床出入口另一侧的驾驶舱隔断板(4)上,第二连接座包括一个或二个搭接部(3)并可套设在长杆(11)的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建斯琴巴特尔王宏宇姜波宁贵欣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上汽大通房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