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电动车行李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3826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电动车行李架,包括行李架主框架,所述行李架主框架呈S形结构,所述行李架主框架下端设置有与车架可拆卸连接设置的接头,所述行李架主框架上端水平设置且固定安装有用于支撑行李的行李架上盖板,所述行李架上盖板上表面向上凸出设置有防滑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电动车行李架具有方便使用,便于安装拆卸,结构简单,稳定性高的优点。

A kind of intelligent electric vehicle luggage r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电动车行李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电动车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电动车行李架。
技术介绍
电动车是电力驱动车,符合国家节能环保的发展趋势,而且具有体积小,方便使用的优点,因此具有广阔的使用前景。电动车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体积小,一般不设置行李架。在需要携带行李时,简单的行李可以随身携带,但是影响使用者骑车过程的稳定性;大件的行李则无法放置,严重影响使用者对电动车的选择。设置有行李架的电动车,行李架与车架一体固定,在不需要使用行李架时,行李架也不能拆卸,影响电动车的整体结构,使得电动车整体视觉笨重,而且行李架结构粗糙功能单一,会降低整个电动车的质量。所以如何设计一种方便使用,便于安装拆卸,结构简单,稳定性高的智能电动车行李架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首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方便使用,便于安装拆卸,结构简单,稳定性高的智能电动车行李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电动车行李架,包括行李架主框架,所述行李架主框架呈S形结构,所述行李架主框架下端设置有与车架可拆卸连接设置的接头,所述行李架主框架上端水平设置且固定安装有用于支撑行李的行李架上盖板,所述行李架上盖板上表面向上凸出设置有防滑结构。这样,在电动车需要使用行李架时,将行李架主框架下端设置的接头与车架中部固定连接,然后将行李放置在行李架上设置的行李架上盖板上即可。行李架主框架呈S形结构,使得行李架主框架下端安装在车架上之后,上端向后延伸设置,不会对使用者的骑行产生任何影响,不会占用使用者骑行所需的空间,而且使用者将行李放置在行李架上盖板上,可以更好的提高使用者在骑行过程中的安全性能。在无需携带行李时,可以将行李架主框架的接头从车架上拆下,减少智能电动车占用的空间以及质量。行李架上盖板上表面向上凸出设置有防滑结构,可以避免行李在行李架上盖板上滑动,可以更好的提高行李安装的可靠性以及整个智能电动车的稳定性。作为优化,所述防滑结构包括沿所述行李架上盖板上表面分布设置的凸起单元,所述凸起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菱形凸起,所述菱形凸起具有长对角线和短对角线,所述凸起单元中菱形凸起的长对角线平行设置,相邻所述凸起单元的菱形凸起的长对角线垂直设置。这样,行李架上盖板上表面设置有菱形凸起,菱形凸起上表面高于行李架上盖板上表面,可以增加行李架上盖板上表面的摩擦力。相邻凸起单元的菱形凸起的长对角线垂直设置,即行李架上盖板上表面设置的菱形凸起的倾斜方向不一致,可以更好的增加防滑效果。作为优化,所述凸起单元包括四个所述菱形凸起;所述凸起单元中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菱形凸起的长对角线之间的距离与其中任意一个所述菱形凸起的长对角线长度尺寸一致。这样,凸起单元包括四个菱形凸起,可以增大每个凸起单元的受力面积,增大摩擦力,同时方便加工制造。凸起单元在行李架上盖板上表面上均匀分布,可以更好的避免行李在行李架上盖板上滑动。而且凸起单元在行李架上盖板上占据的区域近似正方形,可以更好的提高行李架上盖板上表面的摩擦效果。作为优化,所述行李架主框架包括主支撑骨架、沿水平方向对称设置在主支撑骨架两侧的副支撑骨架,所述主支撑骨架和副支撑骨架上端水平设置且固定连接以形成用于安装行李架上盖板的第一安装端,所述第一安装端下端水平设置有行李架下盖板,所述行李架下盖板与所述行李架上盖板之间通过竖向设置的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主支撑骨架和副支撑骨架下端均向下弯折延伸,所述副支撑骨架下端向远离所述主支撑骨架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副支撑骨架下端以及所述主支撑骨架通过水平设置的连接骨架固定连接,所述主支撑骨架与所述连接骨架连后水平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安装端,所述主支撑骨架的第二安装端与所述接头固定连接。这样,设置有主支撑骨架和副支撑骨架,副支撑骨架可以增加行李架主框架的承载能力,使得行李架上盖板更好的承担行李的重量,减少行李架主框架的变形。行李架上盖板和行李架下盖板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端的上下两侧,方便安装拆卸以及更换。连接骨架在使用时,可以与车架上设置的踏板结合,利用连接骨架将踏板压紧在车架上,增加踏板的安装可靠性。设置有第二安装端,可以更方便与接头连接。作为优化,所述主支撑骨架以及所述副支撑骨架均由铝合金管件制得。这样,铝合金管件质量轻,耐腐蚀,抗氧化,使用寿命长,而且方便加工制造。而且铝合金管件内部可以允许线路通过,避免线路在车架外面暴露,更好的延长线路的使用寿命。作为优化,所述接头为罗森博格接头。这样,罗森博格接头可以将主支撑骨架与车架进行连接,连接可靠稳定。而且罗森博格接头方便连接管件,可以更好的满足使用要求。作为优化,所述行李架下盖板远离所述第二安装端的端部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竖向设置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固定安装有转向灯。这样,设置有转向灯,在转向时,方便其他人观察,避免发生意外,可以更好的提高安全性能。作为优化,所述智能电动车行李架还包括刹车灯,所述刹车灯为板状结构,所述刹车灯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行李架下盖板下表面上,所述刹车灯下端向远离所述第二安装端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刹车灯的灯光发射面背对所述第二安装端设置;所述刹车灯下端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位于所述转向灯下方。这样,设置有刹车灯,刹车灯的灯光发射面背对第二安装端设置,即向车体后方设置,在刹车时,刹车灯亮起,可以更好的给后方以提醒,提高整个智能电动车的安全性能。作为优化,所述行李架下盖板下表面向下固定安装有喇叭。这样,喇叭设置在行李架下盖板下表面上,可以更加合理的利用空间,使得整个智能电动车更加简洁,结构更加清晰。作为优化,所述行李架下盖板水平方向相对的两侧固定安装有竖向设置的反光片,所述反光片的反光面向外设置。这样,设置有反光片,方便夜间行驶,提高了整个智能电动车的安全性能。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电动车行李架具有方便使用,便于安装拆卸,结构简单,稳定性高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智能电动车行李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智能电动车行李架安装在车架上的立体图,其中11为踏板。图3为图2的正视图。图4为图2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时,如图1-图4所示,一种智能电动车行李架,包括行李架主框架,所述行李架主框架呈S形结构,所述行李架主框架下端设置有与车架可拆卸连接设置的接头1,所述行李架主框架上端水平设置且固定安装有用于支撑行李的行李架上盖板2,所述行李架上盖板2上表面向上凸出设置有防滑结构。具体的,行李车主框架可以设置为Z形等其他结构形式。这样,在电动车需要使用行李架时,将行李架主框架下端设置的接头1与车架中部固定连接,然后将行李放置在行李架上设置的行李架上盖板2上即可。行李架主框架呈S形结构,使得行李架主框架下端安装在车架上之后,上端向后延伸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电动车行李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行李架主框架,所述行李架主框架呈S形结构,所述行李架主框架下端设置有与车架可拆卸连接设置的接头,所述行李架主框架上端水平设置且固定安装有用于支撑行李的行李架上盖板,所述行李架上盖板上表面向上凸出设置有防滑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电动车行李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行李架主框架,所述行李架主框架呈S形结构,所述行李架主框架下端设置有与车架可拆卸连接设置的接头,所述行李架主框架上端水平设置且固定安装有用于支撑行李的行李架上盖板,所述行李架上盖板上表面向上凸出设置有防滑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动车行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结构包括沿所述行李架上盖板上表面分布设置的凸起单元,所述凸起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菱形凸起,所述菱形凸起具有长对角线和短对角线,所述凸起单元中菱形凸起的长对角线平行设置,相邻所述凸起单元的菱形凸起的长对角线垂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电动车行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单元包括四个所述菱形凸起;所述凸起单元中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菱形凸起的长对角线之间的距离与其中任意一个所述菱形凸起的长对角线长度尺寸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动车行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架主框架包括主支撑骨架、沿水平方向对称设置在主支撑骨架两侧的副支撑骨架,所述主支撑骨架和副支撑骨架上端水平设置且固定连接以形成用于安装行李架上盖板的第一安装端,所述第一安装端下端水平设置有行李架下盖板,所述行李架下盖板与所述行李架上盖板之间通过竖向设置的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主支撑骨架和副支撑骨架下端均向下弯折延伸,所述副支撑骨架下端向远离所述主支撑骨架的方向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吉川张富彬周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龙科自动化机械设备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