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流管及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03645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流管,该集流管为环形,其中,集流管的表面向外突出形成管接头,管接头的端部设置有孔。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集流管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形成多个子集流管;S2,在一部分子集流管上采用机加工的方式形成管接头;S3,将多个子集流管焊接连接形成环形集流管;S4,对焊接形成的环形集流管的焊缝进行密封性检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集流管为具有与集流管一体成型的管接头,用于与其他管路连接或连通,具有连接可靠性高等优点;采用机加工的方式形成管接头,相比焊接方法,具有加工时间短、管接头性能好等优点。

Collecting pipe and its process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流管及其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涉及热交换设备的管件,具有涉及一种集流管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钠-空气热交换器是事故余热排出系统的重要设备,其中,集流管和换热管是热交换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热交换器中,集流管和换热管的连接方式为:首先在集流管上形成开孔,然后通过胀接、焊接或胀焊等方式将换热管和集流管开孔处进行连接;然而这种连接方式存在操作难度大、焊接接口处内部存在应力、密封性较差等缺点。而对于钠-空气热交换器而言,为避免钠发生泄漏而造成燃烧等较为严重的事故,必须保证集流管和换热管的连接处的可靠性,提高集流管和换热管焊接部位的密封性。对于传统的集流管和换热管的连接方式,如公告号为CN209214155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其中,在集流管的侧壁上向其内部采用冲压形成装配槽口,装配槽口带有朝向集流管内部的翻边,该翻边能够将换热管的端部卡住,从而使得换热管和集流管的相对位置在焊接之前保持恒定,而通过设置装配槽口,便于对换热管的组装进行导向,且增加了集流管和换热管的有效焊接面积。然而,采用此种连接方式,难以保证集流管和换热管焊接连接处的密封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流管及其加工方法,该集流管为具有与集流管一体成型的管接头,其他管路能够通过管接头与集流管连接;且针对该集流管的加工方法,采用机加工的方式形成管接头,不同于一般的焊接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集流管,所述集流管为环形,其中,所述集流管的表面向外突出形成管接头,所述管接头端部设置有孔。优选地,其他管路与所述管接头进行对接焊,使得其他管路与集流管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集流管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形成多个子集流管;S2,在一部分子集流管上采用机加工的方式形成管接头;S3,将多个子集流管焊接连接形成环形集流管。进一步地,在S1步骤中,还包括如下步骤:S11,对多个所述子集流管加热并使其弯曲;S12,对经过S11步骤处理的多个所述子集流管进行热处理;S13,对多个子集流管进行切削处理,使得处理后的多个子集流管的长度满足多个子集流管相连接成环形。优选地,经过S11步骤处理的多个所述子集流管的椭圆度控制在5%以内。进一步地,在S2步骤中,还包括如下步骤:S21,对所述管接头与所述子集流管连接处进行打磨处理,使得所述管接头与所述子集流管连接处之间圆滑过渡;S22,对所述管接头端面形成孔,所述孔用于与其他管路连接或焊接。进一步地,集流管的加工方法,还包括步骤:S4,对焊接形成的所述环形集流管的焊缝进行密封性检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集流管,所述集流管采用上述的加工方式制得。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钠-空气热交换器,所述钠-空气热交换器包括上述制得的集流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中的至少一个:(1)本专利技术的集流管为具有与集流管一体成型的管接头,其他管路通过管接头与集流管连接,且采用对接焊的方式连接,可靠性高,能够提高连接部位的密封性;(2)本专利技术的集流管加工方法,采用机加工的方式形成管接头,相比焊接方法,具有加工时间短、管接头连接可靠性高等优点;(3)采用本专利技术的集流管用于钠-空气热交换器,能够有效加强集流管和换热管连接的可靠性,从而避免钠泄露造成安全事故,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附图说明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专利技术有全面的理解。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集流管的剖面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附图并不一定按比例来绘制,而是仅以不影响读者理解的示意性方式示出。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集流管100,集流管100为环形,其中,集流管100的表面向外突出形成管接头10,管接头10端部设置有孔。集流管是常见热交换器或换热器的重要组件之一,用于传输冷却介质,其自身的结构不仅影响冷却介质的流通和传输效率,还会影响与其连接的其他管路之间的连通性。常见的集流管的形状多为直管形,而本专利技术将集流管的形状设置为环形,能够较大限度地节省其使用空间,使得当环形集流管与其他管路连接使用时,能够使各管路之间的布置空间大大减小,从而使组合这些管路的设备的结构更加紧凑。其中,该环形集流管的表面具有突起的接头,且接头的端部设置有孔。传统的集流管中,为实现与其他管路进行连接,其结构常见的有:在集流管表面开孔,通过开孔与其他管路连接;或者,在集流管表面二次加工形成管接头(该管接头并非是与集流管一体成型的),通过管接头与其他管路连接。相比较地,本专利技术的集流管具有一体化的管接头,如图1所示,在环形集流管100的外圆周上具有突起形成的管接头10,管接头10的形状例如可以是方块状或圆柱体状,管接头10的数量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6个,且仅分布设置于环形集流管100的部分圆周上。可以理解的是,对于管接头的形状、数量以及位置分布等设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设置。同时地,在管接头10的端部设置孔,通过开孔能够实现集流管与其他管路的连接并连通,从而实现管路之间的介质流通。进一步地,当集流管与其他管路进行连接并连通时,采用对接焊的方式。对接焊即将焊件分别置于两夹紧装置之间,使其端面对准,在接触处通电加热进行焊接的方法,对接焊具有加热均匀、形成的焊缝接口质量好等优点,有利于提高集流管与其他管路连接的可靠性。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集流管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形成多个子集流管;S2,在一部分子集流管上采用机加工的方式形成管接头;S3,将多个子集流管焊接连接形成环形集流管。基于集流管的环形结构,采用先加工形成多个子集流管,然后将多个子集流管连接形成环形集流管的方法。其中,在S1步骤中,对多个子集流管进行加工的方法包括:S11,对多个子集流管加热并使其弯曲;例如采用中频加热设备对原直管进行加热,使其弯曲形成一定弧度;根据最后所要形成的环形结构,对各子集流管进行弯曲的弧度进行分配;S12,对经过S11步骤处理的多个子集流管进行热处理;这里热处理的目的是消除应力等以使弯曲后的子集流管的材料性能不受损失,热处理的温度只要满足实施弯曲后的子集流管恢复其材料性能即可;S13,对多个子集流管进行切削处理,使得处理后的多个子集流管的长度满足多个子集流管相连接成环形。进一步地,在S2步骤中,在一部分子集流管上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流管,所述集流管为环形,其中,所述集流管的表面向外突出形成管接头,所述管接头端部设置有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流管,所述集流管为环形,其中,所述集流管的表面向外突出形成管接头,所述管接头端部设置有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管,其中,其他管路与所述管接头进行对接焊,使得其他管路与集流管连通。


3.一种集流管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形成多个子集流管;
S2,在一部分子集流管上采用机加工的方式形成管接头;
S3,将多个子集流管焊接连接形成环形集流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工方法,其中,
在S1步骤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S11,对多个所述子集流管加热并使其弯曲;
S12,对经过S11步骤处理的多个所述子集流管进行热处理;
S13,对多个子集流管进行切削处理,使得处理后的多个子集流管的长度满足多个子集流管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原武朱丽娜杨红义申凤阳余华金刘佳龚雪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