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及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3569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及过滤装置。一种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包括:壳体,具有内腔;以及两个端头部件,分别设于所述壳体内腔的两端;所述端头部件上设有若干个沿所述壳体的轴向贯穿所述端头部件的空隙通道以及若干个相互连通的集水通道;所述空隙通道与所述集水通道交替间隔设置。上述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两个端头部件上均设置有空隙通道,从而使得原水或曝气能够顺利的从壳体内腔排出。从而使得中空纤维膜丝外部的污染物可方便的从空隙通道流出,避免污染物在中空纤维膜丝根部过多堆积。从而在能够保证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过滤效率的情况下,减少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的过滤耗能。

External pressure hollow fiber membrane module and filter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及过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膜过滤分离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及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膜分离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水的净化处理或液体的过滤分离等领域。一般地,按过滤方向不同将中空纤维膜组件分为内压式和外压式两种。其中,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在工作时,将原水进入压力壳体内中空纤维膜外侧后,透过中空纤维膜至中空纤维膜的内腔以形成过滤液,污染物被截留在中空纤维膜外侧,故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可用于含有更高浓度污染物的原水。然而,当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在用于过滤高浓度污染物的原水时,被截留在中空纤维膜外侧的污染物容易堆积在中空纤维膜根部。故需增加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的过滤耗能,以保持影响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的产水。严重的,甚至减少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的过滤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有效改善中空纤维膜丝根部污染物堆积现象的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一种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包括:壳体,具有内腔;以及两个端头部件,分别设于所述壳体内腔的两端;所述端头部件上设有若干个沿所述壳体的轴向贯穿所述端头部件的空隙通道以及若干个相互连通的集水通道;所述空隙通道与所述集水通道交替间隔设置。上述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两个端头部件上均设置有空隙通道,从而使得原水或曝气能够顺利的从壳体内腔排出。从而使得中空纤维膜丝外部的污染物可方便的从空隙通道流出,避免污染物在中空纤维膜丝根部过多堆积。从而在能够保证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过滤效率的情况下,减少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的过滤耗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所述壳体轴向方向,所述空隙通道的延伸方向为直线,且若干个所述空隙通道相互平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若干个设于所述壳体内腔的中空纤维膜束;所述中空纤维膜束的宽度小于等于60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水通道的宽度与所述空隙通道的宽度的比值小于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若干个设于所述壳体内腔的中空纤维膜束;在垂直于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所述中空纤维膜束的横截面呈圆形且外径小于60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所述壳体轴向方向,所述空隙通道的截面呈扇形或扇环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壳体轴向方向,所述空隙通道垂直于所述壳体轴向的横截面积由外向内逐渐减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壳体的一端密封连接的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的靠近所述壳体内腔的一侧设有脉冲式曝气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脉冲式曝气器具有靠近所述端头部件的气流释放孔,且所述气流释放孔与所述脉冲式曝气器共轴线。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过滤装置,其包括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上述过滤装置,两个端头部件上均设置有空隙通道,从而使得原水或曝气能够顺利的从壳体内腔排出。从而使得中空纤维膜丝外部的污染物可方便的从空隙通道流出,避免污染物在中空纤维膜丝根部过多堆积。从而在能够保证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过滤效率的情况下,减少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的过滤耗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端头部件的剖视图。图4为图1中的脉冲式曝气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的端头部件的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100,其包括具有内腔111的壳体110、以及端头部件130。具体地,端头部件130设于壳体110内腔111的一端。端头部件130上设有若干个沿壳体110的轴向贯穿端头部件130道的空隙通道131以及若干个相互连通的集水通道133。空隙通道131与集水通道133交替间隔设置。其中,壳体110的轴向参图1中虚线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空隙通道131用于排出中空纤维膜丝外部的污染物,故空隙通道131的宽度,需能排出中空纤维膜丝外部的污染物。需要说明的是,空隙通道131的个数为若干个,指空隙通道131的个数为至少两个。集水通道133的个数为若干个,指集水通道133的个数也为至少两个。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100中,两个端头部件130上均设置有空隙通道131,从而原水或曝气从进入壳体110内腔至从壳体110的内腔111排出的过程,均从内腔111的两端输入或排出。从而在原水或曝气在该进入壳体110的内腔111过程中或从壳体110内腔111排出过程中,避免原水或曝气被强行改变流动方向的现象,从而使得原水或曝气能够顺利的从壳体内腔排出。空隙通道131可方便中空纤维膜丝外部的污染物流出,避免污染物在中空纤维膜丝根部过多堆积,从而在能够保证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100过滤效率的情况下,减少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100的过滤耗能。本实施例中,两个端头部件130的空隙通道131相对设置。换言之,在垂直于壳体110轴向的平面,两个端头部件130的空隙通道131的投影重合。从而使得原水和曝气的输入输出更加顺畅。当然,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两个端头部件130的空隙通道131也可以不完全对应设置。可以理解的是,中空纤维膜丝的内腔与集水通道133连通。空隙通道131与集水通道133交替间隔设置,即若干个集水通道133两两间隔设置。另,每个集水通道133对应不同的中空纤维膜束。故与每个集水通道133对应的中空纤维膜束独立设置。本实施例中,端头部件130上设有至少两个空隙通道131,且空隙通道131与集水通道133间隔设置,从而增大了中空纤维膜束的裸露面积,从而在原水进入壳体110的内腔111中时,或曝气气体进入壳体110的内腔111中时,能够与中空纤维膜丝以较大的面积接触,从而更多的将中空纤维膜丝上的污染物冲输掉。另外,本实施例中,中空纤维膜束的裸露面积增大,减小污染物附着在中空纤维膜束的外表面的厚度,从而使得污染物附着对中空纤维膜束的过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具有内腔;以及/n两个端头部件,分别设于所述壳体内腔的两端;所述端头部件上设有若干个沿所述壳体的轴向贯穿所述端头部件的空隙通道以及若干个相互连通的集水通道;所述空隙通道与所述集水通道交替间隔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内腔;以及
两个端头部件,分别设于所述壳体内腔的两端;所述端头部件上设有若干个沿所述壳体的轴向贯穿所述端头部件的空隙通道以及若干个相互连通的集水通道;所述空隙通道与所述集水通道交替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壳体轴向方向,所述空隙通道的延伸方向为直线,且若干个所述空隙通道相互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个设于所述壳体内腔的中空纤维膜束;所述中空纤维膜束的宽度小于等于6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通道的宽度与所述空隙通道的宽度的比值小于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个设于所述壳体内腔的中空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清陈忱陈良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立升净水科技有限公司海南立昇净水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苏州立升膜分离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