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压式双端产水中空纤维膜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83144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压式双端产水中空纤维膜组件,包括膜壳、固定在膜壳两端的罗筒、以及通过紧固卡箍密封固定在每个罗筒端部的产水盖。膜壳内部固定有布水布气装置和多根中空纤维膜丝;布水布气装置的主体紧贴于浇注固定层端面,每根中空纤维膜丝的两端部固定成一体布置在浇注固定层中且与产水盖内腔保持畅通;浓水连接管贯穿于上端浇注固定层并与上部产水盖密封连接;布水布气装置与底部产水盖密封连接;布水布气装置上设置有进水口、进气口、进气通道和进水通道,其下端部均匀的布有多个布气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外压式双端产水中空纤维膜组件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布水布气均匀、膜分离效率高、产水水质稳定,且投入成本低。

An external pressure double end water producing hollow fiber membrane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压式双端产水中空纤维膜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外压式双端产水中空纤维膜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消耗已成倍增加,一方面造成了水资源的紧缺,同时也增加了污水的产生,加大了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为此有关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对污水进行处理并使其资源化再利用。膜分离技术和装置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工、医药、食品、市政等污水处理领域中。为了便于工业化生产和安装,提高膜的工作效率,在单位体积内实现最大的膜面积,通常将膜以某种形式组装在一个基本单元设备内,在一定的驱动力下,完成混合液中各组分的分离,这类装置称为膜组件。中空纤维膜组件特别是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因其装填密度高、造价相对较低、寿命较长以及膜耐压性能好而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现有的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进产水方式和布水布气结构设计不合理,运行过程中导致膜分离效率不高且容易产生污堵死角,降低中空纤维膜丝的抗污染性能,增加系统能耗,进而加大投入成本,缩短中空纤维膜组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布水布气均匀、膜分离效率高、产水水质稳定,且投入成本低的外压式双端产水中空纤维膜组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外压式双端产水中空纤维膜组件10,包括膜壳11、固定在膜壳11两端的罗筒13、以及通过紧固卡箍15密封固定在每个罗筒13端部的产水盖16。所述膜壳11内部上下两端各通过浇注固定层14密封固定有布水布气装置20和多根中空纤维膜丝12;所述布水布气装置20的主体紧贴于浇注固定层14端面,每根中空纤维膜丝12的两端部固定成一体布置在浇注固定层14中且与产水盖16内腔保持畅通;所述产水盖16侧端均设有产水口16a;所述浓水连接管17贯穿于上端浇注固定层14并与上部产水盖16密封连接;所述布水布气装置20与底部产水盖16密封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布水布气装置20设有进水口20a、进气口20b、进气通道20c和进水通道20d,其下端部均匀的设置有多个布气孔20e,且每个布气孔20e截面形状为扇形、圆形或多边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多根中空纤维膜丝12经过布水布气装置20的主体分隔成多个中空纤维膜丝束均匀的布置在浇注固定层14中。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膜壳11外径为20mm至450mm,其材料可采用UPVC材料、ABS材料或不锈钢材料。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产水盖16、紧固卡箍15、罗筒13、浓水连接管17以及布水布气装置20的材料均可采用UPVC材料、ABS材料或不锈钢材料。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浇注固定层14的材料可采用环氧树脂、聚氨酯或硅橡胶体。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的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两端都可产水,且布水布气装置中的进水通道和进气通道相互独立,布气孔均匀的分布于布水布气装置底部,使得该膜组件在运行时水气均匀的进入内腔,这种设计提高了中空纤维膜丝的膜分离效率和抗污堵能力,延长了膜组件的使用寿命,同时也降低了系统能耗,减少了投入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通过举例的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方案的一种外压式双端产水中空纤维膜组件的局部剖立体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方案的一种外压式双端产水中空纤维膜组件的布水布气装置的局部剖立体图。图中:10-外压式双端产水中空纤维膜组件;11-膜壳;12-中空纤维膜丝;13-罗筒;14-浇注固定层;15-紧固卡箍;16-产水盖;16a-产水口;17-浓水连接管;17a-浓水口;20-布水布气装置;20a-进水口;20b-进气口;20c-进气通道;20d-进水通道;20e-布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外压式双端产水中空纤维膜组件10,包括膜壳11、固定在膜壳11两端的罗筒13、以及通过紧固卡箍15密封固定在每个罗筒13端部的产水盖16。所述膜壳11内部上下两端各通过浇注固定层14密封固定有布水布气装置20和多根中空纤维膜丝12;所述的布水布气装置20的主体紧贴于浇注固定层14端面,每根中空纤维膜丝12的两端部固定成一体布置在浇注固定层14中且与产水盖16内腔保持畅通;在每个产水盖16侧端均设有产水口16a;所述浓水连接管17贯穿于上端浇注固定层14并与上部产水盖16密封连接;所述布水布气装置20与底部产水盖16密封连接。所述布水布气装置20设有进水口20a、进气口20b、进气通道20c和进水通道20d,其下端部均匀的布有多个布气孔20e,每个布气孔20e截面形状为扇形、圆形或多边形。所述多根中空纤维膜丝12经过布水布气装置20的主体分隔成多个中空纤维膜丝束均匀的布置在浇注固定层14中。所述多根中空纤维膜丝12经过布水布气装置20的主体分隔成多个中空纤维膜丝束均匀的布置在浇注固定层14中。所述膜壳11外径为20mm至450mm,其材料可采用UPVC材料、ABS材料或不锈钢材料。所述产水盖16、紧固卡箍15、罗筒13、浓水连接管17以及布水布气装置20的材料均可采用UPVC材料、ABS材料或不锈钢材料。所述的浇注固定层14的材料可采用环氧树脂、聚氨酯或硅橡胶体。由上述可知,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两端都可产水,且布水布气装置中的进水通道和进气通道相互独立,布气孔均匀的分布于布水布气装置底部,使得该膜组件在运行时水气均匀的进入内腔,这种设计提高了中空纤维膜丝的膜分离效率和抗污堵能力,延长了膜组件的使用寿命,同时也降低了系统能耗,减少了投入成本。工程运行时,将如图1所示的多支外压式双端产水中空纤维膜组件10与外接管道相连接组成中空纤维膜系统。常温常压下,原水泵输出的原水经上布水布气装置20的进水口20a进入进水通道20d,接着进入膜壳11内腔,在外力驱动下使得原水经中空纤维膜丝12过滤而汇集至上下产水盖16中的产水内腔内,最后通过产水盖16侧端的产水口16a持续输出到中空纤维膜组件10外部;过滤剩下的混合液经浓水连接管17中的浓水口17a排出中空纤维膜组件10的外部。当中空纤维膜丝12出现污堵时,反洗泵输出的大流量反洗水经上下产水盖16中产水口16a进入中空纤维膜丝12内腔,在外力驱动下使得大流量反洗水经中空纤维膜丝12进入中空纤维膜组件10内腔,在大流量反洗水透过中空纤维膜丝12过程中冲刷掉污堵在中空纤维膜丝12微孔内及外表面的污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压式双端产水中空纤维膜组件,包括膜壳(11)、固定在膜壳(11)两端的罗筒(13)、以及通过紧固卡箍(15)密封固定在每个罗筒(13)端部的产水盖(16),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壳(11)内部上下两端通过浇注固定层(14)密封固定有布水布气装置(20)和多根中空纤维膜丝(12);所述多根中空纤维膜丝(12)经过布水布气装置(20)的主体分隔成多个中空纤维膜丝束均匀布置在浇注固定层(14)中,所述布水布气装置(20)的主体紧贴于浇注固定层(14)端面,每根中空纤维膜丝(12)的两端部固定成一体布置在浇注固定层(14)中且与产水盖(16)内腔保持畅通;所述产水盖(16)侧端均设有产水口(16a);浓水连接管(17)贯穿于上端浇注固定层(14)并与上部产水盖(16)密封连接;所述布水布气装置(20)与底部产水盖(16)密封连接;所述布水布气装置(20)上设有进水口(20a)、进气口(20b)、进气通道(20c)和进水通道(20d),所述布水布气装置(20)下端部均匀设置有多个布气孔(20e),且每个布气孔(20e)截面形状为扇形、圆形或多边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压式双端产水中空纤维膜组件,包括膜壳(11)、固定在膜壳(11)两端的罗筒(13)、以及通过紧固卡箍(15)密封固定在每个罗筒(13)端部的产水盖(16),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壳(11)内部上下两端通过浇注固定层(14)密封固定有布水布气装置(20)和多根中空纤维膜丝(12);所述多根中空纤维膜丝(12)经过布水布气装置(20)的主体分隔成多个中空纤维膜丝束均匀布置在浇注固定层(14)中,所述布水布气装置(20)的主体紧贴于浇注固定层(14)端面,每根中空纤维膜丝(12)的两端部固定成一体布置在浇注固定层(14)中且与产水盖(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柳东林亚凯徐大明赵杰田野尤功王秋白秦正宇安康张景隆孙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赛诺膜技术有限公司河北赛诺膜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