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自适应柱式膜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74633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化自适应柱式膜组件,包括膜壳、固定在膜壳两端的罗筒、通过紧固卡箍密封固定在上下两个罗筒端部的产水盖和进水盖以及浓水连接管。所述的膜壳内腔分别通过产水端浇注固定层和进水端浇注固定层密封固定有多根中空纤维膜丝。所述的浓水连接管一端设置有浓水口,另一端贯穿于产水盖和产水端浇注固定层且与膜壳内腔保持畅通。所述的膜壳外壁上设置有数据处理及传输模块;所述的产水盖两侧端分别设有产水端压力传感模块、产水口和产水调控模块;所述的进水盖两侧及低端分别设有进水端压力传感模块、进水口和进气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可智能化自适应调节、运行故障率低、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化自适应柱式膜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用的膜组件,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化自适应柱式膜组件。

技术介绍

[0002]为了对污水进行处理并对其进行资源化再利用,膜分离技术和装置在工业化生产中应用广泛。为了提高膜的工作效率,在单位体积内实现最大的膜面积,通常将膜以某种形式组装在一个基本单元设备内,在一定的驱动力下,完成混合液中各组分的分离,这类装置称为膜组件。柱式膜组件特别是外压式柱式膜组件因其装填密度高、造价相对较低、寿命较长以及膜耐压性能好而得到了广泛应用。柱式膜组件在工程应用时,单套系统采用多支柱式膜组件并联安装运行,控制及监测系统不能监测到每支柱式膜组件的运行状态;由于系统中每支柱式膜组件的管口尺寸固定致使运行条件分布不均,运行过程中导致部分柱式膜组件膜分离效率不高且容易产生污堵,缩短柱式膜组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可智能化自适应调节、故障率低、使用寿命长的智能化自适应柱式膜组件。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智能化自适应柱式膜组件,包括膜壳101、固定在膜壳上端的上罗筒104a、固定在膜壳下端的下罗筒104b、上罗筒端部通过紧固卡箍106密封固定有产水盖108和浓水连接管109、下罗筒端部通过紧固卡箍密封固定有进水盖111;上罗筒内侧设有产水端浇注固定层105a;下罗筒内侧设有进水端浇注固定层105b;在膜壳内腔两端浇注固定层之间密封固定有多根中空纤维膜丝102,每根中空纤维膜丝与产水盖内腔保持畅通;进水端浇注固定层内部均匀排布有多个气液导流通道105c,每个气液导流通道两端分别联通膜壳内腔和进水盖内腔;浓水连接管贯穿产水盖和产水浇筑层,浓水连接管近柱端与膜壳内腔保持畅通,浓水连接管远柱端设置有浓水口109a;在膜壳外壁上设置有数据处理及传输模块103;产水盖一侧壁上设有产水口108a,产水口上设有产水调控模块110,与产水口相对的产水盖侧壁上设有产水端压力传感模块107a;进水盖一侧壁上设有进水口111a,与进水口相对的进水盖侧壁上设有进水端压力传感模块107b,进水盖底端设有进气口111b。
[0006]优选地:数据处理及传输模块103通过线缆分别与产水端压力传感模块107a、进水端压力传感模块107b、产水调控模块110相连接;数据处理及传输模块103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数据采集及分析单元、远程监控及传输单元。
[0007]优选地:产水端压力传感模块107a贯穿于产水盖108侧壁且密封固定,其感应单元位于产水盖内腔,其传输单元位于产水盖外侧。
[0008]优选地:产水调控模块110贯穿于所述的产水口108a侧壁且密封固定,其调节单元位于与产水盖内腔连通的产水口内腔,其控制传动单元位于产水口外壁。
[0009]优选地:进水端压力传感模块107b贯穿于进水盖111侧壁且密封固定,其感应单元位于进水盖内腔,其传输单元位于进水盖外壁。
[0010]有益效果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在膜壳外壁上设置有数据处理及传输模块,在产水盖两侧端分别设有产水端压力传感模块、产水调控模块,在进水盖设有进水端压力传感模块,在传统柱式膜组件结构基础上采用模块化设计,结构简单合理,易于加工及安装。在柱式膜组件工作时,进、产水端压力传感模块分别检测到柱式膜组件进水及产水压力并传输到数据处理及传输模块,数据处理及传输模块对所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控制产水调控模块的启闭及开合度大小,以确保柱式膜组件的运行状态达到最优,同时将分析结果及检测数据通过数据网络传输至远程客户端或人机交互终端。该设计可智能调节柱式膜组件运行状态、提高膜组件适应范围、减少系统故障、延长柱式膜组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
[0013]图1示出了本技术一种实施方案的全剖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01

膜壳;102

中空纤维膜丝;103

数据处理及传输模块;104a

上罗筒;104b

下罗筒;105a

产水端浇注固定层;105b

进水端浇注固定层;105c

气液导流通道;106

紧固卡箍;107a

产水端压力传感模块;107b

进水端压力传感模块;108

产水盖;108a

产水口;109

浓水连接管;109a

浓水口;110

产水调控模块;111

进水盖;111a

进水口;111b

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智能化自适应柱式膜组件,包括膜壳101、固定在膜壳上端的上罗筒104a、固定在膜壳下端的下罗筒104b、上罗筒端部通过紧固卡箍106密封固定有产水盖108和浓水连接管109、下罗筒端部通过紧固卡箍密封固定有进水盖111;上罗筒内侧设有产水端浇注固定层105a;下罗筒内侧设有进水端浇注固定层105b;在膜壳内腔两端浇注固定层之间密封固定有多根中空纤维膜丝102,每根中空纤维膜丝与产水盖内腔保持畅通;进水端浇注固定层内部均匀排布有多个气液导流通道105c,每个气液导流通道两端分别联通膜壳内腔和进水盖内腔;浓水连接管贯穿产水盖和产水浇筑层,浓水连接管近柱端与膜壳内腔保持畅通,浓水连接管远柱端设置有浓水口109a;在膜壳外壁上设置有数据处理及传输模块103;所述的产水盖一侧壁上设有产水口108a,产水口上设有产水调控模块110,与产水口相对的产水盖侧壁上设有产水端压力传感模块107a;进水盖一侧壁上设有进水口111a,与进水口相对的进水盖侧壁上设有进水端压力传感模块
107b,进水盖底端设有进气口111b。
[0017]数据处理及传输模块103通过线缆分别与所述的产水端压力传感模块107a、进水端压力传感模块107b、产水调控模块110相连接。
[0018]数据处理及传输模块103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数据采集及分析单元、远程监控及传输单元,其中: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可手动或自动控制产水调控模块110的启闭及开合度大小;数据采集及分析单元可获取各压力传感模块参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化自适应柱式膜组件,包括膜壳(101)、固定在膜壳上端的上罗筒(104a)、固定在膜壳下端的下罗筒(104b)、上罗筒端部通过紧固卡箍(106)密封固定有产水盖(108)和浓水连接管(109)、下罗筒端部通过紧固卡箍密封固定有进水盖(111);所述的上罗筒内侧设有产水端浇注固定层(105a);所述的下罗筒内侧设有进水端浇注固定层(105b);在膜壳内腔两端浇注固定层之间密封固定有多根中空纤维膜丝(102),每根中空纤维膜丝与产水盖内腔保持畅通;所述的进水端浇注固定层内部均匀排布有多个气液导流通道(105c),每个气液导流通道两端分别联通膜壳内腔和进水盖内腔;所述的浓水连接管贯穿产水盖和产水浇筑层,浓水连接管近柱端与膜壳内腔保持畅通,浓水连接管远柱端设置有浓水口(109a);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膜壳外壁上设置有数据处理及传输模块(103);所述的产水盖一侧壁上设有产水口(108a),产水口上设有产水调控模块(110),与产水口相对的产水盖侧壁上设有产水端压力传感模块(107a);所述的进水盖一侧壁上设有进水口(111a),与进水口相对的进水盖侧壁上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大明张臣臣张超何柳东胡砚平王丽雪张岩岗叶静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赛诺膜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