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水系统及其净水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34137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净水系统,包括第一膜过滤单元,第一膜过滤单元上设有第一进水端、第一纯水端以及第一废水端,第一进水端上连接有原水管路,第一废水端上连接有第一废水管路,第一纯水端上连接有第一纯水管路,原水管路上设有增压装置,第一纯水管路上设有纯水开关;还包括第二膜过滤单元,第二膜过滤单元上设有第二进水端、第二纯水端以及第二废水端,第二废水端上连接有第二废水管路;该第一纯水管路上于第一纯水端与纯水开关之间依次设有第一纯水管路分叉点以及第一纯水管路汇聚点,第一纯水管路分叉点与第二进水端之间设有第一纯水分路,第一纯水分路上设有第一纯水分路开关,第二纯水端与第一纯水管路汇聚点之间设有第二纯水管路。有第二纯水管路。有第二纯水管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净水系统及其净水器


[0001]本技术涉及净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净水系统及其净水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RO或NF净水器水路一般为简单滤芯水路系统,即单水路系统,原水经过前置滤芯、增压泵、反渗透滤芯过滤,其中,经过反渗透滤芯过滤后分为纯水水路和废水水路,纯水可直接使用或者再通过后置滤芯进一步过滤,废水则直接排放,这种单水路系统存在诸多缺点。例如,在停止制水一段时间后,再次启动时,制得的“头杯水”的TDS值(总溶解固体)容易超标。
[0003]由此,如何解决“头杯水”的TDS值(总溶解固体)容易超标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净水系统,解决第二膜过滤单元在停止制水一段时间后,再次启动时会出现纯水TDS值超标的问题。
[0005]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净水系统,包括第一膜过滤单元,第一膜过滤单元上设有第一进水端、第一纯水端以及第一废水端,第一进水端上连接有原水管路,第一废水端上连接有第一废水管路,第一纯水端上连接有第一纯水管路,原水管路上设有增压装置,第一纯水管路上设有纯水开关,
[0006]还包括第二膜过滤单元,第二膜过滤单元上设有第二进水端、第二纯水端以及第二废水端,第二废水端上连接有第二废水管路;
[0007]第一纯水管路上于第一纯水端与纯水开关之间依次设有第一纯水管路分叉点以及第一纯水管路汇聚点,第一纯水管路分叉点与第二进水端之间设有第一纯水分路,第一纯水分路上设有第一纯水分路开关,第二纯水端与第一纯水管路汇聚点之间设有第二纯水管路。
[0008]由此,本技术解决第二膜过滤单元在停止制水一段时间后,再次启动时会出现纯水TDS值超标的问题;同时,有效降低第二膜过滤单元的更换频率。同样的,有利于延长第二膜过滤单元的使用寿命。
[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废水管路上设有第一废水开关,第一废水管路上于第一废水端与第一废水开关之间设有第一废水管路分叉点,第一纯水分路上于第一纯水分路开关与第二进水端之间设有第一纯水分路汇聚点,第一废水管路分叉点与第一纯水分路汇聚点之间设有第一废水分路,第一废水分路上设有第一废水分路开关。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原水管路上于增压装置的上游处设有纯水回流交叉点,第一纯水管路分叉点与纯水回流交叉点之间设有纯水回流管路,纯水回流管路上设有纯水回流管路开关。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废水管路上设有第二废水开关,第一废水管路上于第一废
水端与第二废水开关之间设有第二废水管路分叉点,原水管路上于增压装置的上游处设有废水回流交叉点,第二废水管路分叉点与废水回流交叉点之间设有废水回流管路,废水回流管路上设置有废水回流管路开关。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废水回流管路的任意位置上还设置有第一TDS监测装置。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原水管路上于增压装置的上游处设有前置过滤单元。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纯水管路上于第一纯水管路汇聚点与纯水开关之间还设有后置过滤单元。
[0015]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纯水管路上于第一纯水管路汇聚点与纯水开关之间还设有第二TDS监测装置。
[0016]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废水管路上于第一废水端与第二废水管路分叉点之间设有第三TDS监测装置。
[0017]本技术还具有一种净水器,包括如上述的净水系统。由此,本技术解决第二膜过滤单元在停止制水一段时间后,再次启动时会出现纯水TDS值超标的问题;同时,有效降低第二膜过滤单元的更换频率。同样的,有利于延长第二膜过滤单元的使用寿命。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的第一膜过滤单元,以利用第一膜过滤单元制得的初滤纯水以对第二膜过滤单元进行冲洗,避免第二纯水端制得的纯水的TDS值超标,由此解决第二膜过滤单元在停止制水一段时间后,再次启动时会出现纯水TDS值超标的问题;同时,由于采用比原水更加纯净的初滤纯水以对第二膜过滤单元进行冲洗,有效提高进入第二膜过滤单元的水质,不仅有利于缩短第二膜过滤单元的冲洗时长,而且有利于延长第二膜过滤单元的使用寿命,以降低第二膜过滤单元的更换频率。同样的,当净水系统制水时,通过采用比原水更加纯净的初滤纯水以让第二膜过滤单元进行过滤,有效提高进入第二膜过滤单元的水质,从而有利于延长第二膜过滤单元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净水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净水系统第二实施例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净水系统第二实施例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净水系统第二实施例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净水系统第二实施例的第四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净水系统第二实施例的第五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净水系统第二实施例的第六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技术净水系统第二实施例的第七结构示意图。
[0027]图9为本技术净水系统第二实施例的第八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为本技术净水系统第二实施例的第九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各标号代表如下含义:1、第一膜过滤单元;2、增压装置;3、纯水开关;4、第二膜过滤单元;A、第一纯水管路分叉点;B、第一纯水管路汇聚点;5、第一纯水分路开关;E、纯水回流交叉点;8、纯水回流管路开关;6、第一废水开关;C、第一废水管路分叉点;F、废水回流交叉点;9、废水回流管路开关;D、第一纯水分路汇聚点;7、第一废水分路开关;10、第一
TDS监测装置;11、前置过滤单元;12、后置过滤单元;13、第二TDS监测装置;14、第三TDS监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更进一步阐述本申请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0031]实施例1:
[0032]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一种净水系统,包括第一膜过滤单元1,第一膜过滤单元1上设有第一进水端、第一纯水端以及第一废水端,第一进水端上连接有原水管路,第一废水端上连接有第一废水管路,第一纯水端上连接有第一纯水管路,原水管路上设有增压装置2,第一纯水管路上设有纯水开关3。如此,原水可通过增压装置2增压,以由原水管路经第一进水端进入第一膜过滤单元1内,并通过第一膜过滤单元1的过滤,在第一纯水端制得纯水,在第一废水端制得废水。由此,废水可从第一废水管路排走,纯水则可通过纯水开关3控制第一纯水管路的开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净水系统,包括第一膜过滤单元,所述第一膜过滤单元上设有第一进水端、第一纯水端以及第一废水端,所述第一进水端上连接有原水管路,所述第一废水端上连接有第一废水管路,所述第一纯水端上连接有第一纯水管路,所述原水管路上设有增压装置,所述第一纯水管路上设有纯水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膜过滤单元,所述第二膜过滤单元上设有第二进水端、第二纯水端以及第二废水端,所述第二废水端上连接有第二废水管路;所述第一纯水管路上于所述第一纯水端与所述纯水开关之间依次设有第一纯水管路分叉点以及第一纯水管路汇聚点,所述第一纯水管路分叉点与所述第二进水端之间设有第一纯水分路,所述第一纯水分路上设有第一纯水分路开关,所述第二纯水端与所述第一纯水管路汇聚点之间设有第二纯水管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废水管路上设有第一废水开关,所述第一废水管路上于所述第一废水端与所述第一废水开关之间设有第一废水管路分叉点,所述第一纯水分路上于所述第一纯水分路开关与所述第二进水端之间设有第一纯水分路汇聚点,所述第一废水管路分叉点与所述第一纯水分路汇聚点之间设有第一废水分路,所述第一废水分路上设有第一废水分路开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水管路上于所述增压装置的上游处设有纯水回流交叉点,所述第一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平晏博吕苏李大川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栗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