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34996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盖体及烹饪器具,包括:本体;保温盖板,活动配接于本体上且面向烹饪空间设置;用于加热保温盖板的加热件,活动配接于本体上,且位于保温盖板背向烹饪空间的一侧;其中,在受到烹饪空间内烹饪压力的作用时,保温盖板可传递作用力于加热件并与加热件相对于本体同步运动。当保温盖板受到烹饪压力作用时保温盖板与加热件同步相对于本体上移,在保证电饭煲具有上压烹饪功能的同时,还可以保证保温盖板与加热件之间的间距(包括零间距)不会产生变化,如此加热件对保温盖板的加热功能也不会产生变化,从而位于烹饪空间内的食物的口味将始终如一,不会对其产生影响。

Lid and cooking utensils thereo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烹饪器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科学的进步,人们越来越追求生活质量,电饭煲及电炒锅等烹饪器具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烹饪器具主要包括烹饪主体及盖体,盖体盖设于烹饪主体上且与烹饪主体之间界定形成烹饪空间。盖体包括保温盖板及加热件,保温盖板面向烹饪空间设置,加热件位于保温盖板背向烹饪空间的一侧,加热件用于加热保温盖板从而加热附着于保温盖板上的蒸发水汽,以防止水滴滴回烹饪空间内,以确保烹饪出的食物的口味更佳。具有微压功能的烹饪器具一般包括常规不上压烹饪功能及上压烹饪功能,当使用上压烹饪功能时,烹饪空间内压力增大,则保温盖板在压力的作用下容易上移,从而导致与位于其上部的加热件的距离发生变化,则加热件对保温盖板的加热功能产生变化,从而导致烹饪出的食物的口味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烹饪器具的盖体当保温盖板移动时,其与加热件的距离产生变化从而对烹饪出的食物的口味产生影响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使加热件对保温盖板的加热功能保持恒定的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一种盖体,与烹饪主体配接形成烹饪空间,包括:本体;保温盖板,活动配接于所述本体上且面向所述烹饪空间设置;用于加热所述保温盖板的加热件,活动配接于所述本体上,且位于所述保温盖板背向所述烹饪空间的一侧;其中,在受到所述烹饪空间内烹饪压力的作用时,所述保温盖板可传递作用力于所述加热件并与所述加热件相对于所述本体同步运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活动配接于所述本体上且位于所述保温盖板背向所述烹饪空间的一侧,所述加热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保温盖板可传递作用力于所述固定座,并与所述固定座相对于所述本体同步运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温盖板与所述固定座的至少部分抵接以进行所述作用力的传递。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包括相互连接的装配部与抵接部,所述加热件装配于所述装配部上,所述抵接部与所述保温盖板抵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还包括抵接柱,所述抵接柱抵接于所述保温盖板与所述固定座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柱包括多个,全部所述抵接柱间隔抵接于所述保温盖板与所述固定座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柱包括相互连接的柱体及限位部,所述柱体穿设且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本体内,所述限位部与所述本体配合以限制所述抵接柱在重力的作用下脱离所述本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温盖板与所述固定座之间具有间距,所述保温盖板及所述固定座均具有磁性,且所述保温盖板与所述固定座的磁性相同以进行所述作用力的传递。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件为电磁加热件,所述保温盖板为导磁件;其中,当所述加热件通电时产生磁场,所述保温盖板在感受到所述磁场时产生热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件包括绕线盘及绕线圈,所述绕线圈设置于所述绕线盘上,当所述绕线圈通电时产生所述磁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件为电阻加热件。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烹饪主体及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盖体,所述盖体可开合地盖设于所述烹饪主体上。上述盖体及烹饪器具,当保温盖板受到烹饪压力作用时保温盖板与加热件同步相对于本体上移,在保证电饭煲具有上压烹饪功能的同时,还可以保证保温盖板与加热件之间的间距(包括零间距)不会产生变化,如此加热件对保温盖板的加热功能也不会产生变化,从而位于烹饪空间内的食物的口味将始终如一,不会对其产生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盖体的一截面的剖视图;图2为图1中所示盖体的爆炸图;图3为图1中所示盖体的A处放大图;图4为图1中所示盖体的B处放大图;图5为图1中所示盖体的抵接柱的结构图;图6为图1中所示盖体的另一截面的剖视图;图7为图6中所示盖体的C处放大图;图8为图1中所示盖体的装配图;图9为图8中所示盖的D处放大图。盖体100本体10内盖11装配孔111保温盖板20排气口21加热件30绕线盘31固定座40装配部41抵接部42抵接柱50柱体51限位部52第一卡扣部521排气机构60密封件61弹性件62调压机构70第一配合件80第一圆柱81第一延伸柱82第一倾斜面90泄压机构110第二配合件120第二圆柱121第二延伸柱122第二倾斜面13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烹饪主体(图未示)及盖体100,盖体100盖设于烹饪主体上且与烹饪主体之间界定形成烹饪空间。具体地,该烹饪器具可以为电饭煲,也可以为其他种类的烹饪器具,如电蒸锅,在此不作限定。下面以电饭煲为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本实施例仅用作范例说明,并不会限制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范围。再者实施例中的图式亦省略不必要组件,并清楚显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点。盖体100包括本体10、保温盖板20及加热件30,本体10配置于烹饪主体的开口部,用于根据用户操作对烹饪主体进行开闭,保温盖板20配接于本体10上且面向烹饪空间设置,加热件30配接于本体10上且位于保温盖板20背向烹饪空间的一侧。其中,加热件30在通电后用于给保温盖板20加热,从而加热附着于保温盖板20上的蒸发水汽,以防止水滴滴回内锅的饭面上,以确保煮出的米饭更香甜。具体地,在受到烹饪空间内烹饪压力的作用时,保温盖板20可传递作用力于加热件30并与加热件30相对于本体10同步运动。即为当电饭煲使用上压烹饪功能时,烹饪空间内烹饪压力增大,保温盖板20将会在烹饪压力的作用下上移(远离烹饪主体的方向移动),在保温盖板20上移的过程中可传递作用力于加热件30,从而加热件30与保温盖板20相对于本体10同步运动。通过上述设置,当保温盖板20受到烹饪压力作用时保温盖板20与加热件30同步相对于本体10上移,在保证电饭煲具有上压烹饪功能的同时,还可以保证保温盖板20与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盖体,与烹饪主体配接形成烹饪空间,其特征在于,包括:/n本体(10);/n保温盖板(20),活动配接于所述本体(10)上且面向所述烹饪空间设置;/n用于加热所述保温盖板(20)的加热件(30),活动配接于所述本体(10)上,且位于所述保温盖板(20)背向所述烹饪空间的一侧;/n其中,在受到所述烹饪空间内烹饪压力的作用时,所述保温盖板(20)可传递作用力于所述加热件(30)并与所述加热件(30)相对于所述本体(10)同步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盖体,与烹饪主体配接形成烹饪空间,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10);
保温盖板(20),活动配接于所述本体(10)上且面向所述烹饪空间设置;
用于加热所述保温盖板(20)的加热件(30),活动配接于所述本体(10)上,且位于所述保温盖板(20)背向所述烹饪空间的一侧;
其中,在受到所述烹饪空间内烹饪压力的作用时,所述保温盖板(20)可传递作用力于所述加热件(30)并与所述加热件(30)相对于所述本体(10)同步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还包括固定座(40),所述固定座(40)活动配接于所述本体(10)上且位于所述保温盖板(20)背向所述烹饪空间的一侧,所述加热件(30)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座(40)上,所述保温盖板(20)可传递作用力于所述固定座(40),并与所述固定座(40)相对于所述本体(10)同步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盖板(20)与所述固定座(40)的至少部分抵接以进行所述作用力的传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40)包括相互连接的装配部(41)与抵接部(42),所述加热件(30)装配于所述装配部(41)上,所述抵接部(42)与所述保温盖板(20)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还包括抵接柱(50),所述抵接柱(50)抵接于所述保温盖板(20)与所述固定座(40)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程志斌陈亮夏鹏李振合王俊陈礼昌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