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防溢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3499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防溢盖,包括锅盖体及挡盖,挡盖与锅盖体连接,锅盖体对应锅盖体的正下方位置开设有排气口,且挡盖与锅盖体之间形成储气空间,使用时,挡盖受排气口排出的气压冲击能发生变形,以使挡盖与锅盖体之间的储气空间与外界连通的通道变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溢盖盖于锅体锅口位置,在加热前期,挡盖盖于排气口的上侧,起到保温效果。随着温度升高,锅内的压力逐渐增加,锅内高压蒸汽从排气口排出而冲击挡盖,以使挡盖受到蒸汽冲击力而自动向上发生变形,使得挡盖与锅盖体之间的储气空间被打开,排气口变为开放,便于锅内蒸汽迅速排出,沸腾液体接触锅外的冷空气不再攀升,使液体滞留在锅内,从而达到自动防溢的效果。

An automatic anti overflow c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防溢盖
本专利技术涉及烹饪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防溢盖。
技术介绍
通常人们在加热汤、粥、乳制品等有粘性的液体时,若是无人看守并盖上锅盖,锅内的液体通常都会溢出到锅外,有熄灭炉火、使燃气外泄的危险存在。不盖上锅盖烹饪,则在烹煮中会有大量的热量散失,造成能源浪费,烹饪时间会延长,锅内的烹煮食物也会有受热不均的问题存在,影响物体食物烹饪质量。因此,市场上出现一些防溢盖,但现有的防溢盖的防溢效果一般,例如现有的一种防溢盖,其包括一由边沿向中部凹陷的锅盖体,锅盖体的中部具有一开口,溢出的液体在和外界冷空气接触冷却后通过该开口流回容器内,实现防溢功能,但是该防溢盖存在在不沸腾的时候保温效果差、造成能源和时间上的浪费、食物受热不均等问题。现有还有一种防溢盖,其包括一由边沿向中部凹陷的锅盖体及挡盖,锅盖体设有用于排出锅内的气体和沸腾液体的排气口,挡盖与锅盖体连接,挡盖设有叶片,叶片用于遮挡锅盖体上的排气口,在使用前首先旋转挡盖,使得挡盖上的叶片与锅盖体上的排气口闭合,或者直接打开挡盖的叶片但这样保温效果较差。当锅内食物沸腾的时候,需要增大排气空间的时候,需要手动旋转挡盖将叶片与排气口错开,排气口处于全打开状态用于快速排气,但这样会有被蒸汽和沸腾的液体烫伤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自动防溢的防溢盖。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防溢盖,包括锅盖体及挡盖,所述的锅盖体开设有排气口,挡盖设于锅盖体上对应排气口的上侧,所述的挡盖与锅盖体连接,挡盖与锅盖体之间形成储气空间,使用时,挡盖受排气口排出的气压冲击能发生变形,以使挡盖与锅盖体之间的储气空间与外界连通的通道变大。上述方案的防溢盖盖于锅体的锅口位置,在加热前期,挡盖盖于排气口的上侧,排气口几乎处于封闭状态,起到保温效果。随着温度升高,锅内的压力逐渐增加,锅内高压蒸汽从排气口排出而冲击挡盖,以使挡盖受到蒸汽冲击力而自动向上发生变形,使得挡盖与锅盖体之间的储气空间被打开,锅盖体的排气口变为开放,使得储气空间与外界连通的通道变大,便于锅内蒸汽迅速排出,沸腾液体接触锅外的冷空气不再攀升,使液体滞留在锅内,从而达到自动防溢的效果,不需要人为操作,避免被蒸汽烫伤。进一步地,上述的挡盖与锅盖体的中部连接,排气口设于锅盖体对应挡盖与锅盖体连接部的周围区域,且挡盖位于所有排气口的上方位置。在受到周围排气口排出的蒸汽冲击力,使得挡盖的四周均向上发生变形,以致锅内蒸汽可迅速从周围的排气口排出。进一步地,上述的锅盖体包括锅盖主体及设于锅盖主体中部、且其高度由边沿向中部增大的排气座,挡盖的中部与排气座的中部连接,排气口设于排气座上对应挡盖与排气座的连接部的周围区域。排气座的侧面形成斜面,可以避免溢出的液体积在排气座上,增加其表面负担易造成坍塌。进一步地,上述的锅盖主体为高度由外边沿向中部减小的凹形环状结构,排气座的下端边沿与锅盖主体内侧边沿连接,且所有的排气口均延伸至锅盖主体的最低位置,以使得溢出的沸腾液体与外界的冷空气充分接触进而冷凝而从排气口回流至锅内。进一步地,上述的排气口圆周均布设置于排气座上,以使得挡盖四周均匀受到排气口的蒸汽冲击力影响而平稳向上发生变形,便于锅内蒸汽迅速排出。进一步地,上述的锅盖主体的下表面设有若干条不同直径的锅口卡环,以适应与不同口径的锅具配合使用。进一步地,上述的挡盖为碗状结构,挡盖的中部与排气座的中部可拆卸连接,当挡盖受排气口排出的气压冲击时,挡盖的碗口能由朝下变为朝上,以使挡盖的边沿与锅盖主体之间的距离变大而导致挡盖与锅盖体之间的储气空间与外界连通的通道变大。而当挡盖的碗口朝下时,挡盖的边沿与锅盖主体的上侧面接触,且所有的排气口位于挡盖正下方的区域内,增强保温效果,并且,储气空间储压更大,保证储气空间内的压力足够大而使得挡盖发生由碗口朝下变为朝上的变形,实现增大排气通道实现防溢出。进一步地,上述的挡盖包括非变形中部及位于非变形中部周围的变形周部,非变形中部与变形周部的连接部设有沟槽,以使得挡盖的变形周部翻折变形更加容易,所述的变形周部的外边沿位置具有加强凸环,通过设置加强凸环,由于加强凸环的强度大于变形周部的强度,当挡盖受锅内气压冲击发生由碗口朝下变为朝上变形后,加强凸环能够确保使挡盖保持当前形态,在不施加其他外力的情况下不容易恢复之前形态,有利于排气口保持开放状态。另一方案,上述的变形周部的厚度自中部向边沿逐渐增大,使得变形周部的边沿位置的强度较大,其也能使得挡盖在没有外力情况下确保保持当前形态。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挡盖与排气座的装配,上述的挡盖的下侧中部设有连接柱,排气座的中部设有与连接柱配合的连接孔,挡盖通过其连接柱插入排气座的连接孔,优选连接柱与连接孔为过盈配合。进一步地,上述的连接柱的下端设有扣环,扣环的直径大于连接孔的直径,避免连接柱自动脱离连接孔。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挡盖的提起,上述的挡盖的上侧还设有提手。另一方案,上述的排气座的中部设有连接条,挡盖的中部设有连接卡孔,连接条的上端设有两个相距一定距离的卡环,卡环的直径大于连接卡孔的直径,连接条的上端套入连接卡孔内、且两个卡环分别位于连接卡孔两端的孔口边缘,使得挡盖与连接条不易脱离。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排气口上方设置碗口可朝下和朝上的碗状挡盖,当挡盖的碗口朝下时,挡盖与锅盖体形成一个封闭的储气空间,排气口与外界不相通,这样对锅内有效保温;而随着锅内温度升高,挡盖在蒸煮食物过程中受到锅内高压蒸汽的冲击自动发生由碗口朝下变为朝上的变形,此时挡盖与锅盖体之间的储气空间被打开,导致挡盖与锅盖体之间的储气空间与外界连通的排气通道变大,不需要人手操作就能增大排气空间,避免手动操作被蒸汽和沸腾的液体烫伤,而从排气口溢出的沸腾液体与外界的冷空气充分接触进而冷凝而自动从排气口回流至锅内,就算没有人员看守,也不会发生液体溢出到锅外。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防溢盖的闭合状态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防溢盖的打开状态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B-B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防溢盖的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防溢盖的下侧方位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4中的C部放大图。图8、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挡盖处于闭合状态时的正反面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挡盖处于闭合状态时的剖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挡盖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挡盖处于打开状态时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简洁的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或说明中某些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但与本专利技术的主要内容不相关的零部件会有所省略。另外为便于表述,附图中某些零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但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或全部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防溢盖,包括锅盖体(1)及挡盖(2),所述的锅盖体(1)开设有排气口(11),挡盖(2)设于锅盖体(1)上对应排气口(11)的上侧,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挡盖(2)与锅盖体(1)连接,挡盖(2)与锅盖体(1)之间形成储气空间,使用时,挡盖(2)受排气口(11)排出的气压冲击能发生变形,以使挡盖(2)与锅盖体(1)之间的储气空间与外界连通的通道变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防溢盖,包括锅盖体(1)及挡盖(2),所述的锅盖体(1)开设有排气口(11),挡盖(2)设于锅盖体(1)上对应排气口(11)的上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盖(2)与锅盖体(1)连接,挡盖(2)与锅盖体(1)之间形成储气空间,使用时,挡盖(2)受排气口(11)排出的气压冲击能发生变形,以使挡盖(2)与锅盖体(1)之间的储气空间与外界连通的通道变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防溢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盖(2)与锅盖体(1)的中部连接,排气口(11)设于锅盖体(1)对应挡盖(2)与锅盖体(1)连接部的周围区域,且挡盖(2)位于所有排气口(11)的上方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防溢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盖体(1)包括锅盖主体(10)及设于锅盖主体(10)中部、且其高度由边沿向中部增大的排气座(12),挡盖(2)的中部与排气座(12)的中部连接,排气口(11)设于排气座(12)上对应挡盖(2)与排气座(12)的连接部的周围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防溢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盖主体(10)为高度由外边沿向中部减小的凹形环状结构,排气座(12)的下端边沿与锅盖主体(10)内侧边沿连接,且所有的排气口(11)均延伸至锅盖主体(10)的最低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防溢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口(11)圆周均布设置于排气座(12)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防溢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盖主体(10)的下表面设有若干条不同直径的锅口卡环(13)。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任一项所述的自动防溢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盖(2)为碗状结构,挡盖(2)的中部与排气座(12)的中部可拆卸连接,当挡盖(2)受排气口(11)排出的气压冲击时,挡盖(2)的碗口能由朝下变为朝上,以使挡盖(2)的边沿与锅盖主体(10)之间的距离变大而导致挡盖(2)与锅盖体(1)之间的储气空间与外界连通的通道变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庚林玥蔡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怡家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