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亚锐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烹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3499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家居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智能烹调机,其中,智能烹调机和加热灶的结合,组成复合智能烹调灶,或者,智能烹调机与餐桌的结合,组成智能烹调餐桌,或者,智能烹调机与水槽/水槽式洗碗机/水槽式电饭煲结合,形成水槽式智能烹调机,或者,在智能烹调机的锅体开口或锅盖开口安装抽吸口,使得智能烹调机具有多种形态,更好地、更平滑渐进地融入厨房或居家之中,并节约了厨房空间,方便了用户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烹调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家居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烹调机。
技术介绍
近年来,厨房中的智能烹调机成为智能厨电设备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已有数篇专利致力于智能烹调机,以实现炒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本专利技术人从2000年开始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并陆续公开了一系列智能烹调机的解决方案。随着智能烹调机渐趋成型,一些烹调机应用层面的问题也随之产生,专利技术人在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智能烹调机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一个真正能够在千家万户的家庭中实用的智能烹调机,通常是用电来加热,并具有较大的体积和一定的复杂度,在烹调的过程中也一定会产生油烟,因此,需要油烟机将油烟排走。那么,这个智能烹调机如何融入到厨房之中?另外,目前的厨房已普遍采用的燃气灶,相比于电加热,燃气灶火力更大,并且比用电要便宜。此外,智能烹调机也难以完全替代目前的燃气灶和各种锅的组合,毕竟厨房事务中,采用燃气灶、锅和手工操作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如此一来,厨房中就需要两台油烟机,一台为燃气灶的油烟机,另一台为智能烹调机的油烟机。如果是新装修的厨房,添加一台智能烹调机和油烟机无非是多占用一些厨房空间。但是,如果厨房已经装修完成,则安装智能烹调机成为难题。第二,智能烹调机炒好的菜肴,还需要从厨房送到餐厅的餐桌上。可以采用机器人来送菜,但是,技术比较复杂,菜品运送过程中还有泼洒或倾覆的风险。或者,可以铺设从厨房到餐厅的轨道来运送菜品,但是工程比较大,对居住的室内会造成较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烹调机,通过将燃气加热装置与锅体并列,组成复合智能烹调灶,或者,智能烹调机与餐桌的结合,组成智能烹调餐桌,或者,智能烹调机与水槽/水槽式洗碗机/水槽式电饭煲结合,形成水槽式烹调机,或者,或者智能烹调机提供台面或抽风口,节省了厨房空间,使得智能烹调机的具有多种形态,能够更好地、更平滑渐进地融入厨房或居家之中,并节约了厨房空间,方便用户使用厨电设备,提升用户体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提供一种智能烹调机,包括锅体和锅盖,其中,所述烹调机还包括一个燃气加热装置或电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与所述锅体并列,组成复合智能烹调灶,或者,所述烹调机还包括一个台面,该台面能够用作餐桌,用来摆放菜品或用作进餐的餐台,组成复合智能烹调餐桌,和/或,所述烹调机与清洗水槽/水槽式洗碗机/水槽式电饭煲结合,形成水槽式智能烹调机,和/或,所述烹调机的锅体开口处有一圈抽风口,能够抽吸锅体开口的油烟;或者,所述烹调机的锅盖上有抽风口,能够抽吸锅体/锅盖内逸出的油烟,和/或,所述烹调机的锅盖打开/关闭的方式包括倾斜或上下平移,和/或,采用顶部开口的组合塑料盒。可选地,所述复合智能烹调灶还包括一个台面,该台面比厨房地柜台面上的开口大,用来遮蔽该地柜台面开口。可选地,所述烹调机还包括投料装置、搅拌装置、盛菜装置、锅盖投料腔体、油烟过滤装置、和/或废水处理装置。可选地,所述投料装置包括投料盒翻转投料装置/组合塑料盒投料装置,和/或,所述搅拌装置的运动方式包括搅拌器整体平移、搅拌器竖杆折弯、搅拌器竖杆伸缩和搅拌器横杆旋转以及上述方式的重复/组合,和/或,所述盛菜装置包括锅体底部活动拼板打开或关闭、在锅体下方的食物汇聚漏斗、碗具承载装置、盛水盒,和/或,所述锅盖投料腔体包括所述腔体顶部的组合塑料盒投料装置,和/或,所述腔体底部的活动隔板,该活动隔板能够打开或关闭,使得锅盖投料腔与锅体导通或隔离,或者,使得锅盖投料腔中的烹调原料落入锅体之中,和/或,所述锅盖投料腔内置投料盒/可移动投料腔,能够将该投料盒中的烹调原料投入锅体/锅盖投料腔中,和/或,所述油烟过滤装置包括喷射水雾消除油烟,和/或,所述废水处理包括水槽式烹调机/电饭煲的废水流入相邻水槽或流入所述烹调机的盛水盒。可选地,所述搅拌器采用“R—L翻炒法”和/或横杆前向翻炒/后向翻炒,所述“R—L翻炒方式”包括搅拌器前端从锅体边缘贴上锅体,在锅体中心附近逐步脱离锅体表面,往复循环,和/或,所述横杆前向翻炒/后向翻炒包括搅拌器横杆向搅拌器运动方向的后方旋转或前方旋转。可选地,所述顶部开口的组合塑料盒,其包括数个存放烹调原料的腔室,所述腔室的下出料口在同一面,并采用薄膜将所述下出料口封闭,需要投料时,所述烹调机的撕膜装置将所述薄膜逐步撕开,使得所述腔室中的烹调原料从所述下开口落出,落入烹调机中,所述腔室中至少有一个的顶部有开口,以便于将烹调原料从该开口放入塑料盒中,或者,从该开口取出组合塑料盒中的烹调原料。可选地,所述顶部开口的组合塑料盒,其顶部开口包括密封盖,所述密封盖能够打开或封闭所述开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烹调机和加热灶的结合,组成复合智能烹调灶,或者,智能烹调机与餐桌的结合,组成智能烹调餐桌,或者,在智能烹调机的锅体开口或锅盖开口安装抽吸口,使得智能烹调机的功能更加全面,节约了厨房空间,方便了用户使用。其中智能烹调机包括锅体、锅盖,功能更加齐全的智能烹调机还包括投料装置和翻炒装置。加热灶包括燃气加热灶,和采用电的加热灶如电炉、电磁炉、光波炉等,其次,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烹调机与餐桌的结合,称为复合智能烹调餐桌。其中智能烹调机包括锅体、锅盖,功能更加齐全的智能烹调机还包括投料装置和翻炒装置。餐桌有桌面可供用餐,通常,该复合烹调餐桌放置于餐厅。另外,为避免烹调时的油烟污染环境(如污染住房中的餐厅),可以在锅体的开口处安装环绕锅体开口一圈的抽吸口,将锅体开口处的油烟进行抽吸和过滤、分离。也可以在锅盖在开口处安装环绕一圈的抽吸口,辅助抽吸锅体产生的油烟。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智能烹调机和加热灶的结合,组成复合智能烹调灶,或者,智能烹调机与餐桌的结合,组成智能烹调餐桌,或者,智能烹调机与水槽/水槽式洗碗机/水槽式电饭煲结合,形成水槽式智能烹调机,或者,在智能烹调机的锅体开口或锅盖开口安装抽吸口,使得智能烹调机具有多种形态,更好地、更平滑渐进地融入厨房或居家之中,并节约了厨房空间,方便了用户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复合智能烹调灶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简化的复合智能烹调灶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复合烹调餐桌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烹调机锅体和锅盖抽吸油烟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智能烹调机结合水槽形成水槽式烹调机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智能烹调机+水槽+水槽式洗碗机+水槽式电饭煲”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烹调机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R—L翻炒法”和横杆前后翻炒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顶部开口的组合塑料盒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此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烹调机,包括锅体和锅盖,其特征在于,/n所述烹调机还包括一个燃气加热装置或电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与所述锅体并列,组成复合智能烹调灶,或者,/n所述烹调机还包括一个台面,该台面能够用作餐桌,用来摆放菜品或用作进餐的餐台,组成复合智能烹调餐桌,和/或,/n所述烹调机与清洗水槽/水槽式洗碗机/水槽式电饭煲结合,形成水槽式智能烹调机,和/或,/n所述烹调机的锅体开口处有一圈抽风口,能够抽吸锅体开口的油烟;或者,所述烹调机的锅盖上有抽风口,能够抽吸锅体/锅盖内逸出的油烟,和/或,/n所述烹调机的锅盖打开/关闭的方式包括倾斜或上下平移,和/或,采用顶部开口的组合塑料盒。/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628 CN 20181068841081.一种智能烹调机,包括锅体和锅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烹调机还包括一个燃气加热装置或电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与所述锅体并列,组成复合智能烹调灶,或者,
所述烹调机还包括一个台面,该台面能够用作餐桌,用来摆放菜品或用作进餐的餐台,组成复合智能烹调餐桌,和/或,
所述烹调机与清洗水槽/水槽式洗碗机/水槽式电饭煲结合,形成水槽式智能烹调机,和/或,
所述烹调机的锅体开口处有一圈抽风口,能够抽吸锅体开口的油烟;或者,所述烹调机的锅盖上有抽风口,能够抽吸锅体/锅盖内逸出的油烟,和/或,
所述烹调机的锅盖打开/关闭的方式包括倾斜或上下平移,和/或,采用顶部开口的组合塑料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智能烹调灶还包括一个台面,该台面比厨房地柜台面上的开口大,用来遮蔽该地柜台面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烹调机还包括投料装置、搅拌装置、盛菜装置、锅盖投料腔体、油烟过滤装置、和/或废水处理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投料装置包括投料盒翻转投料装置/组合塑料盒投料装置,和/或,
所述搅拌装置的运动方式包括搅拌器整体平移、搅拌器竖杆折弯、搅拌器竖杆伸缩和搅拌器横杆旋转以及上述方式的重复/组合,和/或,
所述盛菜装置包括锅体底部活动拼板打开或关闭、在锅体下方的食物汇聚漏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亚锐
申请(专利权)人:李亚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