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初清段卸料清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3282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麦初清段卸料清理装置,包括下粮斗、倾斜地设置在下粮斗内的拦杂网板以及设置在下粮斗上方的格栅;所述下粮斗设置在地坑内,下粮斗内设置有一个倾斜的下粮坡面,下粮斗的底部设置有出粮口;所述拦杂网板上均匀地设置有筛孔;所述格栅上并排设置有多个格栅孔,格栅的下边缘设置有支撑圈梁,格栅的下方还设置有多个平行的横梁;所述支撑圈梁与地坑的内壁固定,所述横梁的两端与支撑圈梁固定;所述格栅上开设有除杂口,除杂口内铰接地设置有与除杂口匹配的除杂窗,除杂口的下边缘设置有限位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更佳的清理效果,滤出的杂物清理也较为方便,有利于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麦初清段卸料清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面粉加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小麦初清段卸料清理装置。
技术介绍
面粉加工企业的小麦清理分为初清、毛麦清理、光麦清理三个工序。无论是新建的面粉厂,还是正在加工的面粉企业,绝大部分只考虑小麦的接收能力(即产量),而忽视了清理效果,甚至有的厂根本不进行初清,只是让小麦入仓即可。小麦初清是粉厂的头道工序,清理效果的好坏,对后道工序影响较大,甚至会影响到产品质量,因此,加强小麦初清起着重要的作用。小麦在出仓时,会产生自动分级,即使是清理较干净的毛麦,也会出现麦糠与秸秆的集中,使小麦初清达不到要求。麦中含有大量的麦糠与秸秆,在小麦搭配时,经常会造成配麦器堵塞,导致配麦不准。由于配麦器经常出现堵塞,致使毛麦清理流量不稳定,从而影响小麦的清理效果,进一步的会影响到生产效率。尤其是那些对流量要求严格的清理设备,如:去石机对小麦流量变化特敏感,若经常出现流量或大或小,对去石机去石效果影响很大,同时,也会增加对后道设备的清理负荷,导致毛麦清理效果整体下降。基于以上问题,急需设计一款可以改善清理效果,方便使用同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的小麦初清段小麦清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以改善清理效果,滤出的杂物清理方便,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的小麦初清段卸料清理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小麦初清段卸料清理装置,包括下粮斗、倾斜地设置在下粮斗内的拦杂网板以及设置在下粮斗上方的格栅;所述下粮斗设置在地坑内,下粮斗内设置有一个倾斜的下粮坡面,下粮斗的底部设置有出粮口;所述拦杂网板上均匀地设置有筛孔;所述格栅上并排设置有多个格栅孔,格栅的下边缘设置有支撑圈梁,格栅的下方还设置有多个平行的横梁;所述支撑圈梁与地坑的内壁固定,所述横梁的两端与支撑圈梁固定;所述格栅上开设有除杂口,除杂口内铰接地设置有与除杂口匹配的除杂窗,除杂口的下边缘设置有限位挡板。进一步的,所述拦杂网板与水平面件的夹角为10~25度。进一步的,所述筛孔为方形孔,其边长为8~12mm。进一步的,所述格栅孔为矩形孔,其一边的宽度为2~4cm,另一边的宽度为5~10cm。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圈梁为首尾焊接的四根槽钢,所述横梁为钢管。进一步的,所述格栅的上端面与地面平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更佳的清理效果,滤出的杂物清理也较为方便,有利于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格栅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除杂窗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沿A-A线的剖视图;图5是图4中I处的局部放大视图;图6是本技术中拦杂网板的局部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图中:1、下粮斗;2、拦杂网板;201、筛孔;301、格栅;302、支撑圈梁;303、横;304、除杂口;305、除杂窗;306、限位挡板;4、地坑。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小麦初清段卸料清理装置,包括下粮斗1、倾斜地设置在下粮斗1内的拦杂网板2以及设置在下粮斗1上方的格栅301;所述下粮斗1设置在地坑4内,下粮斗1内设置有一个倾斜的下粮坡面101,下粮斗1的底部设置有出粮口;所述拦杂网板2上均匀地设置有筛孔201;所述格栅301上并排设置有多个格栅孔,格栅301的下边缘焊接有支撑圈梁302,格栅301的下方还设置有多个平行的横梁303;所述支撑圈梁302与地坑4的内壁固定,所述横梁303的两端与支撑圈梁302焊接固定;所述格栅301上开设有除杂口304,除杂口304内铰接地设置有与除杂口304匹配的除杂窗305,除杂口304的下边缘焊接有限位挡板306,限位挡板306可以使除杂窗305在关闭状态下与格栅301处于同一平面内。本技术中,所述拦杂网板2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10~25度,此角度范围既可保证小麦落入下粮斗1内,亦可使杂物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拦杂网板2向下运动;所述筛孔201为方形孔,其边长为8~12mm,其用于滤除较短的秸秆和一定大小的碎石,即下文所述的精筛过程;所述格栅孔为矩形孔,其一边的宽度为2~4cm,另一边的宽度为5~10cm,格栅孔用于滤除较长的秸秆或者体型较大的杂物,即下文所述的粗筛过程;小麦从格栅301上方倒入下粮斗1,在此过程中小麦分别经过格栅301和拦杂挡板2实现粗筛和精筛。粗筛时可将较长的秸秆或者其他体型较大的杂质滤出,使其存积在格栅301的上方。精筛时可将较短的秸秆或体型比筛孔201大的碎石滤出,最终较短的秸秆或体型比筛孔201大的碎石在重力的作用下会沿着倾斜的拦杂挡板2滑落至最低处,即图1中拦杂挡板2的最左侧;工作人员可以随时清除格栅301上较长的秸秆或者其他体型较大的杂质,亦可定期清理拦杂挡板2滤出的杂物;其中,在清理拦杂挡板2滤出的杂物时,可以打开除杂窗305,借助铲子或者其他辅助工具将杂物铲出。本技术中,所述支撑圈梁302为四根槽钢首尾依次焊接而构成的矩形框体,所述横梁303优先选用钢管,钢管可以起到避免小麦在横梁303上存积的作用;所述格栅301的上端面与地面平齐以方便卸麦。综上所述,本技术在小麦进入下粮斗1前已经进行了粗筛和精筛,清理效果更佳。此外,滤出的杂物清理也较为方便,从而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工作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麦初清段卸料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粮斗(1)、倾斜地设置在下粮斗(1)内的拦杂网板(2)以及设置在下粮斗(1)上方的格栅(301);所述下粮斗(1)设置在地坑(4)内,下粮斗(1)内设置有一个倾斜的下粮坡面(101),下粮斗(1)的底部设置有出粮口;所述拦杂网板(2)上均匀地设置有筛孔(201);所述格栅(301)上并排设置有多个格栅孔,格栅(301)的下边缘设置有支撑圈梁(302),格栅(301)的下方还设置有多个平行的横梁(303);所述支撑圈梁(302)与地坑(4)的内壁固定,所述横梁(303)的两端与支撑圈梁(302)固定;所述格栅(301)上开设有除杂口(304),除杂口(304)内铰接地设置有与除杂口(304)匹配的除杂窗(305),除杂口(304)的下边缘设置有限位挡板(30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麦初清段卸料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粮斗(1)、倾斜地设置在下粮斗(1)内的拦杂网板(2)以及设置在下粮斗(1)上方的格栅(301);所述下粮斗(1)设置在地坑(4)内,下粮斗(1)内设置有一个倾斜的下粮坡面(101),下粮斗(1)的底部设置有出粮口;所述拦杂网板(2)上均匀地设置有筛孔(201);所述格栅(301)上并排设置有多个格栅孔,格栅(301)的下边缘设置有支撑圈梁(302),格栅(301)的下方还设置有多个平行的横梁(303);所述支撑圈梁(302)与地坑(4)的内壁固定,所述横梁(303)的两端与支撑圈梁(302)固定;所述格栅(301)上开设有除杂口(304),除杂口(304)内铰接地设置有与除杂口(304)匹配的除杂窗(305),除杂口(304)的下边缘设置有限位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李光斌陈喜明赵庆伟侯海军周玉辉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天香面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