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妇产科新生儿护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3170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1:15
一种妇产科新生儿护理装置,涉及一种护理装置,所述吸管下端的吸头为封口式结构,所述吸头端部为圆弧过渡段,在所述吸头两侧均设有斜面,在所述吸头两侧的斜面上设有吸附口,在所述吸管中上部设有卡挡板,在所述卡挡板下部设有奶嘴状结构的撑口件,在所述气囊上端设有环扣,所述气囊上的环扣与所述吸头两侧的斜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呈九十度夹角,所述的卡放架由卡放环、支杆和卡放槽组成,在所述卡放槽上设有卡放环,在所述卡放环上设有环口,所述气囊式吸管通过卡放架上的环口进行卡放支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快速的将婴儿口腔内部羊水等污物吸出,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A nursing device for newborns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妇产科新生儿护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护理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妇产科新生儿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在对刚刚分娩的新生胎儿进行护理时,为了保证胎儿进行有效自主的呼吸,避免新生胎儿口腔内的污物堵塞呼吸道,医务人员往往需要对新生胎儿口腔内污物进行清理,严重时还需要使用气管插管辅助新生儿呼吸,目前在针对新生胎儿口腔污物清理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问题如下:1、目前使用的气囊式吸管,在进行新生儿口腔中污物清除的过程中,将气囊式吸管探入时,吸管探入的深度无法控制,只能依靠医护人员自身掌控,婴儿口腔内壁较薄弱,深度掌控不好很容易对婴儿口腔内壁造成戳伤,给婴儿带来痛苦。2、气囊式吸管的端部都是平面的开口结构,在进行婴儿口腔污物吸出的过程中,吸管探入口腔内时吸管大都是倾斜探入新生儿口腔内,平面的吸口无法充分接触新生儿咽喉下表面,医护人员为了避免对新生儿口腔造成损伤也会把控吸口处于悬空状态,这就导致吸附污物时不能都咽喉下表面上粘附的污物进行吸引,清理效果不理想。3、气囊式吸管在使用的过程中,没有特定的支撑或者悬挂位置,一般都是随意的放置于托盘中,吸管端部的部位直接与托盘接触,容易造成污染,吸管端部再与婴儿口腔接触,给新生儿健康带来不良影响。4、吸附出来的污物往往随意挤出至托盘或毛巾上部,造成污染。5、气囊式吸管拿取时只能对气囊进行抓握,抓握过程中还要对气囊进行挤压,这就使得把控气囊式吸管十分不便,容易脱手。综上所述,目前在对新生儿吸入羊水的解决过程中,还存在上述问题不能解决,研究一种新型的装置解决上述问题,具有很大的医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妇产科新生儿护理装置,通过本技术,不仅能够快速有效的对婴儿口腔内部污物进行吸附,而且极大的方便了医务人员的操作,大大降低了操作难度。实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妇产科新生儿护理装置,包括气囊式吸管和卡放架,所述的气囊式吸管由气囊和吸管组成,在所述吸管上端设有气囊,所述吸管下端的吸头为封口式结构,所述吸头端部为圆弧过渡段,在所述吸头两侧均设有斜面,在所述吸头两侧的斜面上设有吸附口,在所述吸管中上部设有卡挡板,在所述卡挡板4下部设有奶嘴状结构的撑口件9,在所述气囊上端设有环扣,所述气囊上的环扣与所述吸头两侧的斜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呈九十度夹角,所述的卡放架由卡放环、支杆和卡放槽组成,在所述卡放槽上设有卡放环,所述卡放槽与卡放环之间通过数根支杆固定连接,所述气囊式吸管下部吸管穿过卡放环上的环口并通过卡挡板卡挡在卡放环上部实现对气囊式吸管的卡放支撑。所述的妇产科新生儿护理装置,所述吸管下部探出卡挡板部分的长度为3~4厘米。所述的妇产科新生儿护理装置,在所述奶嘴状结构的撑口件端部设有开口。所述的妇产科新生儿护理装置,所述的卡挡板和撑口件均为硅胶材质。所述的妇产科新生儿护理装置,在所述卡挡板中部的环口上沿设有扩径口。所述的妇产科新生儿护理装置,在所述卡放槽内卡放有集液槽。所述的妇产科新生儿护理装置,所述的吸管为塑料材质。所述的妇产科新生儿护理装置,所述的环扣为倒“U”型结构。所述的妇产科新生儿护理装置,在所述气囊两侧设有按压区,在所述按压区外表面上设有防滑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妇产科新生儿护理装置,通过在设置环扣,在进行新生儿口腔污物吸出的过程中,便于医护人员对装置进行拿取与使用,解决了传统的气囊式吸管在拿取与使用的过程中,只能对气囊进行抓握,抓握过程中还要对气囊进行挤压,容易脱手的问题,使得本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方便。通过设置吸头并将吸头处设置成斜面和圆弧过渡段,使得其在使用的过程中,使得吸管端部不会对婴儿口腔造成损伤,吸管前端的斜面与婴儿口腔内壁贴合,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并实现快速将羊水等污物吸出。通过设置与斜面成九十度夹角的环扣,使得医务人员在抓握气囊探入时,吸头前端的斜面处于上下两侧,能够有效的贴合婴儿口腔内壁。通过设置集液槽,便于对吸出的污物进行收集,同一处理,避免附出来的污物往往随意挤出至托盘或毛巾上部,造成污染的情况发生。通过设置卡放环、卡放槽,可实现对吸管的固定于支撑,解决了气囊式吸管在使用的过程中,没有特定的支撑或者悬挂位置,一般都是随意的放置于托盘中,吸管端部的部位直接与托盘接触,容易造成污染,吸管端部再与婴儿口腔接触,给新生儿健康带来不良影响的问题。通过设置卡挡板,可实现吸管插入深度的控制,卡挡板卡在婴儿嘴唇出,避免吸管插入过深,对婴儿口腔内壁造成戳伤,给婴儿带来痛苦。通过设置奶嘴状结构的撑口件,不仅可实现在吸出婴儿口腔污物的过程中,对婴儿嘴巴进行扩撑,便于口腔羊水吸出工作的进行,而且通过奶嘴状结构使得婴儿能根据本能自觉张开嘴巴,便于医务人员操作。本技术一种妇产科新生儿护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实现快速的将婴儿口腔内部羊水等污物吸出,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能够对吸管探入婴儿口腔的深度有一定的把控,有效的避免传统气囊式吸管在使用时不能很好的吸管进入口腔的深度,有可能对婴儿口腔内壁造成损伤。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简便,可广泛应用于妇产科新生儿护理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气囊式吸管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a”部的放大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撑口件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卡放架结构示意图。图中:1.环扣,2.气囊,3.吸管,4.卡挡板,5.卡放环,6.支杆,7.集液槽,8.卡放槽,9.撑口件,10.吸头,11.斜面,12.圆弧过渡段,13.吸附口,14.开口,15.环口,16.按压区。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结合附图1~5所给出的妇产科新生儿护理装置,所述的气囊式吸管由气囊2和吸管3组成,在所述吸管3上端设有气囊2,所述吸管3下端的吸头10为封口式结构,所述吸头端部为圆弧过渡段12,采用封口结构的圆弧过渡段12使得吸管3前端更为圆润,大大避免了吸管3端部对新生儿口腔造成戳伤的风险,进一步的,还可在圆弧过渡段12上套接硅胶套,从而大大减少吸管3端部的硬度,使其贴合新生儿口腔内壁时更为轻柔,在所述吸头10两侧均设有斜面11,在所述吸头10两侧的斜面11上设有吸附口13,在所述吸管3中上部设有卡挡板4,进一步的,为了实现卡挡板4对吸管3探入新生儿口腔内深度的限位,所述吸管3下部探出卡挡板4部分的长度为3~4厘米,进一步的,为了实现对新生儿口部的支撑,便于医护人员进行口腔污物的吸附,在所述卡挡板4下部设有奶嘴状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妇产科新生儿护理装置,包括气囊式吸管和卡放架,所述的气囊式吸管由气囊(2)和吸管(3)组成,在所述吸管(3)上端设有气囊(2),其特征是:所述吸管(3)下端的吸头(10)为封口式结构,所述吸头端部为圆弧过渡段(12),在所述吸头(10)两侧均设有斜面(11),在所述吸头(10)两侧的斜面(11)上设有吸附口(13),在所述吸管(3)中上部设有卡挡板(4),在所述卡挡板(4)下部设有奶嘴状结构的撑口件(9),在所述气囊(2)上端设有环扣(1),所述气囊(2)上的环扣(1)与所述吸头(10)两侧的斜面(11)在同一水平面上呈九十度夹角,所述的卡放架由卡放环(5)、支杆(6)和卡放槽(8)组成,在所述卡放槽(8)上设有卡放环(5),所述卡放槽(8)与卡放环(5)之间通过数根支杆(6)固定连接,所述气囊式吸管下部吸管(3)穿过卡放环(5)上的环口(15)并通过卡挡板(4)卡挡在卡放环(5)上部实现对气囊式吸管的卡放支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妇产科新生儿护理装置,包括气囊式吸管和卡放架,所述的气囊式吸管由气囊(2)和吸管(3)组成,在所述吸管(3)上端设有气囊(2),其特征是:所述吸管(3)下端的吸头(10)为封口式结构,所述吸头端部为圆弧过渡段(12),在所述吸头(10)两侧均设有斜面(11),在所述吸头(10)两侧的斜面(11)上设有吸附口(13),在所述吸管(3)中上部设有卡挡板(4),在所述卡挡板(4)下部设有奶嘴状结构的撑口件(9),在所述气囊(2)上端设有环扣(1),所述气囊(2)上的环扣(1)与所述吸头(10)两侧的斜面(11)在同一水平面上呈九十度夹角,所述的卡放架由卡放环(5)、支杆(6)和卡放槽(8)组成,在所述卡放槽(8)上设有卡放环(5),所述卡放槽(8)与卡放环(5)之间通过数根支杆(6)固定连接,所述气囊式吸管下部吸管(3)穿过卡放环(5)上的环口(15)并通过卡挡板(4)卡挡在卡放环(5)上部实现对气囊式吸管的卡放支撑。


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彦超金镇林子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