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耐腐蚀管材质的冷凝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2212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6: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耐腐蚀管材质的冷凝管,包括耐腐蚀软管、冷却管和两个第一接头,耐腐蚀软管盘绕设置在冷却管内,两个第一接头设置在冷却管上,并且耐腐蚀软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接头连接,冷却管外壁上设置与内部连通的且高低错位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耐腐蚀软管外套装冷却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常压蒸馏和负压蒸馏,冷却管内设置较长的耐腐蚀软管,极大的提高了单位体积内冷凝管的热交换效率,而且延长了蒸汽的通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因体系气密性低而产生的回收率下降的问题,减少废弃物排放。冷却管有本体和端盖组成,当损坏时,降低更换成本,并且方便使用后清洗;另外,方便在冷却管内放置固体冷源。

A kind of condenser tube based on the material of corrosion-resistant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耐腐蚀管材质的冷凝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实验室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耐腐蚀管材质的冷凝管。
技术介绍
由于玻璃具有透明度高,耐化学腐蚀及耐高低温的特性,因此,除了工业生产用的大型换热设备之外,实验室使用的冷凝管均为玻璃材质,其中,空气冷凝管为单层,即通过空气的温度自然冷却;通过冷却液(一般为自来水)来冷却的为双层结构,有直形、球形、蛇形冷凝管三种,使用时各有其优缺点:首先,从冷却液的通路上来看,直形冷凝管和球型冷凝管为隔层冷却,即冷却液是通过内外管壁之间,而蛇形冷凝管的冷却液通路为蛇管内部。其次,从换热能力上看,直形冷凝管内管为直形,换热面积最小,因此换热能力最低,球型冷凝管中球型内壁的设计稍微提高了一点换热面积,而蛇形冷凝管的蛇形盘管为多层缠绕,与前两种相比换热能力最高,当然加工难度也最高。再次,从使用的场合来看,直形冷凝管内管空间较大,可以用于回流、常压蒸馏、减压蒸馏等多种场合。但由于冷却液所占空间过大,因此整个冷凝管在使用时的重量较大,对装置架设的稳定性要求较高;球型冷凝管适合用于回流,用于蒸馏实验时,由于内壁不够平滑有时会有少量溶剂残留;同时也具有冷却液重量过大,不适合大型化的缺点;蛇形冷凝管冷却液通过内部蛇管所以重量较轻,换热面积较大,因此对换热能力要求较大的场合基本上均使用该种结构的冷凝管,不过烧制难度大,经常出现内部蛇管漏液、断裂等情况。需要强调的是用于减压蒸馏的时候,以上三种冷凝管均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蒸汽的通路(即冷凝管管身的长度)过短,尤其是在装置存在气密性低的问题时,蒸汽流速过高,还未及时冷却便已穿过冷凝管,导致回收率降低、污染环境等问题。由上所述可以看出,以玻璃材料来制备冷凝管具有很多优点,但也无法避免玻璃易碎、难加工、成本高、单位空间内换热能力受局限的缺点。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换热能力高,又能克服玻璃材质缺点的新型实验室用冷凝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公开了一种基于耐腐蚀管材质的冷凝管,包括耐腐蚀软管、冷却管和两个第一接头,所述耐腐蚀软管盘绕设置在所述冷却管内,两个所述第一接头设置在所述冷却管上,并且所述耐腐蚀软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头连接,所述冷却管外壁上设置与内部连通的且高低错位的进液口和出液口。进一步地,所述进液口低于所述出液口,进一步地,所述出液口设置在所述冷却管的上部,所述进液口设置在所述冷却管下部。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管包括本体和端盖,所述端盖设置在所述本体的端部以使得本体内部为密闭空间。进一步地,所述耐腐蚀软管呈螺旋状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口为紧固接口。进一步地,还包括接收瓶,所述接收瓶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接头连接,并且所述接收瓶上设置抽气口。进一步地,所述耐腐蚀软管采用材质为聚四氟乙烯、全氟烷氧基树脂、聚偏氟乙烯(PVDF)、全氟乙丙烯(FEP)、中的一种。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管采用材质为塑料、金属、玻璃中的一种。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在耐腐蚀软管外套装冷却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常压蒸馏和负压蒸馏,冷却管内设置较长的耐腐蚀软管,极大的提高了单位体积内冷凝管的热交换效率,而且延长了蒸汽的通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因体系气密性低而产生的回收率下降的问题,减少废弃物排放。冷却管有本体和端盖组成,当损坏时,降低更换成本,并且方便使用后清洗;另外,方便在冷却管内放置固体冷源。将耐腐蚀软管设置成螺旋结构,方便耐腐蚀软管安装在冷却管内,并且在其内部留置固体冷却存放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耐腐蚀管材质的冷凝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冷却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图4为另一种冷却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1、耐腐蚀软管,2、冷却管,3、第一接头,5、接收瓶,21、本体,22、端盖,41、进液口,42、出液口,51、抽气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耐腐蚀管材质的冷凝管,如图1-3所示,包括耐腐蚀软管1、冷却管2和两个第一接头3,耐腐蚀软管1盘绕设置在冷却管2内,两个第一接头3设置在冷却管2上,并且耐腐蚀软管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接头3连接,冷却管2外壁上设置与内部连通的且高低错位的进液口41和出液口42。在使用时,其中一个第一接头3用于离连接蒸汽,另一个第一接头3与收集装置连接,冷却管2的进液口41与冷却源连接,将冷却液注入冷却管2内,然后从出液口42排出;通常采用水泵作为驱动装置,从出液口42排出的冷却液回收后通过水泵再次从进液口41打入冷却管2内,以节约资源。其中,冷却液可以采用水,当然,还可以使用循环制冷机,将低温的乙醇或冰盐水之类的冷却液打到冷却管2内。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进液口41低于出液口42,进而保证尽可能多的将冷却液注入冷却管2内,进而提高对耐腐蚀软管1内蒸汽的冷却效果。优选的,出液口42设置在冷却管2的上部,进液口41设置在冷却管2下部。此时,冷却液在冷却管2内的液面逐渐上涨,直至流道出液口42,冷却液从出液口42流出,进一步增加了冷却管2内的冷却液存量;并且新注入的冷却液存于底部,使的升温的冷却液从出液口排出,进而增加冷却液的利用率。另外,进液口41和出液口42可以开设在冷却管2的侧壁上,当然,也可以开设在冷却管2的底部和顶部。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冷却管2包括本体21和端盖22,端盖22设置在本体21的端部以使得本体内部为密闭空间;进而防止冷却管2内的冷却液从本体21和端盖22之间的缝隙溢出。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本体21和端盖22之间可以通过螺纹结构连接;当然,为了增加其密封性,可以在连接处设置密封圈。另外,端盖22也可以设置两个,并且本体21呈管状结构,通过端盖22将本体21的两端密封。可见,本体21、端盖22和耐腐蚀软管1为独立部件,均可以更换,当需要增加冷却管路时,只需要更换更长的耐腐蚀软管1;并且方便对各部件的清洗;另外,当部件损坏时,只需要更换损坏部件即可,降低更换成本。将冷却管2通过本体21和端盖22组成,进而方便使用固体冷源,例如冰块、干冰等,通过本体21上的开口将固体冷源投放入本体21内,而后通过端盖22将本体21密封。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第一接口3为紧固接口,方便与外部管路连接。外部管路可以采用与耐腐蚀软管1相同的材料,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材料,例如聚乙烯、玻璃等。当外部管路采用玻璃材质,第一接口3可以使用玻璃法兰连接。在一实施例中,耐腐蚀软管1呈螺旋状结构。并且,耐腐蚀软管1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可见,通过螺旋状结构,当螺旋结构略大于冷却管2的直径时,可以转动耐腐蚀软管1细微调整螺旋结构的直径,以使得耐腐蚀软管1顺利装入冷却管2内;并且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耐腐蚀管材质的冷凝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耐腐蚀软管、冷却管和两个第一接头,所述耐腐蚀软管盘绕设置在所述冷却管内,两个所述第一接头设置在所述冷却管上,并且所述耐腐蚀软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头连接,所述冷却管外壁上设置与内部连通的且高低错位的进液口和出液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耐腐蚀管材质的冷凝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耐腐蚀软管、冷却管和两个第一接头,所述耐腐蚀软管盘绕设置在所述冷却管内,两个所述第一接头设置在所述冷却管上,并且所述耐腐蚀软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头连接,所述冷却管外壁上设置与内部连通的且高低错位的进液口和出液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耐腐蚀管材质的冷凝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低于所述出液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耐腐蚀管材质的冷凝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设置在所述冷却管的上部,所述进液口设置在所述冷却管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耐腐蚀管材质的冷凝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包括本体和端盖,所述端盖设置在所述本体的端部以使得本体内部为密闭空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丹红马荣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