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形锂电池顶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2161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6: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形锂电池顶盖结构,包括顶盖板、极柱组件、下注塑板,所述顶盖板贯穿设置有下凹式极柱孔,所述极柱孔包括正极极柱孔和负极极柱孔;所述极柱孔上均设置有极柱组件,所述极柱组件,包括极柱、密封圈、上注塑件;所述极柱包括极柱凸台、极柱中间端面,极柱凸台分别贯穿下注塑件和密封圈与极柱孔配合,极柱中间端面、下注塑件、密封圈三者相互挤压,极柱凸台与顶盖板之间的间隙设置有上注塑件,上注塑件将极柱与顶盖板固定,由此组成一种方形锂电池顶盖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形锂电池顶盖结构简单,采用传统的注塑工艺;顶盖板极柱孔采用下凹式结构,大大降低了极柱至顶盖板上端面的高度,提高电池内部空间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形锂电池顶盖结构
本技术涉及二次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形锂电池顶盖结构。
技术介绍
在国家政策和市场的双轮驱动下,电动汽车、储能行业和电动工具迅速发展,因此,对电池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电池需要提高容量和安全性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目前,市场上的二次电池顶盖大多是铆接结构、陶瓷卡簧注塑等结构。但是,现有二次电池顶盖至少存在以下缺陷:(1)顶盖结构复杂,成本高;(2)顶盖极柱高度偏高,电池内部空间利用率较低,模组利用空间较低;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方形锂电池顶盖。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方形锂电池顶盖结构,包括顶盖板、极柱组件、下注塑件,所述顶盖板两侧设置有贯穿式极柱孔,所述极柱孔是下凹式结构,所述极柱组件,包括极柱、密封圈、上注塑件;所述极柱分别贯穿下注塑件和密封圈、极柱孔,上注塑件与透过顶盖板的极柱和下凹式极柱孔相互嵌合,使整个顶盖部件结合在一起。所述上注塑件为一种内部有一个凸起的内柱环、上注塑件外部呈阶梯式变窄的上端宽下端窄的空心柱形结构。所述极柱孔包括正极极柱孔和负极极柱孔,分别位于顶盖板两侧。所述正极极柱孔和负极极柱孔结构相同,孔洞形状为圆形或椭圆或方形。所述密封圈是一种空心柱形结构,位于顶盖板和下注塑件之间。所述极柱包括极柱凸台和极柱中间端面,所述极柱凸台为中间带有凹槽的柱形结构。所述下注塑件分为正极下注塑件、负极下注塑件,分别与顶盖板上的正负极柱孔对应。所述正极下注塑件、负极下注塑件结构相似,侧端都有一个供极柱凸台贯穿的孔,且在同一水平面相平齐。所述极柱、密封圈、上注塑件、极柱孔平面形状相同,为圆形或椭圆形或方形。所述极柱凸台先后穿透下注塑件、密封圈、顶盖板,极柱中间端面托住下注塑件,极柱凸台露出顶盖板部分与上注塑件紧密结合,上注塑件与极柱凸台的凹槽相互嵌合,形成一个稳固的整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方形锂电池顶盖结构简单,采用传统的注塑工艺;顶盖板极柱孔采用下凹式结构,使极柱在注塑时达到下沉式的效果,大大降低了极柱至顶盖板上端面的高度,提高电池内部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方形锂电池顶盖结构的负极柱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方形锂电池顶盖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顶盖板的长度方向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图1中的长度方向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极柱立体仰视图。图6为本技术上注塑件竖直方向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顶盖板,11正极极柱孔,12负极极柱孔,13极柱孔,15极柱组件,20负极柱组件,30正极柱组件,31极柱,311极柱凸台,312极柱中间端面,32密封圈,33上注塑件,331上注塑件外部,332上注塑件内柱环,40正极下注塑件,50负极下注塑件,60下注塑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方形锂电池顶盖结构,包括顶盖板10、下注塑件60、极柱组件15;顶盖板10两侧贯穿设置有下凹式极柱孔13,极柱孔13包括正极极柱孔11和负极极柱孔12,极柱孔上均设置有极柱组件15,分为正极极柱组件20和负极极柱组件30,且正极极柱组件20、负极极柱组件30结构相同,位于同一水平面相平齐;极柱组件15包括极柱31、密封圈32、上注塑件33,极柱31、密封圈32、上注塑件33平面形状设置为圆形或椭圆形或方形,顶盖板10中设置的正极极柱孔11和负极极柱孔12的形状与极柱凸台311、密封圈32相同。极柱31分为极柱凸台311和极柱中间端面312,极柱凸台311是一种中间带有凹槽的柱形结构;上注塑件33为一种内部有一个凸起的内柱环332、上注塑件外部331呈阶梯式变窄的上端宽下端窄的空心柱形结构,采用传统注塑工艺注塑;密封圈32是一种空心柱形结构,位于顶盖板10和下注塑件60之间;下注塑件60分为正极下注塑件40、负极下注塑件50,正极下注塑件40、负极下注塑件50结构相似,侧端都有一个供极柱凸台311贯穿的孔,且在同一水平面相平齐。极柱凸台311与极柱孔13采用轴孔配合,密封圈32、下注塑件60在极柱中间端面312和极柱孔13端面之间,再注塑上注塑件33,上注塑件33固定极柱组件15与顶盖板10。实施例2本实施例是一种方形锂电池顶盖结构的安装工作原理:本技术为一种方形锂电池顶盖结构,安装时,首先固定顶盖板10,极柱凸台311与密封圈32、负极下注塑件50采用轴套方式配合,先穿过负极下注塑件50,再穿过密封圈32,并贯穿极柱孔13并压紧在顶盖板10上,极柱中间端面312托住负极下注塑板50,最后注塑上注塑件33,将极柱31与顶盖板10固定;正极极柱组件20与负极极柱组件30装配方式相同。由于顶盖板10上的极柱孔13呈下凹式结构,上注塑件33嵌入凹槽内固定极柱31和顶盖板10,使极柱31在注塑时达到下沉式的效果,降低了极柱31至顶盖板10上端面的距离,提升了电池模组的空间利用率。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形锂电池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板(10)、极柱组件(15)、下注塑件(60),所述顶盖板(10)两侧设置有贯穿式极柱孔(13),所述极柱孔(13)是下凹式结构,所述极柱组件(15),包括极柱(31)、密封圈(32)、上注塑件(33);所述极柱(31)分别贯穿下注塑件(60)和密封圈(32)、极柱孔(13),上注塑件(33)与透过顶盖板(10)的极柱(31)和下凹式极柱孔(13)相互嵌合,使整个顶盖部件结合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形锂电池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板(10)、极柱组件(15)、下注塑件(60),所述顶盖板(10)两侧设置有贯穿式极柱孔(13),所述极柱孔(13)是下凹式结构,所述极柱组件(15),包括极柱(31)、密封圈(32)、上注塑件(33);所述极柱(31)分别贯穿下注塑件(60)和密封圈(32)、极柱孔(13),上注塑件(33)与透过顶盖板(10)的极柱(31)和下凹式极柱孔(13)相互嵌合,使整个顶盖部件结合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形锂电池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注塑件(33)为一种内部有一个凸起的内柱环(332)、上注塑件外部(331)是呈阶梯式变窄的上端宽下端窄的空心柱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形锂电池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孔(13)包括正极极柱孔(11)和负极极柱孔(12),分别位于顶盖板(10)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方形锂电池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柱孔(11)和负极极柱孔(12)结构相同,孔洞形状为圆形或椭圆或方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形锂电池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32)是一种空心柱形结构,位于顶盖板(10)和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皮玉平沈海博程宝利周威唐姣君丁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赣锋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