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气治疗设备及其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2050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5: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风机,包括蜗壳、叶轮以及用于驱使叶轮转动的电机,蜗壳内开设有供叶轮容置用的容置腔,电机的输出端穿过蜗壳并与叶轮连接,电机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定子和转子,壳体两端设置有第一轴孔,转子的转轴的两端通过轴承支撑在第一轴孔中,电机还包括设置在至少一个第一轴孔中的轴承套,且轴承的一端与轴承套固定配合,轴承的另一端与第一轴孔固定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地避免轴承和壳体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并且当轴承在发生偏心运动的时候可通过轴承套进行缓冲,避免了轴承与壳体之间相对挤压而损坏轴承或者壳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气治疗设备及其风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应用于通气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气治疗设备及其风机。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电动机作为一种可将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的机器,其主要包括一个用以产生磁场的电磁铁绕组或分布的定子绕组和一个旋转电枢或转子。在定子绕组旋转磁场的作用下,其在定子绕组有效边中有电流通过并受磁场的作用而使其转动。除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到的许多机器都会使用到电动机外,在医疗领域中的各种设备也会使用到电动机,例如:双水平呼吸机和制氧机等。在双水平呼吸机和制氧机的应用中,需要风机以一定频率在低气压和高气压之间切换,而气压的高低则是通过风机中的电动机带动风叶转动的快慢实现的,故而当风机在低气压和高气压之间切换的时候,需要通过电动机带动风叶急加速或者急减速。现有的风机一般包括蜗壳、叶轮以及用于驱使叶轮转动的电机。叶轮安装于蜗壳内,电机的输出端穿过蜗壳并与叶轮连接;电机包括外壳、转子以及轴承;外壳具有供轴承套装的安装空间及与安装空间相通的容置空间,转子位于容置空间内,转子穿套于所述轴承内。但是现有的风机在实际工作中会具有以下缺陷:(1)在电机急加速和急减速的时候,轴承的外圈所受到的轴承内部滚珠的摩擦力会增大,而当这个摩擦力比外壳与轴承外圈之间的摩擦力大的时候,轴承外圈就会随着转子一起转动,此时的轴承外圈会与外壳的内侧壁产生摩擦,而轴承与外壳之间的摩擦又会导致轴承自身的温度急剧升高,同时还会使得轴承或者外壳内侧壁被摩擦而掉落许多碎屑,在急剧升高的温度以及摩擦碎屑二者共同的作用下会导致电机的转子不能转动或者电机烧毁的情况出现;(2)当轴承相对外壳发生偏心运动的时候,轴承和外壳二者会发生相互抵压而受损。因此,亟需一种使得轴承和外壳稳固连接且有效保护轴承的风机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承和外壳稳固连接且有效保护轴承的风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气治疗设备,该通气治疗设备包括一种轴承和外壳稳固连接且有效保护轴承的风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机,包括蜗壳、叶轮以及用于驱使所述叶轮转动的电机,所述蜗壳内开设有容纳所述叶轮的容置腔,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穿过所述蜗壳并与所述叶轮连接,所述电机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定子和转子,所述壳体两端设置有第一轴孔,所述转子的转轴的两端通过轴承支撑在所述第一轴孔中,所述电机还包括设置在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轴孔中的轴承套,且所述轴承的一端与所述轴承套固定配合,所述轴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轴孔固定配合。较佳地,所述电机包括两个轴承套,两个所述轴承套相向设置在两个第一轴孔中靠近所述转子的一侧。较佳地,所述轴承与所述轴承套之间以及所述轴承套和所述第一轴孔之间均过盈配合,且所述轴承所受到所述轴承套的单位摩擦力大于所述轴承所受到所述第一轴孔的单位摩擦力。较佳地,所述轴承的摩擦系数大于所述第一轴孔的侧壁的摩擦系数。较佳地,所述轴承的第一端与所述轴承套之间的过盈量大于所述轴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轴孔之间的过盈量。较佳地,所述轴孔为台阶孔,所述轴承套固定设置在所述台阶孔的大直径处,所述台阶孔的小直径处与所述轴承固定配合。较佳地,所述第一轴孔用于装配所述轴承套的部位和所述轴承套的外侧壁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凸起,所述第一轴孔用于装配所述轴承套的部位和所述轴承套的外侧壁中的另一者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相匹配的凹槽,所述轴承套通过所述凸起和所述凹槽的卡合固定而装配于所述第一轴孔内。较佳地,所述台阶孔的台阶过渡处设置凹槽,所述轴承套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环,所述轴承套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凸环,所述第一凸环卡接在所述凹槽中。较佳地,所述叶轮包括底座以及若干叶片,所述叶片固定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转轴安装配合的第二轴孔,所述叶片的首端靠近所述第二轴孔,所述叶片的末端位于所述底座的边缘,所述叶片位于其首端与末端之间的部分依次包含首尾对接的直体段、第一弯曲段及第二弯曲段,所述第一弯曲段和所述第二弯曲段均朝同一侧弯曲,所述第一弯曲段的曲率大于所述第二弯曲段的曲率。较佳地,所述叶片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片体及第二片体,所述第一片体沿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均匀布置,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片体之间形成第一流道,所述第二片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流道中。较佳地,所述第二片体由距离所述第一流道的入口端预设位置延伸至所述第一流道的出口端。较佳地,沿所述第一流道延伸方向,所述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的高度逐渐降低。较佳地,所述第一片体的直体段的首端垂直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片体的直体段的首端倾斜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较佳地,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向下凸伸有平衡环,所述平衡环沿所述第二轴孔的周侧布置。较佳地,所述蜗壳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位于所述蜗壳面对所述电机的一侧,且所述散热孔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较佳地,所述外壳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首端与所述散热孔的末端相对应,所述导向槽沿其首端至末端向外倾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通气治疗设备,该通气治疗设备包括如上述的风机。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专利技术的风机还包括设置在至少一个第一轴孔中的轴承套,且轴承的一端与轴承套固定配合,轴承的另一端与第一轴孔固定配合,因此可以有效地避免轴承和壳体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并且当轴承在发生偏心运动的时候可通过轴承套进行缓冲,避免了轴承与壳体之间相对挤压而损坏轴承或者壳体。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风机的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风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风机的电机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风机的轴承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风机的轴承套的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风机的叶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风机的叶轮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风机的叶轮的侧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风机的叶轮的剖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风机的叶轮的俯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风机的第一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风机的第二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风机的电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的叶轮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考图1至图5,本专利技术的风机100包括蜗壳10、叶轮200以及用于驱使叶轮200转动的电机300。蜗壳10内开设有容纳叶轮200的容置腔101,电机300的输出端穿过蜗壳10并与叶轮200连接;电机300包括壳体310以及设置在壳体310内部的定子和转子320,壳体310两端设置有第一轴孔310a,转子320的转轴的两端通过轴承330支撑在第一轴孔310a中,电机330还包括设置在至少一个第一轴孔310a中的轴承套340,且轴承330的一端与轴承套340固定配合,轴承330的另一端与第一轴孔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机,包括蜗壳、叶轮以及用于驱使所述叶轮转动的电机,所述蜗壳内开设有容纳所述叶轮的容置腔,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穿过所述蜗壳并与所述叶轮连接,所述电机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定子和转子,所述壳体两端设置有第一轴孔,所述转子的转轴的两端通过轴承支撑在所述第一轴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还包括设置在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轴孔中的轴承套,且所述轴承的一端与所述轴承套固定配合,所述轴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轴孔固定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机,包括蜗壳、叶轮以及用于驱使所述叶轮转动的电机,所述蜗壳内开设有容纳所述叶轮的容置腔,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穿过所述蜗壳并与所述叶轮连接,所述电机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定子和转子,所述壳体两端设置有第一轴孔,所述转子的转轴的两端通过轴承支撑在所述第一轴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还包括设置在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轴孔中的轴承套,且所述轴承的一端与所述轴承套固定配合,所述轴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轴孔固定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两个轴承套,两个所述轴承套相向设置在两个第一轴孔中靠近所述转子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与所述轴承套之间以及所述轴承套和所述第一轴孔之间均过盈配合,且所述轴承所受到所述轴承套的单位摩擦力大于所述轴承所受到所述第一轴孔的单位摩擦力。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的摩擦系数大于所述第一轴孔的侧壁的摩擦系数。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的第一端与所述轴承套之间的过盈量大于所述轴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轴孔之间的过盈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孔为台阶孔,所述轴承套固定设置在所述台阶孔的大直径处,所述台阶孔的小直径处与所述轴承固定配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孔用于装配所述轴承套的部位和所述轴承套的外侧壁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凸起,所述第一轴孔用于装配所述轴承套的部位和所述轴承套的外侧壁中的另一者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相匹配的凹槽,所述轴承套通过所述凸起和所述凹槽的卡合固定而装配于所述第一轴孔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孔的台阶过渡处设置凹槽,所述轴承套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环,所述轴承套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凸环,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晓飞费科苏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民飞机电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叶尼塞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