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门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1962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5: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门锁机构,包括基板、锁舌和第一棘爪,所述锁舌和所述第一棘爪安装在所述基板上,所述锁舌与所述第一棘爪相互配合实现所述汽车门锁机构的半锁状态和全锁状态,所述锁舌对所述第一棘爪的锁止压力的方向朝向所述第一棘爪的释放方向。本发明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由于锁舌对第一棘爪的压力指向第一棘爪的释放方向,第一棘爪向释放方向转动过程中,锁舌也沿弹出方向运动,降低了锁舌与第一棘爪咬合面上的脱离瞬间压力,产生的噪音较小。

Car door lock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门锁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门锁的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门锁机构。
技术介绍
锁体、锁扣和驱动机构是汽车门锁的主要组成部分。锁体通常安装在汽车车门上,带有上锁、解锁、上保险和解保险功能,是门锁的主要部分。锁扣一般安装在车身上,并与锁体配合实现关门后上锁的功能。驱动机构一般是指实现所述门锁功能的驱动和传递构件。在锁体内部,目前大多采用一个锁舌和一个棘爪实现半锁和全锁两个工作状态。对应于两个状态,锁舌上分别设置半锁接触面和全锁接触面。通过棘爪与锁舌之间的配合作用,实现门锁的关闭和释放。在传统汽车门锁的关闭过程中,锁舌与棘爪至少要产生两次冲击动作,且每次冲击都会产生噪音。车门关闭后,由于车门密封力的作用,锁舌和棘爪的啮合面上产生一定的接触压力,为了保证门锁的强度,一般让该压力的方向经过棘爪的旋转中心,或者使接触压力的转矩方向与棘爪啮合的运动方向一致。在释放后,门锁密封力突然消失,锁舌与锁扣间产生冲击噪音。在门锁的释放过程中,一般是通过拨动棘爪去除对锁舌的限制作用,这需要克服锁舌与棘爪啮合面上的摩擦阻力。在传统汽车门锁的释放过程中,拨动棘爪转动的力臂受到棘爪尺寸的限制而较短,因而释放力大。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有效降低噪音、减小门锁释放力的汽车门锁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有效降低噪音、减小门锁释放力的汽车门锁机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汽车门锁机构,包括基板、锁舌和第一棘爪,所述锁舌和所述第一棘爪安装在所述基板上,所述锁舌与所述第一棘爪相互配合实现所述汽车门锁机构的半锁状态和全锁状态,所述锁舌对所述第一棘爪的锁止压力的方向朝向所述第一棘爪的释放方向。进一步地,所述锁舌从全开位置转动到第一位置时,所述锁舌的锁舌啮合角与所述第一棘爪的第一配合部抵触,所述汽车门锁机构进入到半锁状态;所述锁舌继续转动到第二位置时,所述锁舌的锁舌啮合角与所述第一棘爪的第二配合部抵触,所述汽车门锁机构进入全锁状态。进一步地,所述汽车门锁机构还包括第二棘爪,全锁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的第三配合部与所述第二棘爪的第四配合部抵触。进一步地,所述汽车门锁机构还包括释放推杆,所述释放推杆包括延伸臂和第七配合部,释放过程中,所述延伸臂带动所述第二棘爪的第六配合部使得所述第二棘爪与所述第一棘爪脱离,所述第七配合部推动所述第一棘爪的第五配合部,带动所述第一棘爪与所述锁舌脱离,所述锁舌被复位弹簧复位到全开位置。进一步地,所述锁舌啮合角从所述锁舌的本体向外凸起,所述第一配合部为形成在所述第一棘爪上的凹槽。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配合部为形成在所述第一棘爪上的凸起,所述锁舌顺时针转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配合部位于所述第一配合部的逆时针方向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配合部为形成在所述第一棘爪上的凸起,所述第四配合部为形成在所述第二棘爪上的凸起;所述锁舌转动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朝向所述锁舌转动,使得所述第三配合部转动到与所述第四配合部抵靠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第六配合部为从所述第二棘爪延伸出的凸柱,所述第七配合部为形成在所述释放推杆上的凹槽,所述第五配合部为形成在所述第一棘爪上的凸柱,所述第五配合部插入到所述第七配合部中。进一步地,所述汽车门锁机构还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所述锁舌能够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所述第一棘爪能够绕所述第二转轴转动,所述第二棘爪能够绕所述第三转轴转动。进一步地,所述汽车门锁机构还包括第一棘爪回位弹簧和第二棘爪回位弹簧,所述第一棘爪复位弹簧用于将所述第一棘爪复位到全开位置,所述第二棘爪复位弹簧用于将所述第二棘爪复位到全开位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由于锁舌对第一棘爪的压力指向第一棘爪的释放方向,第一棘爪向释放方向转动过程中,锁舌也沿弹出方向运动,降低了锁舌与第一棘爪咬合面上的脱离瞬间压力,产生的噪音较小。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棘爪上集成半锁紧和全锁紧啮合位置,既可以提高锁门强度,改善门锁开关声音品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中,增加拨动第一棘爪转动的释放推杆,从而有效降低门锁释放力。附图说明参见附图,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汽车门锁机构在全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汽车门锁机构在半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汽车门锁机构在全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汽车门锁机构在释放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汽车门锁机构的锁舌、第一棘爪和第二棘爪在全锁状态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汽车门锁机构的锁舌、第一棘爪和第二棘爪在全锁状态的反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汽车门锁机构的第一棘爪与第二棘爪脱离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汽车门锁机构的第一棘爪与第二棘爪脱离时的反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汽车门锁机构的第一棘爪与锁舌脱离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汽车门锁机构的第一棘爪与锁舌脱离时的反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对照表:1---基板2---锁舌21---卡槽22---锁舌啮合角23---锁舌防阻部3---第一棘爪31---第一配合部32---第二配合部33---第三配合部34---第五配合部35---第八配合部4---第二棘爪41---第四配合部42---第六配合部5---第一棘爪回位弹簧6---第二棘爪回位弹簧7---第一转轴8---第二转轴9---第三转轴10---释放推杆101---延伸臂102---第七配合部11---锁扣12---锁舌限位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容易理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专利技术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专利技术的全部或视为对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汽车门锁机构,包括基板1、锁舌2和第一棘爪3,锁舌2和第一棘爪3安装在基板1上,锁舌2与第一棘爪3相互配合实现汽车门锁机构的半锁状态和全锁状态,锁舌2对第一棘爪3的锁止压力的方向朝向第一棘爪3的释放方向。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门锁机构,包括基板、锁舌和第一棘爪,所述锁舌和所述第一棘爪安装在所述基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与所述第一棘爪相互配合实现所述汽车门锁机构的半锁状态和全锁状态,所述锁舌对所述第一棘爪的锁止压力的方向朝向所述第一棘爪的释放方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门锁机构,包括基板、锁舌和第一棘爪,所述锁舌和所述第一棘爪安装在所述基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与所述第一棘爪相互配合实现所述汽车门锁机构的半锁状态和全锁状态,所述锁舌对所述第一棘爪的锁止压力的方向朝向所述第一棘爪的释放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门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从全开位置转动到第一位置时,所述锁舌的锁舌啮合角与所述第一棘爪的第一配合部抵触,所述汽车门锁机构进入到半锁状态;
所述锁舌继续转动到第二位置时,所述锁舌的锁舌啮合角与所述第一棘爪的第二配合部抵触,所述汽车门锁机构进入全锁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门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门锁机构还包括第二棘爪,全锁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的第三配合部与所述第二棘爪的第四配合部抵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门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门锁机构还包括释放推杆,所述释放推杆包括延伸臂和第七配合部,释放过程中,所述延伸臂带动所述第二棘爪的第六配合部使得所述第二棘爪与所述第一棘爪脱离,所述第七配合部推动所述第一棘爪的第五配合部,带动所述第一棘爪与所述锁舌脱离,所述锁舌被复位弹簧复位到全开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门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啮合角从所述锁舌的本体向外凸起,所述第一配合部为形成在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勇刘哲周永祥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