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电解液控制结构的电解磨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1755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5:33
带有电解液控制结构的电解磨削装置,包括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的顶部安装有磨砂轮,所述磨砂轮的一侧设有第一喷管、另一侧设置第二喷管;所述第一喷管、所述第二喷管的顶端均连通至分流盒;所述分流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分流机构,所述分流机构的入口端连接有供液软管;所述分流机构用以控制输入到所述第一喷管、第二喷管的液体量;所述分流机构固定连接牵引机构,所述牵引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机构,所述牵引机构用以带动所述分流机构移动切换排液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左右两组喷管能够提高电解液的覆盖面,并且通过牵引机构能够带动分流机构运动;从而极大的减少电解液的浪费,同时保证工件始终被大面积的电解液覆盖。

Electrolytic grinding device with electrolyte control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有电解液控制结构的电解磨削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解磨削
,特别涉及带有电解液控制结构的电解磨削装置。
技术介绍
电解磨削是电解作用与机械磨削相结合的一种特种加工,又称电化学磨削;工件作为阳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导电磨轮作为阴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电解磨削在加工中需要不断的喷电解液至工件上,以保证电解的正常进行并对工件进行润滑、降温,目前的喷液管主要为固定式,喷管置于磨砂轮的一侧,喷管将电解液喷射至工件,工作过程中喷液动作持续进行;喷管设置于一侧覆盖面有限,并且当工件向背离喷管的一侧运动至极限,即工件的边缘与磨砂轮接触时,此时工件整体均背离喷管,喷管喷出的液体无法完全到达工件上,而电解液却在正常喷射,造成电解液的浪费,工件未被充分覆盖电解液,影响电解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带有电解液控制结构的电解磨削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带有电解液控制结构的电解磨削装置,包括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的顶部安装有磨砂轮,所述磨砂轮的一侧设有第一喷管、另一侧设置第二喷管;所述第一喷管、所述第二喷管的顶端均连通至分流盒;所述分流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分流机构,所述分流机构的入口端连接有供液软管;所述分流机构用以控制输入到所述第一喷管、第二喷管的液体量;所述分流机构固定连接牵引机构,所述牵引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机构,所述牵引机构用以带动所述分流机构移动切换排液孔。进一步地,所述分流盒的底面开设有第一排液孔和第二排液孔,所述第一排液孔与所述第一喷管连通,所述第二排液孔与所述第二喷管连通,所述第一排液孔与所述第二排液孔间隔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分流机构包括进液主管、分液管、第一管体、第二管体,所述进液主管与所述供液软管连通,所述进液主管的连通至所述分液管,所述分液管的底面两端分别垂直连通至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相对位于所述第一排液孔上,所述第二管体相对位于所述第二排液孔上,所述第一管体、所述第二管体均与所述分流盒的内壁滑动贴合。进一步地,所述分流机构还包括限位块,所述进液主管、所述第一管体以及所述第二管体的外壁均设有限位块,所述分流盒的内壁开设有供所述限位块滑动嵌入的限位槽。进一步地,所述牵引机构包括第一支杆、第二支杆以及第三支杆,所述第一支杆垂直连接所述移动机构,所述第一支杆的顶端垂直连接所述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与所述磨砂轮垂直分布,所述第二支杆的端部垂直连接第三支杆,所述第三支杆与所述移动机构平行,所述第二支杆贯穿于所述分流盒且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分流机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排液孔、所述第二排液孔之间的区域设有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的面积;所述密封机构用以封堵管体。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滑轨和滑座,所述滑轨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所述滑座,所述滑座的一端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杆。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左右两组喷管能够提高电解液的覆盖面,并且通过牵引机构能够带动分流机构运动,从而实现当工件向左运动至极限时,只有左侧的喷管工作、右侧喷管关闭,当工作向右运动至极限时,只有右侧的喷管工作、左侧喷管关白;从而极大的减少电解液的浪费,同时保证工件始终被大面积的电解液覆盖。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带有电解液控制结构的电解磨削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牵引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供液盒内部第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供液盒侧面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3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供液盒内部第二状态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供液盒内部第三状态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移动机构,11、滑轨,12、滑座,2、供液软管,3、牵引机构,31、第一支杆,32、第二支杆,33、第三支杆,4、分流盒,41、第一排液孔,42、第二排液孔,43、限位槽,5、磨砂轮,6、第一喷管,7、第二喷管,8、分流机构,81、进液主管,82、分液管,83、第一管体,84、第二管体,85、限位块,9、密封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带有电解液控制结构的电解磨削装置,包括移动机构1;所述移动机构1的顶部安装有磨砂轮5,所述磨砂轮5的一侧设有第一喷管6、另一侧设置第二喷管7;所述第一喷管6、所述第二喷管7的顶端均连通至分流盒4;第一喷管6、第二喷管7用以喷出电解液对加工工件和磨砂轮进行冷却、润滑,两个喷管能够实现从两侧喷水,提高冷却效果,便于控制;所述分流盒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分流机构8,所述分流机构8的入口端连接有供液软管2;所述分流机构8用以控制输入到所述第一喷管6、第二喷管7的液体量;所述分流机构8固定连接牵引机构3,所述牵引机构3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机构1,所述牵引机构3用以带动所述分流机构8移动切换排液孔;牵引机构3能够带动分流机构8左右移动,使得分流机构8与移动机构1同步运动,当分流机构8向左移动时,整个工件向左移动,则位于右侧的喷管其喷液量可逐渐减少甚至停止,从而减少浪费,提高冷却效果。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分流盒4的底面开设有第一排液孔41和第二排液孔42,所述第一排液孔41与所述第一喷管6连通,所述第二排液孔42与所述第二喷管7连通,所述第一排液孔41与所述第二排液孔42间隔设置;每个排液孔对应一个喷管,分流机构8控制排液孔即可控制工作的管体;间隔设置的第一排液孔41和第二排液孔42,能够实现当分流机构向第一排液孔41方向位移时,第二排液孔42内便逐渐没有液体进入,最终整个排液过程均通过第一排液孔完成。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分流机构8包括进液主管81、分液管82、第一管体83、第二管体84,所述进液主管81与所述供液软管2连通,所述进液主管81的连通至所述分液管82,所述分液管82的底面两端分别垂直连通至所述第一管体83和第二管体84;分液管82用以将电解液分流至第一管体83和第二管体84,进液主管81用以与外部的电解液箱连通,采用供液软管2用以保证当分流软管8左右移动时,液体能够正常流通;所述第一管体83相对位于所述第一排液孔41上,所述第二管体84相对位于所述第二排液孔42上,所述第一管体83、所述第二管体84均与所述分流盒4的内壁滑动贴合;贴合滑动用以保证液体不会泄露。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分流机构8还包括限位块85,所述进液主管81、所述第一管体83以及所述第二管体84的外壁均设有限位块85,所述分流盒4的内壁开设有供所述限位块85滑动嵌入的限位槽43;限位块85和限位槽43的设置能够保证分流机构8在移动中的稳定性,避免分流机构8左右偏移。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牵引机构3包括第一支杆31、第二支杆32以及第三支杆33,所述第一支杆31垂直连接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带有电解液控制结构的电解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机构(1);所述移动机构(1)的顶部安装有磨砂轮(5),所述磨砂轮(5)的一侧设有第一喷管(6)、另一侧设置第二喷管(7);所述第一喷管(6)、所述第二喷管(7)的顶端均连通至分流盒(4);/n所述分流盒(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分流机构(8),所述分流机构(8)的入口端连接有供液软管(2);所述分流机构(8)用以控制输入到所述第一喷管(6)、第二喷管(7)的液体量;所述分流机构(8)固定连接牵引机构(3),所述牵引机构(3)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机构(1),所述牵引机构(3)用以带动所述分流机构(8)移动切换排液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带有电解液控制结构的电解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机构(1);所述移动机构(1)的顶部安装有磨砂轮(5),所述磨砂轮(5)的一侧设有第一喷管(6)、另一侧设置第二喷管(7);所述第一喷管(6)、所述第二喷管(7)的顶端均连通至分流盒(4);
所述分流盒(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分流机构(8),所述分流机构(8)的入口端连接有供液软管(2);所述分流机构(8)用以控制输入到所述第一喷管(6)、第二喷管(7)的液体量;所述分流机构(8)固定连接牵引机构(3),所述牵引机构(3)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机构(1),所述牵引机构(3)用以带动所述分流机构(8)移动切换排液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电解液控制结构的电解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盒(4)的底面开设有第一排液孔(41)和第二排液孔(42),所述第一排液孔(41)与所述第一喷管(6)连通,所述第二排液孔(42)与所述第二喷管(7)连通,所述第一排液孔(41)与所述第二排液孔(42)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电解液控制结构的电解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机构(8)包括进液主管(81)、分液管(82)、第一管体(83)、第二管体(84),所述进液主管(81)与所述供液软管(2)连通,所述进液主管(81)的连通至所述分液管(82),所述分液管(82)的底面两端分别垂直连通至所述第一管体(83)和第二管体(84),所述第一管体(83)相对位于所述第一排液孔(41)上,所述第二管体(84)相对位于所述第二排液孔(42)上,所述第一管体(8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付生李帅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