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直径盾构隧道管片嵌缝及手孔封堵台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1522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5:12
一种大直径盾构隧道管片嵌缝及手孔封堵台车,主架的四根立柱底部均安装有万向轮,主架顶部铺设固定施工平台,主架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结构相同的左、右侧面施工平台,该左施工平台结构为:主架左面两根立柱上均焊接有三角形支撑,该两个三角形支撑上焊接长方形型钢框架后铺设固定板材作为左侧面施工平台;基础平台与左、右侧面平台之间均安装有爬梯,左、右侧面施工平台与施工平台之间均安装有主爬梯。本台车能随工程进度移动,能对隧道顶部170度范围内全方位施工,且施工中能容许运输车辆从中间箱涵正常通行,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施工安全,施工效率高等特点。

A large diameter shield tunnel segment caulking and hand hole plugging trolle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直径盾构隧道管片嵌缝及手孔封堵台车
本技术涉及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器械,具体是一种大直径盾构隧道管片嵌缝及手孔封堵台车。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大力发展,一种盾构隧道工程数量不断增加,特别是各大省会城市规划了大量的盾构隧道工程,其中有相当部分为大直径盾构隧道。在大直径盾构隧道管片嵌缝及手孔封堵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平台的建立对于工程的进度与安全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在盾构机掘进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管片嵌缝及手孔封堵的同步施工。管片嵌缝与手孔处理的范围:隧道顶部170度范围内的环缝、纵缝及手孔。现有的施工方式是在隧道内搭设脚手架,然后施工人员站到脚手架施工,该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搭设的脚手架堵塞隧道内交通,无法保证隧道内物资的正常运输;2、使用常规的搭设脚手架的方式施工,随着施工的不断进行,需要重复建设脚手架、拆除、更换工作地点再搭设的过程,如此反复,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施工效率低下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大直径盾构隧道管片嵌缝及手孔封堵台车,旨在采用移动的施工平台,可以随施工同步前进,设有中部通腔,不影响隧道内正常运输,施工平台平稳宽阔,施工更加安全舒适。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大直径盾构隧道管片嵌缝及手孔封堵台车,主架结构为:由纵横各多根型钢焊接形成长方形框架,长方形框架下面焊接有四根型钢立柱,前后左右四根型钢立柱位于长方形框架的四个角上,四根型钢立柱底部均安装有万向轮,施工平台铺设固定在长方形框架顶面上;主架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结构相同的左、右侧面施工平台,该左侧面施工平台结构为:主架左面的两根立柱上均焊接有三角形支撑作为副架,该两个副架上焊接有一个长方形型钢框架,该长方形型钢框架上铺设固定板件构成左侧面施工平台;基础平台与左、右侧面施工平台之间均安装有爬梯,左、右侧面施工平台与施工平台之间均安装有主爬梯。所述两个爬梯均为竖向爬梯,两个爬梯分别位于前左和前右两个型钢立柱附近,两个主爬梯分别位于施工平台的左右侧中部位置。还具有万向轮卡板,万向轮卡板铰接在型钢立柱上,并经扭簧卡压在万向轮上。所述施工平台四周焊接有防护栏。所述防护栏由两排以上的钢管焊接而成。所述左、右侧面施工平台上放置有可移动的长凳。所述施工平台下面的长方形框架由横向7根型钢和纵向5根型钢焊接组成;所述左侧面施工平面的长方形型钢框架由横向7根型钢和纵向3根型钢焊接而成。所述长方形框架的型钢为槽钢,所述主架的立柱为槽钢。本技术一种大直径盾构隧道管片嵌缝及手孔封堵台车,包括矩形主架及两侧三角副架,主架中部为通腔,主架两侧底部设置万向轮,万向轮上安装万向轮卡板,主架上部设置了顶部施工平台,副架上部布置了侧面施工平台。主架顶部施工平台及两侧副架施工平台为宽阔平稳的固定平台,由固定型钢和平台板组成;主架施工平台及副架施工平台上固定型钢横纵固定形成长方形框架,固定型钢与主架及副架连接,在固定型钢上侧放置平台板。两侧副架施工平台上设置可移动的长凳以便于不同高度的施工,提高施工的安全度及舒适度。所述主架顶部施工平台上四周安装防护栏,防护栏至少由两排固定钢管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解决了公知技术中存在的不足,采用可移动的台车,能够随工程进度移动,减少工程投入,提高施工效率;能对隧道顶部170度范围内全方位施工,满足施工要求;采用矩形设计的主架,能够留下足够的空间以确保隧道物资的正常运输;主副架施工平台平稳宽阔,施工更加安全,消除了高空作业的安全隐患,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结构简洁,取材更具灵活性,节约资源等。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透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对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图2示出,一种大直径盾构隧道管片嵌缝及手孔封堵台车,盾构隧道14内有用于隧道运输车辆通行的中间箱涵13,中间箱涵两边形成左右两个边箱涵11;主架4结构为:由纵横各三根型钢5焊接形成长方形框架,长方形框架下面焊接有四根型钢立柱,前后左右四根型钢立柱位于四字形框架的四个角上,四根型钢立柱底部均安装有万向轮1,还具有万向轮卡板12,万向轮卡板12铰接在型钢立柱上,并经扭簧卡压在万向轮1上。施工平台8(指板材,木板或钢板)铺设固定在长方形框架顶面上;主架4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结构相同的左、右侧面施工平台10,该左侧面施工平台结构为:主架4左面的两根立柱上均焊接有三角形支撑作为副架3,该两个副架3上焊接长方形型钢框架后,再铺设固定板件作为左侧面施工平台10;基础平台(指中间箱涵顶面)与左、右侧面施工平台10之间均安装有爬梯2,左、右侧面施工平台10与施工平台8之间均安装有主爬梯。四根型钢立柱分为前左、前右,后左、后右型钢立柱。三角形支撑为直角三角形支撑。两个爬梯2均为竖向爬梯,两个爬梯2分别位于前左和前右两个型钢立柱附近,两个主爬梯分别位于施工平台8的左右侧中部位置。本技术大直径盾构隧道管片嵌缝及手孔封堵台车,其主体结构包括主架4,主架4由型钢组成,主架4呈矩形,主架4中部为通腔,隧道14内的运输车可以通过位于通腔下的中间箱涵13实现运输,该结构使隧道14内的运输不会受到影响,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为了能够移动所述主架4以适应施工位置的变动,在主架4两侧底部设置万向轮1,万向轮1上安装万向轮卡板12(该卡板铰接在型钢立柱上,并由扭簧卡接在万向轮上;拉开扭簧使之脱离与万向轮的接触,万向轮则可移动),当施工位置改变时,松开万向轮卡板12,推动主架4到达新的施工位置,然后锁紧万向轮卡板12即可继续进行施工,整个过程无需再拆卸和安装主架4,大大减少了施工时间和劳动强度,省时省力。主架4两侧的万向轮1位于隧道14内两侧的边箱涵11上,不会影响中间箱涵13的交通情况。主架4上部设置了顶部施工平台8,副架3呈三角形,左、右副架3对称置于主架4两侧,副架3上部布置了侧面施工平台10,副架3与主架之间安装爬梯2。其中顶部施工平台8用以对隧道14顶部管片嵌缝及手孔施工使用,侧面施工平台10用以对隧道14两侧管片嵌缝及手孔封堵施工使用,完全能够满足隧道14两侧管片嵌缝及手孔封堵施工范围的要求,隧道14顶部170度的范围。本技术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主架4顶部施工平台8及两侧副架3施工平台10为宽阔平稳的固定平台,由固定型钢5和平台板6组成;主架施工平台8及副架施工平台10上固定型钢5横纵向各至少为3根,固定型钢5与主架4及副架3连接,在固定型钢5上侧放置平台板6。在上述各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对隧道14两侧不同高度的管片嵌缝及手孔进行施工,优选在两侧副架3施工平台10上设置可移动的长凳9以便于不同高度的施工,施工人员可以根据施工位置选择不同位置使用长凳,提高了施工的安全度及舒适度。为了防止在施工时,顶部施工平台8上的工人出现意外造成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直径盾构隧道管片嵌缝及手孔封堵台车,其特征在于,主架(4)结构为:由纵横各多根型钢(5)焊接形成长方形框架,长方形框架下面焊接有四根型钢立柱,前后左右四根型钢立柱位于长方形框架的四个角上,四根型钢立柱底部均安装有万向轮(1),施工平台(8)铺设固定在长方形框架顶面上;主架(4)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结构相同的左、右侧面施工平台(10),该左侧面施工平台结构为:主架(4)左面的两根立柱上均焊接有三角形支撑作为副架(3),该两个副架(3)上焊接有一个长方形型钢框架,该长方形型钢框架上铺设固定板件构成左侧面施工平台(10);基础平台与左、右侧面施工平台(10)之间均安装有爬梯(2),左、右侧面施工平台(10)与施工平台(8)之间均安装有主爬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直径盾构隧道管片嵌缝及手孔封堵台车,其特征在于,主架(4)结构为:由纵横各多根型钢(5)焊接形成长方形框架,长方形框架下面焊接有四根型钢立柱,前后左右四根型钢立柱位于长方形框架的四个角上,四根型钢立柱底部均安装有万向轮(1),施工平台(8)铺设固定在长方形框架顶面上;主架(4)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结构相同的左、右侧面施工平台(10),该左侧面施工平台结构为:主架(4)左面的两根立柱上均焊接有三角形支撑作为副架(3),该两个副架(3)上焊接有一个长方形型钢框架,该长方形型钢框架上铺设固定板件构成左侧面施工平台(10);基础平台与左、右侧面施工平台(10)之间均安装有爬梯(2),左、右侧面施工平台(10)与施工平台(8)之间均安装有主爬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直径盾构隧道管片嵌缝及手孔封堵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爬梯(2)均为竖向爬梯,两个爬梯(2)分别位于前左和前右两个型钢立柱附近,两个主爬梯分别位于施工平台(8)的左右侧中部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直径盾构隧道管片嵌缝及手孔封堵台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海涛陈爽刘磊赵斌高始军孔玉清杜贵新刁目松高延辉杨圣建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四局集团大盾构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