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动力排水救险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0948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动力排水救险车,包括驾驶室和位于驾驶室后方的车厢以及承载驾驶室和车厢的汽车底盘,车厢前部设置为发电机组室后部设置为排水设备放置室,发电机组室安装有发电机组,排水设备放置室放置有液压潜水泵、电力潜水泵和自吸泵,自吸泵连接有自吸泵驱动装置,通过上述设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多动力排水保证,可长时间连续排水作业,而且车厢整体结构紧凑,布局合理,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具备功能齐全,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A multi power drainage rescue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动力排水救险车
本技术涉及救险工具
,具体为一种多动力排水救险车。
技术介绍
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影响,南方暴雨和特大暴雨频发,中心城区水浸街灾情时有发生,给人们的交通出行与生活带来了不便,甚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损失,防汛排涝形势依然严峻,这主要是城市建设规划对排涝功能考虑不足引起的。排水救险车主要用于消防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排涝,抢险等多项救援工作,其要求能快速响应,是对固定泵站和原有排水管网的应急补充,一般用于原有泵站或管网能力不足或功能失效时的应急排水,其工作区域往往因受灾而造成积水或道路破损等情况。现有排水救险车主要是在车厢内设置发电机仓对突发现场进行电源补给,所用的排水动力都是电力排水设备,从而导致排水救险车对突发故障情况下无法进行排水作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动力救险车,旨在改善排水救险车排水动力单一,在突发故障情况下无法进行排水作业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动力排水救险车,包括驾驶室和位于驾驶室后方的车厢以及承载驾驶室和车厢的汽车底盘,车厢前部设置为发电机组室,后部设置为排水设备放置室,发电机组室安装有发电机组,排水设备放置室设置有液压潜水泵、电力潜水泵和自吸泵,自吸泵连接有自吸泵驱动装置,车厢内还安装有发电机组控制屏、配电柜和电力潜水泵控制柜,发电机组控制屏通过电线与发电机组连接,电力潜水泵控制柜通过电线与电力潜水泵相连接,配电柜通过电线连接发电机组和电力潜水泵,汽车底盘左下侧安装有取力器和液压泵,液压泵位于取力器后侧通过联轴器和取力器连接在一起,液压泵通过油管与液压潜水泵油管快速接口相连,液压潜水泵油管快速接口安装在车厢后侧的下方。进一步的,车厢两侧及后方均安装有卷帘门,车厢左侧还设有工具柜,且工具柜为多层结构,方便摆放排水工具使车厢结构更紧凑。进一步的,自吸泵进水口位于车厢右侧门口,自吸泵出水位于车厢后侧门口,液压潜水泵油管快速接口位于车厢后端下方,作业人员在车下即可进行接管作业。进一步的,自吸泵驱动装置使用大功率电机或者发动机,根据作业现场情况选择自吸泵连接大功率电机或发动机,排水设备动力选择更灵活。进一步的,驾驶室上方安装有警灯和场地照明设备,且安装有警灯和场地照明设备均与驾驶室固定连接,排水救险车在前往作业现场路上时警灯可开启警灯以提醒其他车辆进行避让,从而可以快速到达现场进行作业,排水救险车到达作业现场时,场地照明设备可提供场地照明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对传统的排水救险车结构加以改进,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排水救险车动力单一的问题,达到了可支持多种排水设备的使用,可以根据故障现场情况选择合适的排水设备进行排水抢险作业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多动力排水救险车的正视图;图2是图1所示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图1所示装置的后视图;图4是图1所示装置的右视图;图中:1、汽车底盘;2、车厢;3、驾驶室;31、警灯;32、场地照明设备;11、取力器;12、液压泵;13、液压潜水泵油管快速接口;21、发电机组室;22、排水设备放置室;211、发电机组;212、发电机组控制屏;213、配电柜;23、电力潜水泵控制柜;221、工具柜;223、自吸泵;2231、自吸泵进水口;2232、自吸泵出水口;224、液压潜水泵;225、电力潜水泵;226、自吸泵驱动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多动力排水救险车,包括驾驶室3和位于驾驶室3后方的车厢2以及承载驾驶室3和车厢2的汽车底盘1,车厢2前部设置为发电机组室21后部设置为排水设备放置室22,所述发电机组室21安装有发电机组211,排水设备放置室22放置有液压潜水泵224、电力潜水泵225和自吸泵223,自吸泵223连接有自吸泵驱动装置226,车厢2右侧安装有发电机组控制屏212、配电柜213和电力潜水泵控制柜23,发电机组控制屏212通过电线与发电机组211连接,电力潜水泵控制柜23通过电线与电力潜水泵225相连接,配电柜213通过电线连接发电机组211和电力潜水泵225,汽车底盘1左下侧安装有取力器11,液压泵12位于取力器11后侧通过联轴器连接在一起,其中液压潜水泵油管快速接口13安装在车厢2后侧下方通过油管与液压泵12相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作业人员在驾驶排水救险车到达作业现场,打开车厢2两侧及后面的卷帘门后通过控制配电柜213来开启发电组211,发电机组211工作后可通过发电机组控制屏212对发电机组211输出电源进行控制,发电机组211工作后对电力潜水泵225和自吸泵驱动装置226进行供电,作业人员将液压潜水泵224通过液压潜水泵快速接口13安装好后,取力器11带动液压泵12工作从而使液压潜水泵224进行排水作业。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车厢2两侧及后方都安装有卷帘门,方便作业人员快速取用排水设备,车厢2左侧还设有工具柜221,且工具柜221为多层结构,工具柜221可根据作业现场情况整齐放置合适的排水工具。请参阅图3和图4,自吸泵进水口2231位于车厢右侧门口,自吸泵出水口2232位于车厢2后侧门口,液压潜水泵油管快速接口13位于车厢2后端下方,作业人员在车下即可进行接管作业。请参阅图1和图2,自吸泵驱动装置226使用大功率电机则由发电机组211通过电线连接进行供电,从而驱动自吸泵223进行排水作业。请参阅图1和图3,驾驶室3上方安装有警灯31和场地照明设备32,警灯31由驾驶室3电路通过电线连接,排水救险车在前往作业现场路上时开启警灯31以提醒其他车辆进行避让,从而可以快速到达现场进行作业,排水救险车到达作业现场时,发电机组211工作时发电机组输出电源接口与场地照明设备32通过电线连接,场地照明设备32使用场地照明灯提供场地照明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动力排水救险车,包括驾驶室(3)和位于驾驶室(3)后方的车厢(2)以及承载驾驶室(3)和车厢(2)的汽车底盘(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2)前部设置为发电机组室(21),后部设置为排水设备放置室(22),所述发电机组室(21)安装有发电机组(211),所述排水设备放置室(22)设置有液压潜水泵(224)、电力潜水泵(225)和自吸泵(223),所述自吸泵(223)连接有自吸泵驱动装置(226),所述车厢(2)内还安装有发电机组控制屏(212)、配电柜(213)和电力潜水泵控制柜(23),所述发电机组控制屏(212)与发电机组(211)电性连接,所述电力潜水泵控制柜(23)与电力潜水泵(225)电性连接,所述配电柜(213)与发电机组(211)和电力潜水泵(225)电性连接,所述汽车底盘(1)下侧安装有取力器(11)和液压泵(12),所述液压泵(12)位于取力器(11)后侧通过联轴器和取力器(11)相连,所述液压泵(12)通过油管与液压潜水泵油管快速接口(13)相连,所述液压潜水泵油管快速接口(13)安装在车厢(2)后侧的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动力排水救险车,包括驾驶室(3)和位于驾驶室(3)后方的车厢(2)以及承载驾驶室(3)和车厢(2)的汽车底盘(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2)前部设置为发电机组室(21),后部设置为排水设备放置室(22),所述发电机组室(21)安装有发电机组(211),所述排水设备放置室(22)设置有液压潜水泵(224)、电力潜水泵(225)和自吸泵(223),所述自吸泵(223)连接有自吸泵驱动装置(226),所述车厢(2)内还安装有发电机组控制屏(212)、配电柜(213)和电力潜水泵控制柜(23),所述发电机组控制屏(212)与发电机组(211)电性连接,所述电力潜水泵控制柜(23)与电力潜水泵(225)电性连接,所述配电柜(213)与发电机组(211)和电力潜水泵(225)电性连接,所述汽车底盘(1)下侧安装有取力器(11)和液压泵(12),所述液压泵(12)位于取力器(11)后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福礼曾建锋
申请(专利权)人:龙岩畅丰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