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腔氧气湿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03143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腔氧气湿化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主壳体、加湿芯,所述主壳体包括瓶盖和瓶体,该瓶盖和瓶体围合形成主壳体内腔,所述加湿芯将主壳体内腔分为储液腔和加湿腔,储液腔内部储存有湿化体,加湿腔一端与进气管连通,另一端与出气管连通,所述加湿芯一侧与储液腔的湿化体相接触,浸润储液腔内部的湿化体,另一侧与加湿腔内的干燥氧气相接触,使干燥氧气带走加湿芯表面的饱和水蒸气,湿化过程使氧气不注入湿化体内部,不产生气溶胶和湿化噪音,并且具有氧气湿化效果稳定的技术效果。

A double chamber oxygen humidific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腔氧气湿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腔氧气湿化装置,主要用于干燥氧气的湿化,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吸氧是最常见的临床治疗手段,氧气使用前需要进行湿化,传统的入水湿化方式在湿化过程中有气泡从湿化瓶底部向上升起,并伴随有明显的噪音和气溶胶产生。现有技术出现的表面湿化方式是利用干燥氧气流经湿润的加湿芯表面,带走表层的饱和水蒸气,达到氧气湿化的目的,湿化过程安静,湿化效果稳定。但是,现有表面湿化装置结构设计较为复杂,需要多个湿化部件进行组装,不仅使装置生产成本过高,还给加工生产带来不便。所以,传统的氧气表面湿化装置无法满足现有医疗需求,医疗器械研发人员需要寻求一种结构设计简单,且表面湿化效果稳定的医疗器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腔氧气湿化装置,本装置利用加湿芯将主壳体内腔分隔为储液腔和加湿腔,加湿芯一侧浸润在储液腔内部的湿化体中,另一侧与加湿腔内需要湿化的氧气接触,不仅结构设计简单,而且加湿芯用于湿化的表面积较大,使氧气湿化效果稳定。本技术提供一种双腔氧气湿化装置,包括:主壳体、加湿芯,所述主壳体包括瓶盖和瓶体,该瓶盖和瓶体围合形成中空性壳体,壳体内部空腔为主壳体内腔,在主壳体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气管和至少一个出气管;所述加湿芯位于主壳体内腔内部;所述加湿芯将主壳体内腔分为储液腔和加湿腔,所述储液腔上部设有密封盖,该密封盖防止储液腔内部湿化体流出;所述加湿腔一端与进气管连通,另一端与出气管连通;所述加湿芯一侧与储液腔的湿化体相接触,浸润储液腔内部的湿化体,并阻隔湿化体流入加湿腔,另一侧与加湿腔内需要湿化的氧气接触。所述主壳体采用医用级塑料材质制成,整体呈杯状或者盒状,包括瓶盖和瓶体,所述瓶盖和瓶体围合形成主壳体内腔,在主壳体的瓶盖上设有进气管和出气管,进气管将干燥的氧气导入主壳体内腔,出气管将湿润后的氧气从主壳体内腔导出,最终至人体呼吸系统。所述加湿芯呈片状,至少将主壳体内腔分隔为储液腔和加湿腔,所述储液腔上部设有密封盖,该密封盖防止储液腔内部湿化体流出,湿化体可以是氧气湿化液或者含水材质,所述氧气湿化液主要成分可选用纯化水或者灭菌蒸馏水,含水材质可选用吸水性海绵或者水凝胶;所述加湿腔一端与进气管连通,另一端与出气管连通,加湿芯一侧浸润在储液腔的湿化体内部,另一侧位于加湿腔内部,干燥氧气经进气管,进入主壳体内腔的加湿腔内部,流经加湿腔内部的加湿芯表面,达到氧气表面湿化的技术效果,湿化后的氧气在加湿腔内部向上折返进入主壳体内腔,最后经出气管排出。所述加湿芯采用可产生对抗重力的毛细现象的导水或吸水膨胀的材质如PVA(聚乙烯醇)海绵、聚氨酯海绵、天然植物纤维如棉纤维、合成纤维如涤纶无纺布、锦纶无纺布通过交联发泡、水刺、模压等工艺制成,其中的孔隙或纤维间的间隙可输送并容纳液态水,加湿芯一侧浸润在氧气湿化液中,利用类似毛巾吸水、粉笔吸墨水、地下水沿土壤上升、植物茎内的导管吸水的毛细原理,保持加湿芯另一侧表面湿润,但可以阻止氧气湿化液从储液腔进入到加湿腔内部。该结构设计不仅减少了装置的零部件数量、节约了成本,还保证了加湿效果。所述主壳体内腔还设置至少一个返流腔,该返流腔一端与加湿腔末端连通,另一端与出气管连通。所述返流腔是独立于加湿腔的,是用于湿化后氧气经过的腔体,干燥氧气经加湿腔湿化后,从加湿腔末端进入返流腔,再从返流腔进入出气管。如果不设置返流腔,干燥氧气经进气管进入加湿腔,在加湿腔内部任何位置调头折返从出气管排出,该湿化过程无法控制干燥氧气流经加湿腔的距离,无法保证干燥氧气的湿化效果。所以,设置返流腔可以保证干燥氧气经过加湿腔内部所有湿化路径,保证了氧气湿化效果。所述返流腔与加湿腔相邻,该返流腔与加湿腔之间设置隔板分隔,湿化后的氧气经加湿腔末端进入返流腔,再经出气管排出。为了简化装置结构,在加湿腔相邻侧设置隔板,利用隔板分隔出返流腔,使加湿腔末端与返流腔一端相连通,返流腔的另一端与出气管相连通。所述返流腔内部设有浮球,所述浮球在氧气经过返流腔时浮起。因瓶体采用透明材质制成,所以浮球被氧气吹动浮起时,医护人员容易观察浮球处于浮动状态,可显示此时正处于氧气湿化过程中,具有指示状态的技术效果。装置还包括支撑架,该支撑架位于主壳体内腔内部,与加湿芯连接,支撑加湿芯将主壳体内腔分为储液腔和加湿腔。所述支撑架采用医用级塑料材质制成,位于主壳体内腔内部,支撑架外缘与主壳体内腔内壁密封连接,支撑架与片状的加湿芯紧密连接,支撑加湿芯位于主壳体内腔内部,以便将主壳体内腔分为储液腔和加湿腔。所述加湿芯位于加湿腔的一侧为加湿表面,该加湿表面上设有凸起或凹陷。为了增加加湿芯加湿表面的表面积,在加湿表面上设有凸起或凹陷,干燥氧气接触加湿表面的表面积增大,有利于增强氧气湿化效果。另外,加湿表面上的凸起或凹陷有利于延缓氧气在加湿腔内部的流速,增强氧气湿化效果。所述加湿腔的腔体形状呈管条状、迷宫状、放射状中的一种。所述加湿腔的腔体形状关系到干燥氧气流经路径与流速,流经路径长、延缓流速有助于干燥氧气充分湿化,达到更好的加湿效果。装置还包括输送管,该输送管一端与进气管连通,另一端与加湿腔连通。所述输送管采用软管形式,方便进气管与加湿腔之间的连通。所述进气管外表面设有定位凹槽,该定位凹槽用于与氧气源快速连接。所述定位凹槽为环形,进气管外径自进气口平面至定位凹槽平面逐渐增大,当装置需要与外部氧气源连接时,将进气管插入氧气流量计下部的快速连接部件,快速连接部件内部的卡销活动卡扣在定位凹槽内部,形成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瓶体外部设有液位标识,该液位标识用于指示瓶体内部的液位面。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双腔氧气湿化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双腔氧气湿化装置立体剖切结构示意图1;图3:本技术双腔氧气湿化装置立体剖切结构示意图2;1.主壳体;10.主壳体内腔;101.加湿腔;102.储液腔;103.输送管;104.返流腔;11.瓶盖;111.气流指向箭头;12.瓶体;121.容量标识;122.密封盖;123.支撑架;13.进气管;131.定位凹槽;14.出气管;2.封堵部件;3.加湿芯;31.加湿表面;4.浮球;5.隔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双腔氧气湿化装置,包括主壳体1、封堵部件2、加湿芯3,所述主壳体1采用医用级塑料材质制成,整体呈杯状,包括瓶盖11和瓶体12,所述瓶盖11和瓶体12扣合,围合形成主壳体内腔10,在瓶盖11上设有一个进气管13和一个出气管14,该进气管13和出气管14均与主壳体内腔10相连通,在进气管13和出气管14上设有封堵部件2,该封堵部件2采用医用铝箔制成,利用超声波工艺将进气管13、出气管14密封。所述进气管13外表面设有定位凹槽131,该定位凹槽131用于与氧气源下部的快速连接部件连接,连接后进气管13与氧气源密封性连通。所述瓶盖11上设有气流指向箭头111,该气流指向箭头111标识出进气管13为干燥氧气进入管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腔氧气湿化装置,包括:/n主壳体(1),所述主壳体(1)包括瓶盖(11)和瓶体(12),该瓶盖(11)和瓶体(12)围合形成中空性壳体,壳体内部空腔为主壳体内腔(10),在主壳体(1)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气管(13)和至少一个出气管(14);/n加湿芯(3),所述加湿芯(3)位于主壳体内腔(10)内部;/n其特征在于,/n所述加湿芯(3)将主壳体内腔(10)分为储液腔(102)和加湿腔(101),所述储液腔(102)上部设有密封盖(122);所述加湿腔(101)一端与进气管(13)连通,另一端与出气管(14)连通;所述加湿芯(3)一侧与储液腔(102)的湿化体相接触,另一侧与加湿腔(101)内需要湿化的氧气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腔氧气湿化装置,包括:
主壳体(1),所述主壳体(1)包括瓶盖(11)和瓶体(12),该瓶盖(11)和瓶体(12)围合形成中空性壳体,壳体内部空腔为主壳体内腔(10),在主壳体(1)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气管(13)和至少一个出气管(14);
加湿芯(3),所述加湿芯(3)位于主壳体内腔(10)内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湿芯(3)将主壳体内腔(10)分为储液腔(102)和加湿腔(101),所述储液腔(102)上部设有密封盖(122);所述加湿腔(101)一端与进气管(13)连通,另一端与出气管(14)连通;所述加湿芯(3)一侧与储液腔(102)的湿化体相接触,另一侧与加湿腔(101)内需要湿化的氧气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氧气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内腔(10)还设置至少一个返流腔(104),该返流腔(104)一端与加湿腔(101)末端连通,另一端与出气管(14)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腔氧气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返流腔(104)与加湿腔(101)相邻,该返流腔(104)与加湿腔(101)之间设置隔板(5)分隔,湿化后的氧气经加湿腔(101)末端进入返流腔(104),再经出气管(14)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腔氧气湿化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延山杜智勇闫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万生人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