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流量调节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0307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液流量调节器,包括依次连接的上调节体、密封垫和下调节体,所述上、下调节体上分别设有与输液器导管连通的接头及通孔;下调节体的端面上设有C形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底面由浅至深平滑过渡,导流槽最深处为出液通孔,密封垫上设有与出液通孔相对应的微孔,下调节体的侧壁外设置有刻度,上调节体的其中一个防滑凸棱上设置有指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上调节体底面的内、外封闭环形凸起抵住密封垫表面,使上、下调节体之间的密封更严密,避免使用过程中产生漏液情况,将上调节体外侧壁上与刻度对应的指针设置在其中一条防滑凸棱上,不需要单独留出空间设置指针,使各结构更集成,使上调节体的长度变短,体积减小,更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液流量调节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输液流量调节器。
技术介绍
普通的输液器中所用的流量调节器通常是套接在输液软管外,依靠逐渐靠近和压迫输液软管的压轮来控制输液软管内部的横截面积,从而来调节流量的大小,但是这种调节器不能进行微流量的调节,另外,这种调节器没有流量刻度,因此不能准确调节流量的大小,同时,这种调节器还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药液不停的流动,使滚轮位置发生移动,药液流量逐渐变大,药液进入病人体内的量不均匀,有可能对病人产生严重的医疗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体积更小,并能精确调节药液流量的输液流量调节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输液流量调节器,包括依次连接的上调节体、密封垫和下调节体,所述上调节体、下调节体上分别设有与输液管连通的进液接头、出液接头及与接头分别相通的进液通孔和出液通孔,所述上调节体与下调节体同轴连接并相对转动,所述上调节体的底面与下调节体的端面之间形成夹持面;所述上调节体的底面具有内封闭环形凸起和外封闭环形凸起,所述内封闭环形凸起与外封闭环形凸起之间设有C形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底面由浅至深平滑过渡,所述导流槽尾端最深处为上调节体上的进液通孔;所述密封垫为环形,具有微孔,并设置于下调节体的端面上;所述微孔与下调节体上的出液通孔位置相对应;上调节体和下调节体闭合状态,所述内封闭环形凸起和外封闭环形凸起顶住所述密封垫的表面;所述下调节体的外壁上设置有显示数值的刻度,上调节体的外壁上径向设有若干防滑凸棱和与刻度相对应的指针,所述指针设置在其中一个防滑凸棱上,指针朝向上调节体的底面。上调节体底面的内、外封闭环形凸起抵住密封垫表面,使上下调节体之间的密封更严密,避免使用过程中产生漏液情况,将上调节体外侧壁上与刻度对应的指针设置在其中一条防滑凸棱上,不需要单独留出空间设置指针,使各结构模块更集成,使上调节体的长度变短,体积减小,更节约成本。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下调节体侧壁内设有与所述上调节体侧壁相配合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限制上调节体和下调节体相对转动的下限位板,所述上调节体侧壁与凹槽内下限位板相对应位置设有上限位板,所述上调节体侧壁插入下调节体凹槽内。限位件的设置,使上下调节体在一定范围内相对转动,避免调节流量时,调节体旋转过渡,超出量程范围从而导致流量突变,旋转到一定角度时,限位挡板和限位插板相互制动,使,上调节体和下调节体不能再进一步转动。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上调节体与下调节体之间紧密插接配合连接固定。插接配合连接固定,结构简单,拆装方便。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插接连接是在下调节体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端部为向上延伸的若干卡簧,所述若干卡簧相隔一定间距围成漏斗状,所述上调节体上设有贯通轴孔,所述轴孔内径与固定轴相配合,所述固定轴长度大于轴孔长度。为了防止密封垫上的微孔与下调节体上的出液通孔的位置发生偏离,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下调节体端面具有容纳所述密封垫的圆形槽,所述圆形槽内具有若干的定位槽,所述密封垫通过定位槽固定在圆形槽。为了使上、下调节体更方便的旋转,所述下调节体的外周设置防滑凹槽或凸起。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由上、下调节体的通孔、内、外封闭环形凸起和底面由浅至深平滑过渡的C形导流槽组成整个输液通道,通过转动调节上、下调节体通孔对应的导流槽深浅控制滴量;其结构合理,可进行微量调节,调节精确、方便,适用于精确微量输液时使用。将上调节体外侧壁上与刻度对应的指针设置在其中一条防滑凸棱上,不需要单独留出上调节体外壁的部分空间设置指针,使上调节体的长度变短,体积减小,更节约成本,同时,本技术的调节器采用插接配合连接,便于拆卸和安装,下调节体端面设置密封垫定位槽,避免使用过程中,随着上下调节体的旋转,密封垫位移,使微孔和出液通孔位置发生偏离,导致流量设定不准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上调节体端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上调节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下调节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进液通孔;2、外封闭环形凸起;3、内封闭环形凸起;4、导流槽;5、防滑凸棱;6、上限位板;7、进液接头;8、轴孔;9、出液通孔;10、凹槽;11、下限位板;12、固定轴;13、卡簧;14、定位槽;15、指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3所示,一种输液流量调节器,包括依次连接的上调节体、密封垫和下调节体,所述上调节体、下调节体上分别设有与输液管连通的进液接头7、出液接头及与接头分别相通的进液通孔1和出液通孔9,所述上调节体与下调节体同轴连接并相对转动,所述上调节体的底面与下调节体的端面之间形成夹持面;所述上调节体的底面具有内封闭环形凸起3和外封闭环形凸起2,所述内封闭环形凸起3与外封闭环形凸起2之间设有C形导流槽4,所述导流槽4的底面由浅至深平滑过渡,所述导流槽4尾端最深处为上调节体上的进液通孔1;所述密封垫为环形,具有微孔,并设置于下调节体的端面上;所述微孔与下调节体上的出液通孔9位置相对应;上调节体和下调节体闭合状态,所述内封闭环形凸起3和外封闭环形凸起2顶住所述密封垫的表面;所述下调节体的外壁上设置有显示数值的刻度,上调节体的外壁上径向设有若干防滑凸棱5和与刻度相对应的指针15,所述指针15设置在其中一个防滑凸棱上5,指针15朝向上调节体的底面。指针还可以设置在其中两个防滑凸棱之间,指针朝向上调节体的底面,指针的顶部与防滑凸棱的顶部处于相同水平线。液体的流速与阻尼有关,阻尼越大,液体的流速越小,而且,液体在小缝隙里的流动阻尼系数一般较大,因此微小的流动距离,流量值将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内封闭环形凸起和外封闭环形凸起顶住密封垫,内封闭环形凸起和外封闭环形凸起之间就形成液体流经的通道,当进液通孔与密封垫上的微孔和出液通孔都对齐时,液体的流量最大,随着上调节体相对于下调节体旋转时,进液通孔慢慢远离出液通孔,液体的流经距离慢慢变大,因此流量会越来越小。所述下调节体侧壁内设有与所述上调节体侧壁相配合的凹槽10,所述凹槽10内设有限制上调节体和下调节体相对转动的下限位板11,所述上调节体侧壁与凹槽内下限位板11相对应位置设有上限位板6,所述上调节体侧壁插入下调节体凹槽10内。所述的上调节体与下调节体之间紧密插接配合连接固定。所述插接连接是在下调节体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固定轴12,所述固定轴12的端部为向上延伸的若干卡簧13,所述若干卡簧13相隔一定间距围成漏斗状,所述上调节体上设有贯通轴孔8,所述轴孔8内径与固定轴12相配合,所述固定轴12长度大于轴孔8长度。所述下调节体端面具有容纳所述密封垫的圆形槽,所述圆形槽内具有若干的定位槽14,所述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液流量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上调节体、密封垫和下调节体,所述上调节体、下调节体上分别设有与输液管连通的进液接头、出液接头及与接头分别相通的进液通孔和出液通孔,所述上调节体与下调节体同轴连接并相对转动,所述上调节体的底面与下调节体的端面之间形成夹持面;所述上调节体的底面具有内封闭环形凸起和外封闭环形凸起,所述内封闭环形凸起与外封闭环形凸起之间设有C形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底面由浅至深平滑过渡,所述导流槽尾端最深处为上调节体上的进液通孔;所述密封垫为环形,具有微孔,并设置于下调节体的端面上;所述微孔与下调节体上的出液通孔位置相对应;上调节体和下调节体闭合状态,所述内封闭环形凸起和外封闭环形凸起顶住所述密封垫的表面;所述下调节体的外壁上设置有显示数值的刻度,上调节体的外壁上径向设有若干防滑凸棱和与刻度相对应的指针,所述指针设置在其中一个防滑凸棱上,指针朝向上调节体的底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液流量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上调节体、密封垫和下调节体,所述上调节体、下调节体上分别设有与输液管连通的进液接头、出液接头及与接头分别相通的进液通孔和出液通孔,所述上调节体与下调节体同轴连接并相对转动,所述上调节体的底面与下调节体的端面之间形成夹持面;所述上调节体的底面具有内封闭环形凸起和外封闭环形凸起,所述内封闭环形凸起与外封闭环形凸起之间设有C形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底面由浅至深平滑过渡,所述导流槽尾端最深处为上调节体上的进液通孔;所述密封垫为环形,具有微孔,并设置于下调节体的端面上;所述微孔与下调节体上的出液通孔位置相对应;上调节体和下调节体闭合状态,所述内封闭环形凸起和外封闭环形凸起顶住所述密封垫的表面;所述下调节体的外壁上设置有显示数值的刻度,上调节体的外壁上径向设有若干防滑凸棱和与刻度相对应的指针,所述指针设置在其中一个防滑凸棱上,指针朝向上调节体的底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流量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调节体侧壁内设有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红清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鸿萌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