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穿刺活检俯卧位支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0266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T引导下穿刺活检俯卧位支撑架,包括头部支撑架,头部支撑架包括上支撑板,上支撑板前侧固定额头支撑块,上支撑板后侧通过移动定位机构固定下颌支撑块,上支撑板左侧通过移动定位机构固定左侧支撑块,上支撑板右侧通过移动定位机构固定右侧支撑块,额头支撑块、下颌支撑块、左侧支撑块、右侧支撑块的内边线皆为弧形线;上支撑板中部开设有透气孔;还包括肩周部支撑架,肩周部支撑架包括与头部支撑架滑动连接的两个左右移动的肩周部支撑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满足于不同脸型患者在俯卧位检查过程中的支撑需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患者进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时身体处于俯卧位且手臂置于头部下方时使用,用于对身体进行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CT引导下穿刺活检俯卧位支撑架
本技术属于医疗辅助器械
,具体地说是一种CT引导下穿刺活检俯卧位支撑架。
技术介绍
患者在实施CT引导下穿刺活检时,需要俯卧于CT检查床上,且还需将手臂放置于面部下方才不影响正常的检查过程。由于患者直接俯卧于病床或治疗床上,将面部歪向一侧时间久了颈部会非常疼痛,在面部的久压下手臂也容易血液流通不畅而发麻,无法长时间保持俯卧位进行检查,故需要对处于俯卧位时的患者进行一定的支撑,以保证检查的顺利进行。现有技术中的俯卧位支撑架存在以下不足:一、用于支撑头部的头部支撑架由上下两个支撑块组成,缺少对面部两侧的支撑,不仅使用时舒适度较差,而且面部向下的压力集中于上下两个支撑块,容易对面部造成压痕;二、现有的头部支撑架的形状往往是固定不变的,往往不能适用于不同脸型的患者进行使用,使用感较差;三、透气性差,仅单一狭窄的通风通道,不利于空气的流通,容易使患者呼吸不畅;四、现有技术中头部支撑架中可调节式支撑块,大多采用螺栓螺母的螺纹调节方式,这种方式在实际使用时,调节较慢,不能快速将支撑块移动至使用位置;五、在进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时,患者的手臂需向前弯曲至头部下方,由于腋下与CT检查床之间的间隙而使的肩周部(肩峰)缺少支撑,现有技术中采用对患者手臂进行支撑的软垫,依旧缺少对患者肩周部的支撑,容易对肩周部造成损伤;六、现有技术中的手臂垫往往单独设置,与头部支撑架并无连接关系,这样往往造成手臂垫的掉落和丢失。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CT引导下穿刺活检俯卧位支撑架,以满足于不同脸型患者在俯卧位检查过程中的支撑需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CT引导下穿刺活检俯卧位支撑架,包括头部支撑架,头部支撑架包括上支撑板,上支撑板前侧固定连接有向前凹陷的额头支撑块,上支撑板后侧通过移动定位机构固定有沿前后滑动且向后凹陷的下颌支撑块,上支撑板左侧通过移动定位机构固定有能左右滑动且向左凹陷的左侧支撑块,上支撑板右侧通过移动定位机构固定有能左右滑动且向右凹陷的右侧支撑块,额头支撑块、下颌支撑块、左侧支撑块、右侧支撑块的内边线皆为弧形线;上支撑板中部开设有透气孔;还包括肩周部支撑架,肩周部支撑架包括与头部支撑架滑动连接的两个左右移动的肩周部支撑板,肩周部支撑板上固定有用于支撑腋下的腋下支撑块。作为本技术的改进,头部支撑架还包括与上支撑板通过高度调节机构相连的下支撑板,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之间具有能够使手臂伸入并容纳手臂的手臂容纳空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肩周部支撑板上通过移动定位机构连接有能前后移动的腋下支撑底座,腋下支撑底座上方通过高度调节机构固定连接有腋下支撑块。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用于支撑腹部的腹部支撑架,腹部支撑架包括腹部支撑板及腹部支撑块,腹部支撑板及腹部支撑块通过高度调节机构相连。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高度调节机构包括上套筒与下套筒,上套筒与下套筒沿高度方向设有相对应的定位孔,下套筒套置于上套筒内,定位销同时穿过上套筒与下套筒的定位孔将上套筒与下套筒定位;肩周部支撑架处的上套筒与下套筒分别固定连接在腋下支撑块与腋下支撑底座上,头部支撑架处的上套筒与下套筒分别固定连接在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上,腹部支撑架处的上套筒与下套筒分别固定连接在腹部支撑块及腹部支撑板上。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改进,移动定位机构采用以下任意一种结构:A.移动定位机构包括滑轨和滑块,肩周部支撑架处的滑轨设置在肩周部支撑板上,腋下支撑底座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块;头部支撑架处的滑轨设置在上支撑板上,下颌支撑块、左侧支撑块、右侧支撑块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块,滑轨包括滑动槽以及沿滑动槽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与滑动槽相贯通的定位槽,定位槽宽度大于滑动槽宽度;滑块在高度方向由上而下依次包括定位块、滑动块以及限位块,限位块置于滑动槽下方且限位块的宽度大于定位槽的宽度,定位块宽度大于滑动块宽度,定位块限位于定位槽内,滑动块能容纳于滑动槽及定位槽内,定位块宽度大于滑动槽宽度,限位块上表面与滑动槽或定位槽底面接触时,定位块底面高于定位槽顶面,滑块在滑轨内滑动;B.移动定位机构包括卡块及沿移动方向设有至少1个与卡块卡接的卡槽,肩周部支撑架处的卡块固定连接在腋下支撑底座下表面,卡槽开设于肩周部支撑板上;头部支撑架处的卡块固定连接在下颌支撑块、左侧支撑块、右侧支撑块下表面的,卡槽开设于上支撑板。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腋下支撑块、腹部支撑块上表面皆为圆弧曲面。作为本技术的改进,上支撑板上表面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向水平面上方倾斜锐角,肩周部支撑板上表面与上支撑板上表面平行。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头部支撑架、肩周部支撑能够对CT引导下穿刺活检中处于俯卧位的患者的头部、肩周部进行支撑,使得患者能够长时间保持俯卧姿势,保证检查的顺利进行;本技术的头部支撑架中通过设置额头支撑块、下颌支撑块、左侧支撑块、右侧支撑块能够分别对面部的额头、下颌、左侧脸、右侧脸进行支撑,能够将面部的压力分散于各个支撑块上,减轻甚至避免各个支撑块对面部的压痕;各个支撑块能够根据不同的脸型调整位置,适用性广,舒适感佳;而将各个支撑块的边线设置为弧形线,也是为了使支撑块围成的形状与脸型相同,不仅能更好的通风,还能更好的对面部进行支撑;本技术具有良好的通风性,四个支撑块之间相互间隔,空气能够由不同的方向向中间流通,并且上支撑板中部开设的通孔,也使得上支撑板上方的空气能够流通至下方,透气通风性强,避免造成患者呼吸不畅的情况发生;本技术头部支撑架的上支撑板倾斜设置,能够增加患者俯卧时的舒适感,并且通过设置手臂容纳空间,避免手臂被压导致的血液流通不畅,易于使手臂长时间置于头部的下端,保证检查的顺利进行;本技术的肩周部支撑架通过对腋下进行支撑,能够对肩周部进行支撑,避免造成肩周部的损伤;通过将两个肩周部支撑板与头部支撑架滑动连接,不仅能够避免肩周部支撑架的掉落和丢失,而且也易于在肩周部支撑块与患者肩周接触后,受肩部推力自行滑动以调整两个肩周部支撑板的间距,以找到最佳支撑位置;本技术的肩周部支撑架不仅能够调整两肩周部支撑块间距,还能调整肩周部支撑块至头部支撑架的距离,也能调整肩周部支撑块的高度,这样,能够根据患者的使用需求,从不同方向调整肩周部支撑块的位置,使用效果佳;本技术还设有腹部支撑架,这是因为头部支撑架及肩部支撑架本身具有的高度会将患者的头部、肩部向上抬起,为了保证头部、肩部、腹部处于同一直线,避免过度挤压腹部,故设置腹部支撑架对腹部进行一定的支撑,而腹部支撑架可根据头部支撑架的高度进行高度调节,以满足使用需要;本技术的高度调节机构,使用时较为快捷、方便,且具有良好的稳固性;本技术的移动定位机构,相较
技术介绍
中利用螺纹移动的方式,使用时通过滑动使得调节更为灵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CT引导下穿刺活检俯卧位支撑架,包括头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头部支撑架包括上支撑板,上支撑板前侧固定连接有向前凹陷的额头支撑块,上支撑板后侧通过移动定位机构固定有沿前后滑动且向后凹陷的下颌支撑块,上支撑板左侧通过移动定位机构固定有能左右滑动且向左凹陷的左侧支撑块,上支撑板右侧通过移动定位机构固定有能左右滑动且向右凹陷的右侧支撑块,额头支撑块、下颌支撑块、左侧支撑块、右侧支撑块的内边线皆为弧形线;上支撑板中部开设有透气孔;/n还包括肩周部支撑架,肩周部支撑架包括与头部支撑架滑动连接的两个左右移动的肩周部支撑板,肩周部支撑板上固定有用于支撑腋下的腋下支撑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T引导下穿刺活检俯卧位支撑架,包括头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头部支撑架包括上支撑板,上支撑板前侧固定连接有向前凹陷的额头支撑块,上支撑板后侧通过移动定位机构固定有沿前后滑动且向后凹陷的下颌支撑块,上支撑板左侧通过移动定位机构固定有能左右滑动且向左凹陷的左侧支撑块,上支撑板右侧通过移动定位机构固定有能左右滑动且向右凹陷的右侧支撑块,额头支撑块、下颌支撑块、左侧支撑块、右侧支撑块的内边线皆为弧形线;上支撑板中部开设有透气孔;
还包括肩周部支撑架,肩周部支撑架包括与头部支撑架滑动连接的两个左右移动的肩周部支撑板,肩周部支撑板上固定有用于支撑腋下的腋下支撑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T引导下穿刺活检俯卧位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头部支撑架还包括与上支撑板通过高度调节机构相连的下支撑板,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之间具有能够使手臂伸入并容纳手臂的手臂容纳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T引导下穿刺活检俯卧位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肩周部支撑板上通过移动定位机构连接有能前后移动的腋下支撑底座,腋下支撑底座上方通过高度调节机构固定连接有腋下支撑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CT引导下穿刺活检俯卧位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支撑腹部的腹部支撑架,腹部支撑架包括腹部支撑板及腹部支撑块,腹部支撑板及腹部支撑块通过高度调节机构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CT引导下穿刺活检俯卧位支撑架,其特征在于:高度调节机构包括上套筒与下套筒,上套筒与下套筒沿高度方向设有相对应的定位孔,下套筒套置于上套筒内,定位销同时穿过上套筒与下套筒的定位孔将上套筒与下套筒定位;
肩周部支撑架处的上套筒与下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红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零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