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伤整形用表皮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7953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烧伤整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烧伤整形用表皮处理装置,本申请将夹取棉球、药液、喷药和棉球存放融为一体,控制传动结构使夹紧组件开合实现棉球的夹紧和释放,同时控制输出泵将药液自喷头喷出,实现药液在烧伤位置的喷洒,从而减少传统蘸取药液的方式,整体操作简单便捷,包括手柄、夹紧组件、药液盒、喷药组件和旋钮,手柄呈中空结构设置,夹紧组件活动安装在手柄的一端,并且夹紧组件与手柄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夹紧组件的传动结构,药液盒安装在手柄内部,并且药液盒的内部下侧设置有输出泵,输出泵的输出端通过管路设置有两组相对称的药液管,每组药液管的穿过手柄的侧壁并伸出至外界,用于向外输出药液。用于向外输出药液。用于向外输出药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烧伤整形用表皮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烧伤整形
,具体涉及一种烧伤整形用表皮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当皮肤在烧伤整形处理之前,都需要先将皮肤表面进行处理,主要的处理方式是用镊子捏住棉球,然后蘸取碘伏等消毒液在烧伤的位置进行擦拭消毒,以防止感染,最后再根据烧伤的情况判断治疗方法,传统的这种表皮擦拭消毒的方式都是这种使用镊子夹取棉球蘸取碘伏的形式进行消毒擦拭,这种操作需要具备镊子、消毒的棉球和碘伏,在使用的时候,为了保证整瓶碘伏不被污染,需要找一个容器,比如纸杯等先倒出一部分碘伏来使用,然后再使用镊子夹着棉球蘸取纸杯里面的碘伏进行使用,这种方式不仅操作繁琐,浪费时间,还容易因为不能控制碘伏的使用量而浪费碘伏,有时如果因为无法找到容器,就有可能使用镊子直接夹着棉球蘸取碘伏瓶子里面的碘伏,这样棉球在擦拭烧伤位置后再次蘸取碘伏的话,很容易就使患者伤口处的血液等进入到整瓶碘伏中,造成整瓶碘伏的污染,因此,为了减少操作步骤和碘伏的污染与浪费,本申请设计一种新型的烧伤整形用表皮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少操作步骤和碘伏的污染与浪费的烧伤整形用表皮处理装置。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烧伤整形用表皮处理装置,包括手柄、夹紧组件、药液盒、喷药组件和旋钮,所述手柄呈中空结构设置,所述夹紧组件活动安装在手柄的一端,并且夹紧组件与手柄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夹紧组件的传动结构,所述药液盒安装在手柄内部,并且药液盒的内部下侧设置有输出泵,输出泵的输出端通过管路设置有两组相对称的药液管,每组药液管的穿过手柄的侧壁并伸出至外界,用于向外输出药液,所述喷药组件的数量为两个,并且两个喷药组件分别布置在夹紧组件的两侧,并且每个喷药盒的输入端分别与每组药液管的输出端连通,用于将药液呈雾状喷出,所述旋钮螺旋安装在手柄的另一端,并且旋钮与药液盒之间留有空腔,在空腔中靠近药液盒的一侧设置有隔板,隔板可拆卸安装在手柄内部,隔板与旋钮之间放置有多个棉球。
[0008]为了实现夹紧效果,本申请进一步的,所述夹紧组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板,并且在手柄上远离旋钮的一端套装有固定管,固定管的输出端设置有挡盖,挡盖上设置有两条相对的滑槽,滑槽内部滑动设置有滑块,每个滑块的一端分别与每个夹板的安装端连接,并且滑块的另一端伸入至手柄内部,滑块外部套装有限位块,限位块与挡盖的外壁滑动接触。
[0009]为了给夹紧组件提供传动力,本申请再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结构包括传动电机和两个相对称设置的丝杆,两个丝杆对称连接,并且在两个滑块上分别开设有与两个丝杆螺纹配合的螺纹孔,两个丝杆分别螺装贯穿两个滑块,并且两个丝杆的两端均与手柄的内壁转动连接,两个丝杆的连接处套装有第一伞齿轮,传动电机通过固定支架安装在手柄内部,传动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二伞齿轮,第一伞齿轮与第二伞齿轮啮合。
[0010]为了保护药液管,本申请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手柄的外侧对称设置有两块护板,并且护板的形状贴合手柄的形状,每组所述药液管均位于护板内部。
[0011]为了防止外界杂质在滑槽中进入到手柄内部,本申请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挡盖的外壁上设置有伸缩布,并且伸缩布上开设有适合夹板穿过的穿孔,穿孔与夹板的外壁之间密封连接,伸缩布的四周外壁与挡盖的边缘密封连接。
[0012]为了实现药液的喷雾效果和全面性,本申请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喷药组件均包括喷药盒和喷雾头,所述喷药盒与药液管连通,并且喷药盒上远离药液管和靠近夹紧组件的两侧侧壁上均安装有多个所述喷雾头。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烧伤整形用表皮处理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烧伤整形用表皮处理装置,通过手柄便于拿取整体进行擦拭操作,相对于传统的镊子更为便捷;
[0016]2、该烧伤整形用表皮处理装置,通过传动结构控制夹紧组件的开合,便于夹取棉球,比传统的镊子更为省力;
[0017]3、该烧伤整形用表皮处理装置,通过药液盒与手柄之间的连接性,使药液与手柄一体化设置,减少操作步骤;
[0018]4、该烧伤整形用表皮处理装置,通过喷药组件便于将药液喷出,无需蘸取,减少外界寻找容器或者直接蘸取污染药液的现象,使用更为方便,安全性也更高;
[0019]5、该烧伤整形用表皮处理装置,通过旋钮的旋转设置,便于旋钮拆卸和安装,从而便于棉球的取出和存放。
[0020]6、该烧伤整形用表皮处理装置,本申请将夹取棉球、药液、喷药和棉球存放融为一体,在操作的时候,只需要握住手柄,控制传动结构使夹紧组件开合实现棉球的夹紧和释放,同时控制输出泵将药液自喷头喷出,实现药液在烧伤位置的喷洒,从而减少传统蘸取药液的方式,提高卫生,减少药液浪费,整体操作简单便捷。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药液盒和输出泵等连接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中传动电机、丝杆和第一伞状齿轮等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中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挡板与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技术伸缩布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本技术夹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9为本技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0]图10为本技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1为本技术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2]图12为本技术图1中D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3]图中:100、手柄;101、旋钮;102、防滑胶套;103、隔板;104、密封圈;105、插块;106、插杆;107、护板;200、夹紧组件;201、夹板;202、固定管;203、挡盖;204、滑槽;205、滑块;206、限位块;207、传动电机;208、丝杆;209、第一伞齿轮;210、第二伞齿轮;211、伸缩布;300、药液盒;301、输出泵;302、药液管;400、喷药组件;401、喷药盒;402、喷雾头;500、固定支架;501、固定圈;502、连杆;503、顶丝;600、双控开关;700、按钮式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烧伤整形用表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100),所述手柄(100)呈中空结构设置;夹紧组件(200),所述夹紧组件(200)活动安装在手柄(100)的一端,并且夹紧组件(200)与手柄(100)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夹紧组件(200)的传动结构;药液盒(300),所述药液盒(300)安装在手柄(100)内部,并且药液盒(300)的内部下侧设置有输出泵(301),输出泵(301)的输出端通过管路设置有两组相对称的药液管(302),每组药液管(302)的穿过手柄(100)的侧壁并伸出至外界,用于向外输出药液;喷药组件(400),所述喷药组件(400)的数量为两个,并且两个喷药组件(400)分别布置在夹紧组件(200)的两侧,并且每个喷药盒(401)的输入端分别与每组药液管(302)的输出端连通,用于将药液呈雾状喷出;旋钮(101),所述旋钮(101)螺旋安装在手柄(100)的另一端,并且旋钮(101)与药液盒(300)之间留有空腔,在空腔中靠近药液盒(300)的一侧设置有隔板(103),隔板(103)可拆卸安装在手柄(100)内部,隔板(103)与旋钮(101)之间放置有多个棉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伤整形用表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组件(20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板(201),并且在手柄(100)上远离旋钮(101)的一端套装有固定管(202),固定管(202)的输出端设置有挡盖(203),挡盖(203)上设置有两条相对的滑槽(204),滑槽(204)内部滑动设置有滑块(205),每个滑块(205)的一端分别与每个夹板(201)的安装端连接,并且滑块(205)的另一端伸入至手柄(100)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玲玲李晓东张聚磊张程亮吴泽义随振阳何泽亮姚媛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零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