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俯卧位保护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0265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3:20
手术俯卧位保护垫装置的保护垫安装在“U”型套内使用,保护垫能保护患者的颜面部、调节患者面部温度,摄像头及LED灯能随时观察手术时患者的面部的情况,避免气管导管管道脱落及颜面部并发症的发生。手术俯卧位保护垫装置由保护垫、控制器、连接管三个部分组成,保护垫为方形或椭圆形,中央为空心,由气囊甲、气囊乙、气柱组成,具有一定的柔软性;气囊甲、气囊乙与气柱底部相连接,气柱安置在二组气囊中间,气柱在二组气囊中间表面部分设有若干细微气孔;保护垫按气囊甲、气囊乙、气柱的形状与组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圈套式、互叠式、分格组合式。控制器气囊内气压值压力、气囊甲与气囊乙充、放气互换时间与方式、气柱风速、摄像头及LED灯工作。保护垫、控制器、通过连接管连接。

Protective pad device for operation prone pos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术俯卧位保护垫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具,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手术俯卧位保护垫装置。
技术介绍
俯卧位是骨科、神经外科手术的常用体位,但该体位在临床应用中有以下弊端:1、不能实时便捷观察气管导管位置及管道衔接情况,一旦管道脱落,如未能及时发现,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2、极易造成患者颜面部压伤。其中因对眼部的压迫引起视力损伤的并发症近年在文献中陆续出现相关报道,由于术中体位摆放不当忽视对眼部的保护,造成病人术后视力损伤甚至失明,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颜面部受伤的原因如下:病人在麻醉后,由于知觉丧失,肌肉也趋于松弛无力,保护性反射作用消失,病人失去自主调节能力,体位改变后身体的负重点和支撑点都有相应改变,颜面部成为俯卧位时身体支撑点之一(主要是头部的支撑点),长时间手术容易引起颜面部压伤。全麻状态下70%的患者双眼不能完全闭合,导致双眼球外露,角膜干燥,加上术前30min应用抑制腺体分泌的麻醉辅助药,可加重球结膜的干燥,致使术后出现暴露性角膜炎等眼部并发症的发生,当角膜上层受到机械性、物理性和化学性等因素损伤时,细菌、病毒和真菌等趁机而入,易发生感染;因手术者在操作时不可避免地敲击动作,以及病人体位根据手术需要被动移动,导致颜面部支撑点移位,眼球直接受压,致使头架等外部机械性压力直接压迫眼球,长时间的压迫可使眼部的局部组织缺血缺氧,造成视网膜细胞受损;另外长时间俯卧位可引起眼压及头部静脉压增高,如直接作用于眼球的压力导致眼内压的升高,超过了视网膜的灌注压,可导致视觉器官的氧供不足;由于视神经在视神经骨管内,被硬脑膜固定在管壁,活动度小,一旦眉弓或眼眶受压,眼球扭曲,导致视神经纤维部分牵拉,也可引起不可逆病理改变。
技术实现思路
安全有效的手术体位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科学的手术体位摆放要求将患者安置在既符合手术操作要求,又不过分妨碍患者生理功能的位置,同时应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发生。术中俯卧位摆放不当或忽视对患者颜面部的保护,术后可发生颜面部并发症。为满足手术的需要,有时需将患者头面部放置在马蹄形支架(“U”型套)上。马蹄形支架多为硬质材料,长时间手术易引起颜面部并发症的发生。手术俯卧位保护垫装置是针对目前在临床上使用“U”型套的现状而设计的,手术俯卧位保护垫装置的保护垫安装在“U”型套内使用,保护垫能保护患者的颜面部、调节患者面部温度;摄像头及LED灯能随时观察手术时患者的面部的情况,避免气管导管管道脱落及颜面部并发症的发生。手术俯卧位保护垫装置的保护垫安装在“U”型套内,相当于“U”型套的内衬层一样,外形与“U”型套内一致,中间是空的。保护垫将患者的颜面部作力部位人为的分成二个部分,通过控制作力部位的轮换,防止颜面部并发症的发生;将摄像头及LED灯放入到保护垫中间,能随时观察手术时患者的面部的情况,避免气管导管管道脱落;设置的通气管,通过控制通风的速度(流量)可调节患者面部温度。手术俯卧位保护垫装置由保护垫、控制器、连接管三个部分组成;手术俯卧位保护垫装置的保护垫为方形或椭圆形,中央为中空,由气囊甲、气囊乙、气柱组成,具有一定的柔软性;气囊甲、气囊乙与气柱底部相连接,气柱设置在二组气囊中间,气柱在二组气囊中间表面部分设有若干个微细小孔;保护垫按气囊甲、气囊乙、气柱的形状与组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圈套式、互叠式、分格组合式;控制器由控制单元、设定单元、摄像头及LED灯、显示屏、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气管、电磁阀、连接管口组成;设定单元包括气囊内气压值、气囊甲与气囊乙充放气互换时间与方式、气柱流量、摄像头及LED灯工作状态的设定;连接管分为气囊甲连接管、气囊乙连接管、气柱连接管;保护垫与控制器通过连接管连接,摄像头与LED灯为组合件,使用时放置在保护垫中间;控制器上设有气囊甲连接管口、气囊乙连接管口、气柱连接管口、进气连接管口、出气连接管口;控制器内安装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气管、电磁阀;电磁阀包含气囊的进气电磁阀、气囊的出气电磁阀,气柱的可调节电磁阀;压力传感器安置在气囊的进气电磁阀与气囊连接管口之间;流量传感器安置在气柱的可调节电磁阀与气柱连接管口之间。现在手术室都有气源,可直接采用手术室内中央供气气源,不必再设气泵供气。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进出气管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分格组合式保护垫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互叠式保护垫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控制电路方框示意图。图中:1、气囊甲;2、微细小孔;3、气柱;4、气囊乙;5、控制单元;6、气囊甲连接管;7、气柱连接管;8、气囊乙连接管;9、摄像头及LED灯;10、设定单元;11、显示屏;12、进气连接管接口;13、出气连接管接口;14、出气电磁阀;15、进气电磁阀;16、可调节电磁阀;17、三通;18、气管;19、压力传感器;20、流量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手术俯卧位保护垫装置具有三个作用:1、保护颜面部,防止压伤;2、观察眼睛等部位及气管情况;3、给颜面部调节温度。手术俯卧位保护垫装置的保护垫安装在“U”型套内,保护垫应有一定的柔软性,保护垫为中空方形或椭圆形,使用时放入“U”型套内,紧贴在“U”型套内壁,也成“U”型,保护垫中空部位与“U”型套中间空心部位重合,使患者的眼睛、鼻、口悬空,造成无压迫状况,可放入摄像头及LED灯,观察患者手术中眼睛、鼻、口的状态。保护垫采用充气气囊,并将气囊分成二组。二组气囊将患者的颜面部(主要是颜面部的近外周)分成二个作力的部分,二个部分轮流作为作力点,从而减少各部位的作力时间,防止压伤。气柱为软质空管,管体上设有若干个微小的细孔,通过细孔流出的气体,来调节患者面部温度。手术俯卧位保护垫装置由保护垫、控制器、连接管三个部分组成,通过对二组气囊轮流的充、放气,将患者颜面部分成二个作力部位;通过气柱的通气给颜面部降温。控制器调节气囊的充、放气的周期、气囊的压力、气柱的通气速度、摄像头及LED灯工作。保护垫为方形或椭圆形,中央为空心,由气囊甲、气囊乙、气柱组成,具有一定的柔软性。保护垫中的二组气囊与气柱底部相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方便安装使用。气柱设置在二组气囊中间,气柱在二组气囊中间表面部分设有若干微细小孔,微细小孔作为气体的出口。保护垫按气囊甲、气囊乙、气柱的形状与组成方式的不同可分成三种:1、圈套式;二组气囊及气柱的大小均不一样,但都是中空式。气囊甲内圈大于或等于气柱外圈、气柱内圈大于或等于气囊乙外圈,气囊甲在外圈,气柱在中间,气囊乙在内圈,既气囊甲内圈套住气柱,气柱内圈套住气囊乙,形成圈内套圈;2、互叠(咬合)式;二组气囊大小与形状一样。既二组气囊大小一样,为类似“C”型状,“C”型的开口处相互咬合。在保护垫的一半外周是气囊甲,在另一半外周为气囊乙,气柱在二组气囊之间;3、分格组合式;保护垫的垫体由数个独立的小气囊组成,形成一圈或二圈形状,每圈中的气囊按相邻为不同组、相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术俯卧位保护垫装置,其特征是由保护垫、控制器、连接管三个部分组成;所述手术俯卧位保护垫装置的保护垫为方形或椭圆形,中央为中空,由气囊甲、气囊乙、气柱组成,具有一定的柔软性;气囊甲、气囊乙与气柱底部相连接,气柱设置在二组气囊中间,气柱在二组气囊中间表面部分设有若干个微细小孔;保护垫按气囊甲、气囊乙、气柱的形状与组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圈套式、互叠式、分格组合式:控制器由控制单元、设定单元、摄像头及LED灯、显示屏、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气管、电磁阀、连接管口组成;设定单元包括气囊内气压值、气囊甲与气囊乙充放气互换时间与方式、气柱流量、摄像头及LED灯工作状态的设定;连接管分为气囊甲连接管、气囊乙连接管、气柱连接管;保护垫与控制器通过连接管连接,摄像头与LED灯为组合件,使用时放置在保护垫中间;控制器上设有气囊甲连接管口、气囊乙连接管口、气柱连接管口、进气连接管口、出气连接管口;控制器内安装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气管、电磁阀;电磁阀包含气囊的进气电磁阀、气囊的出气电磁阀,气柱的可调节电磁阀;压力传感器安置在气囊的进气电磁阀与气囊连接管口之间;流量传感器安置在气柱的可调节电磁阀与气柱连接管口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术俯卧位保护垫装置,其特征是由保护垫、控制器、连接管三个部分组成;所述手术俯卧位保护垫装置的保护垫为方形或椭圆形,中央为中空,由气囊甲、气囊乙、气柱组成,具有一定的柔软性;气囊甲、气囊乙与气柱底部相连接,气柱设置在二组气囊中间,气柱在二组气囊中间表面部分设有若干个微细小孔;保护垫按气囊甲、气囊乙、气柱的形状与组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圈套式、互叠式、分格组合式:控制器由控制单元、设定单元、摄像头及LED灯、显示屏、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气管、电磁阀、连接管口组成;设定单元包括气囊内气压值、气囊甲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冬生张转周炜田顺平邢智杨阳张荦马蓉蓉眭伟孙建宏袁林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